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正是丰收的季节。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保障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因此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发展农业,男耕女织、渴盼丰收是古代社会的主旋律。为此,古代诗人用他们的妙笔写下了丰富多彩的农事诗,描绘了一幅幅劳作和丰收的图景。
网友无微不至供图
唐代是诗歌的国度,人们用诗歌来记录生活、描绘农耕场景。大唐王朝建立后,社会的安定、人口的增长以及朝廷劝农政策的施行,使得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到了唐朝中期,农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据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唐朝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结合林、牧、渔等,果、桑、茶、菜、药等作物都有较大发展。唐玄宗时期,监察御史、诗人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其八写道:“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这首诗就反映了当时因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给农民带来了衣食俱丰、悠闲舒适的生活。
在唐朝,男女都会参加农事劳动,只是各有分工。唐太宗时期,诗人王绩在《田家》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唐玄宗时期,给事中、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大诗人李白《宿五松山荀媪家》也写道:“男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这些诗句都写出了唐时农家生产和生活的情景,农夫到田间干活,农妇则在家缝缝补补,有时还在夜晚舂米。
对于农业种植方式,唐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涉及。唐文宗时期,国子司业、诗人张籍有《江村行》一诗:“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耕场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芦中泥。田头刈莎结为屋,归来系牛还独宿。”诗人所写的生产场景,正体现了江南吴淞江流域的圩田耕作方式,且广泛种植水稻,不仅巩固了江南的经济地位,还形成了棋布纵横的景观。
唐代诗人对于当时的耕作工具也多有歌咏,唐玄宗时期,进士、诗人丘为的《题农父庐舍》一诗道:“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诗中描写了农民们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还提到农民仍在使用耒耜这种传统的农具。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生产自古就非常重要,储光羲对春季生产描述得较为生动,其《田家即事》诗写道:“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该诗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勾勒出农村春耕的画面。
素有民本情怀的唐文宗时期秘书监、大诗人白居易一直很关注农业、农民。大和元年(827)恰久旱逢甘霖,白居易欣然写下了《喜雨》一诗:“圃旱忧葵堇,农旱忱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霡霂。”在这首诗中,诗人一直担心农作物受旱,忧心百姓疾苦,喜雨降临令诗人十分欣喜。
唐代描写农村丰收之乐的诗歌也不少。曾担任郢州、睦州二州刺史的诗人许浑,他有一首《村舍》诗,着重写了农村秋收的繁忙与欢乐,虽不言丰收也不言欢乐,却尽现一片丰收景象和喜悦心情:“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此诗细腻地描绘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和加工景象,烘托出丰收的喜悦氛围。
宋朝在土地开垦、耕作方式和农田水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陈咏《全芳备祖》一书收录各种农作物和植物三百余种,收集文人墨客有关农林方面的诗、词、歌、赋二百余首,可见当时农作物的繁多和农事诗的兴盛。
