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传奇·河北民俗文化之乐亭大鼓

繁体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

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

冀东有名曲 乐亭大鼓书

韩伟:

上一回说到评剧里面的老故事,讲到流传在冀东的老调。在这片地方盛开着民间艺术的三朵花,一是昨天提到的评剧,二是以后要讲的皮影,再有就是今天登场的乐亭大鼓。这韵味儿十足的大鼓书里边有着什么样的门道?接下来,我们跟随石家庄学院褚亚玲博士,一起走进今天的《燕赵传奇》。

褚亚玲:

去过唐山乐(lao)亭的朋友,您肯定会发现这里的方言很有意思,每个字都带着细长的尾音,不管是男女老少,说起话来就像是唱歌一样。老话说了:什么人讲什么话。唱着歌说话的乐亭人爱说爱唱,逢年过节的都得办上一场接一场的歌舞和说唱。这样的活动中最有人气的节目之一就是乐亭大鼓。其实,您仔细听听就能发现,乐亭大鼓之所以有这么好的人缘,原因就在于它正是来自于老百姓的生活,只要把乐亭话的语音稍微拉长一点点,再加上鼓板齐鸣,就成了乡情乡韵的乐亭大鼓.

韩伟: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过,乐亭大鼓从产生到发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上百年的时间,几代人的心血,终于成就了这项民间艺术。要从根儿上说起,这一行里的祖师爷究竟是谁呢?

褚亚玲:

道光年里,乐亭出了个名叫温荣的小伙子,他跟着师父学着老木板大鼓,后来许是觉得这行不好干,就转行到东北去做买卖。得说这是命里注定的缘分,温荣的买卖做了有几年,又回到老家,唱起了大鼓。他做什么事情都爱琢磨,愿意往这事里加上自己的心思。温荣把老木板大鼓跟民间小曲合二为一,唱出了“四大口”的新调;他还把传统大鼓的“光唱不说”改成了“连说带唱”。温荣这回重操旧业,一唱就给红了,他的唱腔还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是“乐亭腔”。

当时,温荣入了当地最有名的崔家戏班,跟着当家的老板崔佑文。说起这个崔佑文,那也是当地的一位奇人,他的祖上在战场上立过不少军功,到了他这一辈儿,正经是财大气粗,家大业大,成了当地最大牌儿的人家。这个崔佑文在哥们弟兄中间排行老八,因为脾气秉性挺各色,就落下了一个“崔八厮”的诨名。

这位的个性到底有多怪呢?其实,倒也不是别的,只不过这位他不爱功名不爱财,甚至连女人都不喜欢,唯一的爱好就是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崔佑文的旗下有皮影班社、梆子班社、莲花落班社,当然还有一班大鼓艺人。

温荣就在崔家唱着大鼓,也琢磨着自己这门艺术,天天就想着怎么能改良大鼓的唱法,终于,他想出来一个挺绝的点子,就是把伴奏用的木板改成了铁板,他这个灵感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灵光一现,温铁板如何名震江湖?

痴情一世,韩香圃如何传承大鼓?

褚亚玲:

话说有这么一回,温荣正在地头上溜达,他瞧见有什么东西在太阳光下面闪闪发光,捡起来一看是两块碎铧片,不定是哪个老乡犁地的时候弄坏的东西。他拿着这两块铁片随手一敲,没想到这出来的声音还真不错,比平常唱戏用的木板声好听多了。温荣脑瓜一转,就把铧片磨成了两片月牙形的铁板,替下了伴奏的木板。从他这起,开创了铁板伴唱大鼓的先河,温荣也在行里得了一个“温铁板儿”的绰号。现如今,这两片月牙型的铁板也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梨花板”,这个名字听着很是婉约,其实它就是犁地使的“犁铧板”的谐音。

温荣的大鼓唱得越来越好,老板崔佑文也把他当成了一块宝。崔家的戏班每年都要进京城,到恭亲王府去进贡,这一年,崔佑文就把温荣带进了王府。温荣到了王爷跟前,他开口那么一唱,恭亲王就立起了耳朵,一曲终了,王爷就把温荣叫到了跟前,问他唱的是什么。温荣恭恭敬敬地回答说:“这是乐亭腔。”王爷摇着头说:“曲子好听,名字却不怎么样,不如就叫做乐亭大鼓吧!”从这以后,乐亭大鼓有了正名,这个名字也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有了这一回故事,乐亭大鼓得了名号,唱大鼓的温荣也有了名气,有不少人到他这来拜师门,温荣也就收了很多的徒弟,还建立了乐亭大鼓的宗谱,这宗谱叫做“清门”,门下的弟子就称作“清音弟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温荣的弟子中间又出了哪位高人呢?

