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我们都时常能看见白银的身影。主角们在结账时,通常都潇洒地掏出几锭银子,然后抛下一句“不用找了!”就此转身离去。事实上,古代人用起银子来可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这么潇洒,在消费的时候,也是要时刻警惕地抠抠搜搜,生怕“缺斤少两”。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用银子消费的时候,要怎么找零呢?其实,找零的方法或许比我们想象中要简单粗暴得多。
白银的货币发展史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白银在古代的流通率并没有古装剧里所展现的那么多。要知道,白银属于贵金属,作为货币的价值仅次于黄金,所以白银的价值和“面额”也高得多,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能用到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交易贵价产品和大宗商品。
打个比方,放在现代的生活场景之中,白银就好比一张十万元的支票,我们拿它来资金周转、进行金融贸易都是很方便的,但是用十万元的支票去菜市场买菜、去商场买衣服,显然就是不合适的。
所以,从秦朝开始算起,价值最高的黄金和便于开采铸造的铜币则长期位居货币市场的主流。一直到西汉建立丝绸之路开启对外贸易,白银才开始正式进入市场流通,不过也和黄金一样仅限于大宗贵价商品的贸易支付,寻常百姓根本见不到。
要说白银像古装剧里那样人人都能拿得出手,还得从唐朝时期开始说起。唐朝时期,对外贸易交流进一步加剧,从世界各地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也开始呈爆发式增长。物以稀为贵,相应地,白银数量一多,价值就会贬低一些。白银也开始以银锭的方式流通,但这个时候,白银虽然贬值,但是也还算得上是大面额的存在,所以并未走进货币流通的主流市场。
不过,也正是从唐朝开始,“钱荒”的现象日益加剧。这是因为在唐朝之前,朝廷收税都是不是用的货币,而是用的粮食布帛。到了唐朝时期,朝廷为了图税收方便,让百姓都用钱交税,这就使得市面上流通的主流货币:铜币越来越不够用了,由此出现了“钱荒”的现象。
到了经济更为发达的宋朝时期,为了应付钱荒,发明了更多的流通货币来应付货币需求,因此交子和纸币开始出现,白银也开始正式作为流通货币来使用,但用得不多。一直到元明清时期,白银的地位才迎来了质的飞跃,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以及平民百姓随手就能掏出来的支付工具。
不过,银子作为一种可以铸造的金属,大小形状重量都是千奇百怪,这要怎么找零呢?
银子要如何找零?
事实上,官方在决定将银子作为流通货币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找零的问题。一方面,官方铸造的银子都会设计成便于掰扯的形状,边角都很薄,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徒手掰下来,很方便找零使用。
另一方面,官方允许人们私底下在钱庄银庄铸造银子,而且想铸成什么花样的都行。譬如在《红楼梦》里就曾提到,贾家铸过梅花状和海棠状的银子用来当压岁钱,放在现代也着实是一件稀奇事。当然,允许民间自己铸造银子,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给找零“善后”。
一般来讲,银子找零必然要将一整块银子弄成重量不一的碎银子,碎银子一多不好保管,就需要将它们重新铸造成一整块银子。譬如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也曾描写到卖油郎为了凑齐钱款,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16两碎银拿到银铺铸成一个10两大银锭和1两8钱的小银锭,剩下的重新收好。
而人们将整银变成碎银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个叫戥子,是一把小秤,用来称银子重量的,现在的中药店里还能看见它的身影。除此之外,还有剪银子用的夹剪或凿子。找零时,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分为称、鉴、剪。称重这一步显而易见,就是称银子的重量够不够秤。
至于鉴这一步,则是为了防止奸商在银子里灌铅掺假,所以通常会用夹剪将银子对半剪开观察内部成色是否纯正。在确定银子是真的之后,才会进入最后一步:剪。由于剪的重量很难把控精准,所以往往会一点一点地边剪边称,剪出来的就是我们俗称的“碎银”了。
当然,在熔铸银子的过程中,必然是会出现一些损耗的,而那些损耗的白银,有时就被冠以“火耗”的名义流入银匠们的裤腰包了。
所以,银匠或成白银找零的最大获益者。当然,除了银匠,朝廷政府也是一大受益团体。自明朝开始,就规定百姓统一用白银交税,所以地方官员们在收税的过程中,也会收到许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碎银子。而地方政府则需要将这些碎银子铸造成统一的银锭之后再上交国库,在这一大规模的重铸碎银过程中所产生的火耗,也由百姓独自承担。
有的皇帝为了补贴地方政府,会允许地方政府将火耗自留,不用上交给中央。所以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通常就会想各种理由提高火耗的价格,最后遭殃的只有百姓。与此同时,大量白银的流通也使得白银在明清时期迅速贬值,到最后,原本价值一两千块的一两白银,只值一两百块,所以银子变多,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前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竟是间谍,向美日出卖情报,批捕时怒喊:我是美国人
前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放弃“铁饭碗”举家移民美国,究竟为何?十年后,他又频繁来往于大陆和香港,如蜘蛛吐丝般建构起庞大的网络,又是为何?方复明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年前... - 朱元璋参加推翻蒙元统治的战争,建立了长期被外族征服以后的中国皇朝。前面二百余年,宋代两度亡国,宗社覆灭,人民流离 ;蒙元时代,蒙古、色目是征服者,汉人、南人是被征...
- “茶”在中国,历来和高深莫测的佛教禅理这种“精神食粮”有着若有似无的联系——既然高深,就意味难成气候,而要形成人人“斗茶”的社会风气,也就只能在宋朝产生。“斗茶”...
-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
- 作者:战忽局心灵突击队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299540/answer/282719919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外蒙古首次宣布“独立”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统治逐渐瓦解,在俄国驻库伦(现乌兰巴托)领事的策动下,杭达多尔济等主张蒙古独立的蒙古人认为时...
-
通古今之变 ——怎么看新中国的前三十年01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写《史记》,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司马迁有三句著名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确实是伟...
-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自《诗经》始,历代诗文对芍药多有吟咏描述,而以宋代为最;众多的作品也使得芍药的意象及其意蕴异常丰富。大体说...
- 一:文学常识 一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
-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山海经》最早成书于什么时期,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现今看到的《山海经》是汉朝刘向、刘歆父子对古代不同版本的《山海经》《山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