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胡侃文史
1895年,李鸿章拿着刚刚签订的《马关条约》,老泪纵横地站在了慈禧面前,这个老人为国家付出了他所有的尊严,却只换来慈禧一句“难为你了”。
李鸿章泪流满面地说道:“太后没错,皇上没错,是我李鸿章错了……”
这个出生于旧社会的官僚,却有着超前的政治眼光,并早早地放出预言:“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此国!”
李鸿章说的“此国”是指哪个国家呢?
李鸿章虽是晚清重臣,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民族英雄。
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背景下,李鸿章拼尽全力、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最终却不得不屈服于时代,换成任何人生存在那个时代的夹缝中,都未必有李鸿章做得好。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爆发,17岁的李鸿章就高中秀才,值此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壮志满怀的李鸿章写下了“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这样的豪情诗句。
来到京城后,李鸿章很快就结交了不少有识之士,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团体”。
后来,李鸿章成了曾国藩的“学生”,曾国藩的行事作风与思想性格对李鸿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很多行为都有曾国藩的影子。
因“太平天国”一事,年少有为的李鸿章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青睐,升迁速度也像坐火箭一般,迅速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这个时期的李鸿章正处于人生巅峰,此刻的他还不知道,将有怎样屈辱的人生在等着他。
“天津教案”发生后,李鸿章从曾国藩手中接过了烂摊子,以赔款40万两为代价,成功与法国调停,这件事也成了李鸿章外交生涯的开始。
没想到,此事过后,西方列强的态度越来越嚣张,越来越过分,清政府的应对之策也越来越无能,逐渐沦为了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李鸿章一心为民,却又不得不签订这些丧权辱国的“强盗条约”,亲手将搜刮民脂民膏的屠刀,悬挂于百姓的头颅之上。
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李鸿章将目光转向了刚刚结束明治维新的日本,并且学习日本的经验,筹办洋务,积极发展新式海军,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国力。
只可惜,洋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最终却一败涂地,一场甲午战争,彻底打垮了中国的尊严和信心!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就被慈禧解除了职务,本以为可以就这样安度晚年,没想到八国联军侵华时,李鸿章又拖着病体在《辛丑条约》上签了字,成了民族的“罪人”。
2个月后,79岁的李鸿章就带着屈辱去世了。
临终前,李鸿章大胆预言:“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此国!”
李鸿章说的“此国”便是日本,日本人的蛮横、贪婪,让李鸿章明白,这个弹丸之国早晚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历史也证明了李鸿章预言的正确性!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2024年8月29日,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日本驻菲大使有关南海的错误言论做出严正回应:“难道忘了日本侵略菲律宾,将马尼拉夷为平地并造成超过10万名平民死亡的马尼拉大惨案...
-
中国古代打仗,大将会在阵前“单挑”,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
在中国的通俗演义小说中,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是双方大将之间“单挑”的结果。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依靠大将们“运筹帷幄之... - 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曾经的王朝兴衰已经离我们远去,要想了解古代的生活,普通人只有通过看电视剧,或者是纪录片。但你有没有发现,中国24个朝代中,有关于元朝的电视剧...
- 2023年,德国考古取得重磅发现。在位于纽伦堡和斯图加特中间的诺德林根,德国考古专家挖出一把“绝世”青铜宝剑。西方媒体描述:这把青铜宝剑具有3300年历史,相当于中国盘庚...
-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国有两家巨无霸的企业一直在牵动着我们的心,一家让我们开心,一家让我们揪心。让我们开心的是华为,让我们揪心的是恒大。华为在面临着某些国家的刻意、...
-
作者:拘一捧月光1.能人背后有能人,能人背后有人弄。2.一入江湖深似海,有人骂你,别听,有人夸你,别信,周围人随意捧骂,不可与之交,因...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化,诸多事物都在与时俱进,其名字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外出时都得随身带钱,用...
- 辽朝(907年-1125年),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时期,契丹铁骑的名声远扬,与辽代石刻艺术一样,成为了辽朝的一大特色。辽朝的军事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铁骑与战争机器在这一...
-
“开封犹太人”,来过中国但没成规模——嫁接在中华信史上的一段龌龊伪史
总目录前 言第一节 前奏:“开封犹太人”是从哪里“掉”下来的?一、“开封犹太人”传奇故事的缘起二、“开封犹太人”传奇故事的源头——“三大碑” 1、《重建清... -
匈奴是否还有后裔?历史学家:只要是这五个姓氏,或许就是匈奴后代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人口呈现由北向南迁徙的趋势,迁徙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躲避战祸。在古代,北方多以游牧文明为主,畜牧业发达,这便使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