其中有这么一位,他的名头挺古怪,被人叫做“陈活埋”,这个大号里面又有什么样的典故?这还得他拜师学艺的事情说起。陈活埋,本名陈际昌,本来是一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他空有一肚子墨水,可惜没几分运气,考了好几回的秀才,从来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来二去的他就断了考取功名的念头,去跟温荣学起了大鼓。在那时候,大鼓艺人根本没什么社会地位,跟读书人可是没法比,所以,好多人听说了陈际昌弃文从艺,都觉得实在是可惜了了,说他“真该被活埋”,说来说去,就有了“陈活埋”这个名号。

陈活埋虽然转行唱大鼓,可是他读过的那些书到底也没白读。当年,有好些个八旗子弟都是听书爱好者,他们爱听大鼓那个味儿,却不喜欢民间艺人写的大鼓词,总嫌那句子太白,字眼不深。于是呢,八旗子弟就自己当起了大鼓词的写手,他们的作品叫做“子弟书”,里面用上了好多的文词,这样的唱词一般的艺人也唱不来,只有读过书的陈际昌才能唱好。

陈际昌的名号在圈子里面越传越广,渐渐地就成了“子弟书”的专业户。他把“子弟书”的唱词搬到了乐亭大鼓中,还编了好多的新曲词,在大鼓书里添了几分文化的韵味。陈际昌不愧是温荣的得意门生,他不光唱得好,而且爱学习,好研究,他吸收了冀东皮影戏的悲调唱腔,创造了乐亭大鼓的[大悲调]牌子,又在老辈儿人的基础上发展出紧打慢唱的唱法。

陈活埋的师兄弟有不少奇人,比方说这“齐老尊”,就有一手独门绝活,他不光有嘴上的功夫,一双眼睛更是精妙。他那眼神一撇,观众都得跟着看,他的眼角一挑,就是一阵接着一阵的叫好声。齐老尊跟陈活埋不一样,专门走草根路线,凭着活灵活现的表演,地道讲究的身段,“扣子”拎得紧,“包袱”抖得响,在乡村民间拥有大批的粉丝,还创造了“八大句”、“上字流水”、“小口”等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腔调。

乐亭大鼓中经典的“九腔十八调”,就是一辈又一辈的艺人攒下来的宝贝。在乐亭大鼓的历史上还有哪些了不起的人物?咱们待会接着说。

褚亚玲:

乐亭大鼓世代传承,前面说到的这位齐老尊,也带出了一个顶门立户的弟子,这就土生土长的乐亭人韩香圃。韩香圃的家里是当地的富户,祖传的赚钱本事就是做生意。到了韩香圃这,老韩家的路子拐了个弯,这小子从小就喜欢乐亭大鼓,经常背着老父亲到处去听书学唱,对于赚钱的事情却是一点也不上心。

韩香圃的做派被乡亲们看在眼里,好多人就议论说:“这韩家的大少爷真是个败家子,好好家业他不管,偏要做个说书的……”韩香圃听到人家嚼舌根,干脆直截了当地去跟父亲提,要正式拜师学艺,去唱大鼓。老父亲听了这话,气得不行,连打带骂地要断了他的念想,可是,这韩香圃倒是挺有脾气,自己认准了的事那是非干不可。父子俩斗了几个回合,当爹的败下阵来,说是再也不管这个倒霉孩子,你爱干嘛干嘛去吧,可有一样,你的吃穿用度再别找我要了!

韩香圃可不怕这个,他一门心思地想要唱大鼓,就带上老婆孩子搬出家门,拜在了齐老尊的门下,天天早起晚睡地练鼓板、背书词、学唱腔,那劲头简直就是入了痴。

关于他的痴劲儿,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说的是有一年,滦河发了大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赶着逃命,只有韩香圃还站在房顶上练唱,压根儿没瞧见发水的事。后来,还是热心的老乡把他从房顶上拽了下来,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

