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最怕什么,最怕挖到看似不属于该时代的文物,比如三星堆的文物,长得跟穿越过来的一样。
对此古生物学家表示,早已经习惯了,只要见识过史前海洋生物化石的,再看见什么都不会新奇。
古生物学家们啥没有经历过?连3亿年前的“螺丝”都见过,还是镶嵌在陨石里面的“螺丝”。
三星堆的神奇文物
这截仿佛是外星文明的“螺丝”,揭开了生命演化史上热闹的海洋世界。
那时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生物们展现了自己无限的演化潜能,告诉了后世的人类,生物多样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让我们跟随这颗“螺丝”,回到亿万年前的地球海洋。
神秘“螺丝”
一枚来自3亿年前的螺丝,这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最早提出螺丝这个概念的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真正将螺丝生产出来,已经是18世纪的事情了。
3亿年前,地球还处于石炭纪,这个时候脊椎动物才登陆不久,正处于两栖形态。
植物在陆地上肆意生长,整个地球的含氧量达到历史新高。
节肢动物制霸着陆地,是名副其实的“巨虫”。
石炭纪的陆地
一派生机勃勃,但没有任何文明。
敢问这样的时代如何诞生螺丝?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截螺丝镶嵌在一枚陨石里面,仿佛在说,它是天外来客。
那么这枚螺丝真的是外星人的杰作吗?
古生物学家们对螺丝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它生前是有机生物,难道是建国之前动物成“螺丝精”了?
史前“螺丝”
恐怕不是,因为古生物学家们很快找到了螺丝的真身,一种史前生物——海百合。
百合是一种植物,海百合是开在海里的百合花吗?
并不是,海百合是一种动物,在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算是元老级生物。
更神奇的还是,直到今天,海百合依然存在,全世界现存有600多种。
现存的海百合
海中百合
石炭纪是海百合最繁盛的时代,它们遍布当时海洋的每个角落。
海百合虽然属于棘皮动物,但是却长得非常像植物,仿佛是水中绽开的百合花一样。
海百合的“根”将它们固定在海底、礁石、甚至生物的遗骸上。
海百合的触手组成了“花瓣”,在水中摇曳,这并不是它在跳舞,而是它在利用这些触手搜刮海洋中的营养物,比如浮游生物、海藻等。
海百合的化石
连接海百合“根”以及“花瓣”的自然就是它的“茎”,它是海百合的身体,“花瓣”获得的营养会通过它输送到每个细胞。
为了加固自己的身体,海百合将“茎”进化成了环节状,就像洗衣机的排水管,可以伸缩,这样有助于它们扩大捕猎范围。
海百合并不像植物一样不挪窝,有些种类是会在海中自由游动的,前往食物更加丰富的海域。
作为无脊椎动物,海百合就像一坨会游动的美味。
石炭纪的海洋里充满了各种鱼类,它们的下颌早已经进化完全,可以一口吃下柔弱的海百合。
因此有一部分海百合像刺胞动物们学习,进化出了毒刺。
作为无脊椎动物,海百合如果死亡,最先腐烂的就是它的触手部分,而最容易被保留下来的,恰恰是它的“茎”。
只不过很多海百合化石是平面的,看不出“茎”是螺丝状,这枚陨石的海百合是难得的“3D立体”。
海百合的化石
科学家们推测,这截镶嵌在陨石中的海百合,很有可能是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刚好这一块陨石撞在了浅海。
由于在大气中摩擦生热,陨石处于炽热的状态,砸的这一下就把海百合给包裹了进去,海百合自然是当场就死亡了。
之后陨石冷却,把这一截海百合的遗骸一直封锁在里面,直到3亿年后,才被人类发现。
随便一颗陨石都能砸中海百合,可想而知在石炭纪的海洋里,海百合是多么繁盛。
陨石撞击地球
光是化石显示,远古的海百合种类就有3000种以上,并且触手的模样多种多样。
海百合的“花瓣”并不只是像百合花,还有像蕨类叶子的、像菊花的,甚至还有像香菜的。
鉴于这些植物出现的时间都比海百合晚,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才是“盗版”,海百合是“正版”。
海百合只不过是石炭纪巅峰的冰山一角,在这个时代,创造了很多生物历史之最。
海底的海百合
巅峰石炭纪
石炭纪是古生代的倒数第二个纪,也是生物演化的关键时代,在这一时期,哺乳动物的祖先始祖单弓兽真正踏上了陆地。
另一方面,恐龙、鳄鱼、翼龙、海洋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也在同一时期登陆。
它们的后代,将开启接未来2亿多年的相爱相杀。
石炭纪时代,是名副其实的节肢动物的时代,又被称为“巨虫时代”。
石炭纪的巨虫
天空中飞翔着翼展接近一米的巨型蜻蜓,翼展半米的巨型知了,还有石炭纪的巨型蜘蛛,如果它还活着,将会以猫为食。
此外还有巨型马陆、巨型蜈蚣,体长在3米左右,就是那个时代的蛇。
由于当时的脊椎动物大部分还处于两栖模式,这注定了它们无法离开水太远。
于是昆虫们捷足先登,率先进入到了内陆地区,享受了更多的资源。
为什么这些节肢动物们长得这么巨大?