宋朝的诗歌多生动地描写农业生产的热闹场景。宋神宗时期,汀州通判、诗人郭祥正的《田家四时》诗描述了雨后春耕种植管理各种农作物的繁忙场面:“田田时雨足,鞭牛务深耕。选种随土宜,播掷糯与粳。条桑去蠹枝,柔柔待春荣,春事不可缓,春鸟亦已鸣。”
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还表现在生产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北宋初年诗人林逋十分关注南方湖水改造农田的生产技术,他写过一首《葑田》诗:“淤泥肥黑稻秧青,阔盖深流旋旋生。拟倩湖君书版籍,水仙今佃老农耕。”描写了葑田种植水稻的方式。葑田也叫架田,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田制门》载:“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这种技术是在水上造土,缚土为筏,整土其上,即在湖沼深水底部打好架子,四周及底部用泥土封实而成的农田,可在水面上漂浮,然后种植水稻。这是无地少地的农民在地狭人稠的南方,利用自然条件发明创造的耕作方式。
在宋代,间作套种技术已经很普及,这在宋代农事诗中可以看出来。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屯田员外郎、诗人梅尧臣写了一首《桑原》诗:“原上种良桑,桑下种茂麦。雉雊麦秀时,蚕眠叶休摘。空条漏日多,余椹更谁惜。”作为农业干部,梅尧臣很是关心农业生产,对于间作套种技术,自然十分了解,他这首诗描写了桑下种麦、桑麦两旺的景象。
宋神宗时期,开封知府、文学家韩维《洛城杂诗》道:“上东门外春三月,桑叶阴阴覆菜花。”曾任多地知府的诗人晁补之在《阎子常携琴入村》一诗中,也涉及了间作套种技术:“麦未收打催种豆,屋下迹少田间多”,反映了收麦前套种豆子的情形。曾任太子洗马的四川仁寿籍诗人龙昌期看到家乡都搞桑树与桤木间作,很是感慨,于是写下了《故乡》一诗:“桤木惭桑低别壤,芋苗护稻远分行。上书莫道便他郡,学稼终宜老故乡。”记载了嘉祐年间四川仁寿桑树与相对矮小的桤木套种的新技术。这些涉及间作套种的诗歌,反映了宋朝时此项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间作套种史料。
春耕、夏忙、秋收是农家生活不变的主题,曾多次在基层任县级职务和知州的诗人张耒,写了许多描述农家生活的诗篇,其中《田家》三首就记载了初夏踏歌,庆贺丰收的欢乐场景:“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
宋哲宗年间,曾任衡州知州的文学家孔平仲有一首描写秋收后农村景象的《禾熟》诗:“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西风送来了满地禾黍成熟的香气,泉水叮鸣,稻谷纷纷登场,老牛完成了一天的耕耘任务,在夕阳下卧在山坡上悠闲地啃着青草,一幅安闲静谧丰收后的农村风景画,给了我们很强的画面感。
历代描写农村农业农民的诗歌,除了庆丰收的诗作,反映农民劳动的诗歌层出不穷:《诗经·周颂·载芟》写了农民开垦、播种、收获的过程;晋代陶渊明《归园田居》写了自己早出晚归的劳作;唐代李白的《鲁东门观刈蒲》写了秋天农民割蒲的劳动场景;宋代杨万里的《插秧歌》写出了插秧时节农家的忙碌。
元代的农事诗也同样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描写了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丰收之乐。
曾任莆田主簿、庐江知县的诗人刘诜写过《秧老歌》,其一写道:“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无朝昏。红妆少妇荷饭出,白头老人驱犊奔。”描写了当时江南插秧季节农民忙插秧、老少齐上阵的繁忙情景。
庄稼已经播种上,除草是必不可少的劳动,诗人洪希文曾写了《观夏耘偶成》一诗:“苗稚才闻鸦舅呼,东阡西陌尽农夫。非其种者锄而去,毋使蔓焉难以图。滴滴尽沾禾下土,穰穰行载斛中珠。作劳归舍呼闾里,共坐牛衣酒一壶。”描写了农民辛勤除草劳作的场景,这都是为了秋天的丰收打基础。
在农业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农民劳作是非常辛苦的。枢密院副使、诗人刘仁本很是同情农民的劳苦,曾写下悲切感人的《田父吟》:“田家父,作劳苦。五更鸡鸣月当午,呼儿鞭牛出蓬户。翻犁南亩耕新土,土沃泥深没牛股。田家父,作劳苦。朝栉风,暮沐雨。举锸成云齐耦伍,沾体塗足身伛偻。村南村北飞桑扈,何如六月商羊舞。”
秋天到了,农民该收获了,曾任翰林学承旨的诗人张翥写过《拾麦吟》:“大麦黄,将上场,田家鏺麦村村忙。丈人荷担来何乡,儿牵妪衣妇挈囊。汗流赤日如暴尪,终朝拾穗不盈筐,但求糠秕充饥肠。身不及,青楼娼,风日不别惟膏粱。”秋天大麦变黄的时候,农民家家户户忙着去割麦。
元代记载农民丰收之乐、喜雨之乐的诗作也是层出不穷。古时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农民靠天吃饭,天降甘霖自然是喜事。元末学者胡奎曾写过《秋日喜雨》诗:“惊雷初动地,甘雨最知时。石有交飞燕,田无再坼龟。稻花齐覆水,荷叶乱翻池。早赛鸡豚社,秋成信有期。”诗中写到了及时的秋雨,给农民增强了夺得秋季丰收的信心。
