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秋天,银杏树是个“没名没姓”的配角

繁体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乌桕叶红,银杏叶黄,又到五彩斑斓的深秋。前几年,西安观音禅寺一树明黄的千年古银杏被网友刷屏;这两天,陕西宝鸡凤县苇子坪的两棵千年银杏树也穿上了金缕衣,还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到了网上。有网友评价说,从银杏明黄的叶子上可以想象大唐的气象。事实上,银杏树在大唐的秋天只是个“没名没姓”的配角。

在大唐的秋天,银杏树是个“没名没姓”的配角

清·恽寿平

千年古银杏并不少见

据媒体近日报道,陕西宝鸡的这两棵银杏树是一对“夫妻树”,雄树1300多岁,雌树1400多岁。一到秋天,满树璀璨明黄的树叶,吸引众多游客,为此当地为专门搭建了观景平台。

关于这对银杏树,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唐代宰相李泌久患顽疾,来此寻白子医治未得,在树下小憩,醒来后看到遍地白色果实,捡拾食用,病竟痊愈。

自古以来,陕西就是银杏生长的主要地区。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写的是位于陕西的上林苑中的动植物,其中有句“沙棠栎槠,华枫枰栌”,这里的“枰”便是银杏的古称。

前两年走红的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也来自陕西。在陕西留坝境内,目前登记在册的古银杏树上千年的有11棵,武关驿镇有4棵,江口镇5棵,马道镇1棵,玉皇庙镇1棵,最小的1050年,最大的已过4000年。

不光是西安,江苏大地,也有银杏生长。西晋左思《吴都赋》,写得是晋代南京的情况,其中有句“平仲桾梃,松梓古度”,这里的“平仲”,也是唐代之前银杏的古称。这篇赋作于太康年间,换句话说,1700年前,南京就有了银杏树的身影。

1960年4月,在南京西善桥出土了一件大型的模印拼嵌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这幅画创作于东晋中期或末期,砖上一共有10棵树,其中5棵是银杏,占据半壁江山。

从南京再往北,徐州出土过一批汉画像石,270余幅汉画像石被收录进《徐州汉画像石》一书,其中22幅画有树木,有银杏树的多达16幅。

徐州市邳州曹楼村有一棵银杏,高20余米,胸围近5米。树龄已2000年。传说三国时,曹操东伐乌桓获胜归来,因官兵多患湿疹,便在此休整,后取这棵白果树的树叶煮水治疗方才治愈。

清光绪年间,有邳州庠生写有《中秋既望观园》一诗,说“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对尽数,何止株万千!”可见邳州栽种银杏之盛。

在扬州,有一棵唐代银杏现在仍然生长得很旺盛。它原植于唐代寺庙木兰院内,千余年间,曾遭遇过严重雷击,树干被劈掉一半。那截被雷劈掉的银杏树干,加以设计,便成了瘦西湖的景点“枯木逢春”中的“枯木”。

在无锡宜兴周铁村,有株1800年的银杏树,据当地文献记载,这棵树是孙权母亲在195年亲手所栽。

另外,江苏的泰兴、甪直等地,江苏之外的江西、四川、河南、安徽、上海等地,都有唐代银杏存活至今。

在大唐的秋天,银杏树是个“没名没姓”的配角

南宋·马世昌

他将银杏移栽到开封

历史上,银杏多生于南方,明代著名园艺学家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一书中写道:银杏“园圃中植之,虽所出不足充用,然新绿时,叶最可爱。吴中诸刹多有合抱者,扶苏乔挺,最称佳树。”它也一直被当作南方特产看待。北人对银杏似乎所知了了。三国时,魏帝还曾派人向吴国索取银杏。宋人将此写进诗里:“魏帝昧远图,于吴求鸭脚。”讥讽魏帝昏聩,没有远大理想,所要不过尔尔。

诗里的“鸭脚”是银杏的另一个名字。李时珍认为这是因为银杏的叶子“似鸭掌,因名鸭脚”。也有人认为,银杏果实味道很臭,堪比鸭脚。

一直到宋初,银杏果实都是南方的贡品。当它进入都城开封后,“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鸭脚”这个名字又着实不雅致,宋人便为它取名为“银杏”。

安徽人阮阅撰写《诗话总龟》,说:“京师旧无鸭脚,李和文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者为贵。”若此说为真,开封有银杏,是自李和文始。

“李和文”即李遵勖,好骑射,善文词,是宋太宗的女婿,和文是其谥号。李遵勖娶的是万寿公主,后与公主乳母私通,电视剧《清平乐》中提到过这段故事。李遵勖还喜欢佛法,他的一个远孙就是后来的济公。

银杏树又称公孙树,“爷爷种树孙子摘果”。李遵勖家的这棵银杏活了很久。在他去世后,仍然年年结果。欧阳修也得到一点。因为太稀罕,他还分了一点作为礼物送给了梅尧臣。他知道梅尧臣的老家是宣州,那是产银杏的地方。梅尧臣12岁就离家读书,能在都城见到银杏,不由得感慨万分,写了首《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永叔是欧阳修的字,李太博即李遵勖。诗中,他描述了银杏树的形态和“鸭脚”之名的来由:“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欧阳修读到后,写了一首和诗《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圣俞为梅尧臣字,李侯也是李遵勖。在诗中,他写到,“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由此可见,银杏在宋初京师的名贵程度。

皇祐、至和年间,梅尧臣两次回宣州居丧。他采摘自家银杏,寄给欧阳修,并附了一首诗,其中写到:“后园有佳果,远赠当鲤鱼,中间闻尺素,加餐意如何”;欧阳修回了一首:“……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封包虽甚微,採掇皆躬亲……”

梅尧臣又随即和诗两首,其中有句:“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人将比羽毛,贵多不贵珍……”

现在,如果选一份礼物寄给北方的友人,还有人会寄银杏吗?我想应该不会了吧。

在大唐的秋天,银杏树是个“没名没姓”的配角

明·仇英

大唐的秋天什么样

陕西宝鸡的千年银杏的确漂亮。有网友评价说,从中能看到“大唐气象”。这也的确夸张得过头了。事实上,在唐代,银杏树在秋天是比较“冷门”的植物。

如果你穿越去大唐,到了首都长安,见得最多的也不是银杏,而是槐树。作为国际大都市,大唐都城的行道树便是槐树。当时百姓有歌谣:“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承天门至朱雀门的天街因两旁植有很多槐树而名“槐街”或“槐衙”。即便是去唐代乡村,也是“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的景象。到了秋天,“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都是那个时代秋景的真实写照。

在正史中,我们很难见到大唐秋天的植物描写,但好在,唐代诗文中保留不少那时候的景象。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石润宏曾做过一项统计:唐代秋季诗有1900余首,其中描写了植物的有580余首,涉及到的植物有近5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竹、松、梧桐、柳、桂、槐、枫、橘橙等。而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据石润宏的统计,大概出现192种植物,松、竹、槐、柏、桃、柳、梧桐等出现最多。这里并没有银杏的身影。事实上,在全唐诗中仅有沈佺期提到过银杏,“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写的还不是秋天的银杏。

在唐人的文字中,代表秋天气象的不是银杏的明黄,而是“秋色老梧桐”的“梧桐”,是“风干柳意衰”的“杨柳”,也是“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的“枫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