巨脉蜻蜓
原因就在于氧气含量。石炭纪的氧气含量在35%到40%,远超我们今天的大气。
像昆虫、蜘蛛这样的动物,它们的体型大小很依赖于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它们的体型就越大,相反,则越小。
石炭纪不仅是动物演化的一个巅峰,也是植物演化的巅峰,这一时期,裸子植物开始取代各种蕨类,成为了植物中的扛把子,形成了真正的木制组织。
这让裸子植物能够长得更高大,被埋入土地后也不会快速腐烂,进而生成一种能源——煤。
我们现在开采的煤炭资源,有一半就是来自石炭纪的树木。
然而,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如此高的氧气浓度,必定不全是好事。
石炭纪时代
石炭纪结束
在石炭纪末期,地球上频繁发生火灾。
因为茂密的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经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纤维素等有机物固定在树干内。
这些碳一时半会儿回不到大气中去,慢慢了大气中的氧气逐渐占据上风。
氧气是极好的助燃剂,石炭纪的空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分“易燃易爆”。
有时只需要一个闪电,一点高温,就能让陆地上的森林被点燃。不仅是树木被点燃,那些暴露在空气中的煤层也被引燃。
石炭纪的森林大火
石炭纪末期,地球犹如一片火海,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在增加二氧化碳,恢复碳平衡。
很快,生物们被一场全球变冷席卷,雨林崩溃、海平面下降,海百合在这场浩劫中备受打击。
从那之后,海百合的种类开始下降,逐渐失去了自己在海洋中攻占的地盘。
但是作为地球生物的最初版本,海百合保留有生命初始型号的优点,那就是牢牢占据底层生态位,这样就能保住自己的基本盘,不怕被灭绝一锅端了。
如今幸存的600多种海百合,分为无柄海百合和有柄海百合,它们延续了祖先的生活模式,要么固定在海底,要么随波逐流。
它们曾经存在过
一些种类的海百合身上还能看见像螺丝一样的环节,这是它们对初心最好的坚守。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震撼!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秘诀,养生防病延年的秘密!通过遵循《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络流注规律,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养生之道,从而...
-
转自唐诗宋词古诗词,原标题为:我心匪石,除了你,还能有谁?亲爱的,你知道我的心吗?有一首老歌,叫作《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旦陷入爱情,一个人的心,就不再属于自己...
-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绝不后退!为了伏击敌人,他们化作战场上永恒的丰碑!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寻找最可爱的人》。“90后寻访团”将带领大家一起对话“90后”老兵,聆听胜利回响,追思英烈忠... - 2010年9月28日,杨黄霖叔叔病故。那天正是先父金城的忌日,杨家人说杨黄霖是追随老首长西去了……确实,杨黄霖叔叔是爸爸在延安时的得力助手和战友。杨黄霖,在延安交际处工作...
- 明太祖朱元璋奋起布衣,以滁阳一旅,削平群雄,戡定四方,驱逐胡虏,夺取天下。虽曰应天顺人,抑亦群臣之力。然晚年沉猜果诛,胡蓝党狱,开国元勋鲜克有终,令人致概于兔死狗...
- 转自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01 前两天,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两只大熊猫之一的“团团”因病去世。 消息传出,两岸民间普遍都感到不舍和伤感。 从2008年入台以来,“...
-
1975年,越南领导人黎笋背离了胡志明路线,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与中国等多个邻国产生军事冲突。1979年2月,解放军打响对越自卫还击战。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后,越军仍占据中越边...
-
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漫漫长夜,情报战线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相较而言,我党在情报领域的斗争更为出色,但国民党亦拥有不少出类拔萃的间谍。在这众多神秘的身影中,沈之岳...
-
1994年,93岁的张学良在美国因何感叹道:真没想到两个孤儿竟会是毛泽东的儿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让几近陷入绝境的中共和红军,绝处逢生,迎来转机,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共领袖毛主席曾... -
一说起古埃及这个国家人们就会感觉这是一个神秘和充满未解之谜的地方,古埃及虽然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对于古埃及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