农民的生计全靠农田的收获,丰收年景是农民最乐见的。曾任国子监助教的诗人李昱一首《农家谣》,把农民的丰收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高田低田禾尽熟,农家农家生意足。腰镰在手如割鲜,玉粒如山塞茅屋。亲戚邻舍欢乐同,酒酣社鼓歌老翁。阿孙将米换鱼肉,老妪髻插山花红。时和乃由天子圣,元丰之歌敢同盛。”
明清时期,一些朝廷命官因为种种原因被贬戍边疆,这些官员有的是诗人,所以农事诗又发展和延伸到了边疆地区,边疆的农业面貌也得到了客观反映。
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理学家王守仁被贬到贵阳龙场驿,他在这里记录了边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当年,他所在的地方,雨水充沛、禾苗长势良好,看到在烈日下锄草的农夫,他写道:“回风动积水,好味生叶间。荷锄久忘归,对之颇解颜。”当看到农民历尽艰辛,终于迎来了丰收年时,王守仁又写道:“秋仲敛嘉谷,劬劳得暂宽。孰以田野翁,仓廪意拳拳。来月思盖庐,种麦犹当早。用尔饥寒心,相期取温饱。”农民获得大丰收,正打算盖新房呢!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被贬戍乌鲁木齐,曾写过一首小麦丰收的诗,其中写道:“客作登场打麦劳,左携饼饵右松醪。”清嘉庆四年(1799),正在参与编修《清高宗实录》的洪亮吉被流放伊犁,他入疆看到沿途的农业生产,写下了不少农事诗,其中对哈密维吾尔族农户的收获有如下记载:“三堡至头堡,亩亩麦新刈。咸携菠笨车,往返数难记。伊吾节候晚,已及三夏季。缠头何辛勤,风雨所不避。全家挈筐榼,儿女在旁戏。”诗中描述了当时维吾尔族百姓正在收割小麦,赞美了他们的辛勤劳动。通过纪昀和洪亮吉的诗歌记载,可见小麦也是新疆农民常种的粮食作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是时代的歌手,古今概莫能外。古代诗人以敏锐的眼光、优美的笔触和浓浓的民本情怀,用自己的如椽之笔,为辛勤劳作和获得丰收高唱赞歌,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记载劳作丰收的壮丽图景和珍贵史料。
作者 | 刘永加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2022年5月11日晚,“厦门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暨强基班学术训练系列讲座”第十一期在厦门大学庄汉水楼403教室与线上平台同步举行,主题...
-
1982年,中英香港谈判陷入僵局,邓小平:这个局面毛主席早已料到
作者|宁镜诚1982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围绕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撒切尔夫人始终坚持“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 - “终年”和“享年”,究竟有何区别?表面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质区别还是很大的。从概念来说,终年和享年的含义是不同的。终年原本是全年,一年到头的意思,用在过世人...
-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交换...
-
1999年,阴法唐与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较量,成功为郭光允翻案
2003年8月9日,河北保定蠡县大百尺村的村民大放鞭炮,村支书带着酒意,向石家庄打去一个电话:“光允啊,我们这里出了你这么一个好人,大伙都在喝酒,连干了三斤,还要喝下去... - · 海兰泡惨案中遭到处决的中国人1910年,俄罗斯境内的大乌里火车站发生肺鼠疫,疫情很快沿铁路线传入中国境内,在东三省大爆发,数月内夺取六万人命。面对疫情,俄国政府第...
- 对于使用白话文的当代人来说,古代的文言文是相对困难的,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很难完全读得懂。而且,文言文的阅读的难度也是高低不平的,比如读四大名著的原文并不难,但读文...
- 劁(qiao)劁匠□王绍诚“劁(qiao)劁匠”,即骟匠;就是专司骟割猪仔、鸡仔,使其长肥增重的匠人。农耕时代,“劁劁匠”是一个受人尊重的...
- 公司发货
- 转自广州日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故乡在青海省的一个小村庄祁家川。700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