齐老尊看着韩香圃一心好学艺,就把一身的本事传给了他,韩香圃也没辜负师父的心意,花了好几年的时候,系统地整理出来乐亭大鼓的“九腔十八调”。

转眼到了1937年,日本兵打到了华北,中国人受尽了欺负,有一拨日伪军警特务没事找事地就上韩香圃家里找茬,他受不了这个气,干脆放下了鼓板,回家去种地。经了好些年的动乱,韩香圃整理的资料差不多全给丢了,他心疼地整天整宿地哭,把一双眼睛都给哭瞎了。

等到眼泪干了,韩香圃鼓起精神,要保住乐亭大鼓的老底儿,他在病床上一字一句地口述,让儿子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了下来。

韩伟:

多亏了老韩家爷俩这一番努力,乐亭大鼓的家当总算是捞回了不少。从这往后数,这一行里还有哪位担纲挑梁的人物?又出了哪些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褚亚玲:

1912年,唐山滦南的老靳家得了一个男娃娃,起名叫做靳文然。这娃子生得挺机灵,只可惜家里的条件不太好,要钱没钱,要地只有四亩沙地。日子不好过,大人孩子的就得想辙挣钱,老靳家想着法子开了个鞋铺,十来岁的靳文然也在铺子里帮忙学手艺。

虽然家里没什么钱,靳文然的父亲却是个挺开朗的人,他爱好音乐,又喜欢交朋友,家里这个鞋铺就成了来往艺人的根据地,其中有这么两位名叫戚用武、丁运清的大鼓艺人就是靳家的常客。靳文然没事就跟这些叔伯大哥在一块聊天,日子久了,就爱上了大鼓,一个心眼儿地要做个专业的大鼓艺人。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老靳却当场拒绝了小靳的要求。这问这是为什么,还得说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老百姓的观念,他们爱听大鼓,却打心底里把艺人看作是“下九流”,谁也不乐意让自家的孩子去干这个。可是,靳文然也是个倔脾气,家里不同意,他就偷偷地跟着大鼓艺人丁云清学说学唱,没用多少功夫,就学成了十几个小段,逮住机会就去当上一回票友。

没过几年,老靳家的鞋铺关了张,靳文然正式拜在了丁云清的门下,终于做上了职业的乐亭大鼓艺人。跟着丁师父学得差不多了,他又找到了另一位乐亭大鼓的当家人物戚用武,当时,圈子里面有个说法——“《骂城》许老焕,《单刀赴会》戚用武,《十问十答》赵文汉,瞎吹牛腿赵志福”。其中这位凭着《单刀赴会》出名的戚用武也成了靳文然的师父。

靳文然学好了本事,唱出了名气,在老家滦南成了名角儿,他总觉着得出去见见世面才能长进,就打算到乐亭去闯荡闯荡。亲朋好友听说了这事,都劝他说:“乐亭的名角儿可是太多了,那是大鼓祖师爷温铁板,齐老尊也是那的人,你有几个胆子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要是在乐亭吃了亏,还有什么脸面回来见家乡父老?”

人家这话说的也挺有道理,可是靳文然却不这么想,他说了:“下棋得找高手,唱大鼓也要让高人指点,我这一趟去就是为了让齐老尊齐先生给挑挑毛病,就怕人家不给挑呢!”

靳文然打定主意出了门,这一回他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精诚所至,靳家后生如何获得名师真传?

口吐莲花,乐亭大鼓如何演绎百味人间?

褚亚玲:

靳文然到了目的地,摆开场子就来了一段。台下有人跑到齐老尊家里去送信,说是有个滦南的毛头小伙到咱这说书来了。齐老爷子听说了这事,拄着拐杖到了书场,他在边上听了一会儿,说这孩子还真是不错,那嘴皮子挺利索,只是眼神发头的卖相差点劲儿,要是有人给他好好说说,一定能有大出息。

这话传到了靳文然的耳朵边,可是把他乐坏了,隔天就提着点心、白酒上了齐老尊的门,当下就要磕头拜师求指正。齐老爷子是个开明的人,他一点也没有门户之见,瞧着靳文然挺真诚,就一招一式地教,一字一句地讲,恨不得把自己一辈子练就的本事全都说给他。

靳文然得了大师的真传,高高兴兴地回了老家,这一趟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家里的老乡也看到了他的胆识和志气。二十年后,靳文然再说起这事,还是感慨万千——“没有高山不显平地,齐老先生那才是真玩艺儿,没有他老人家当年的指点,就没有我靳文然的今天。”

靳文然把自己的见识化进了大鼓,他说了:“吸收新腔,就如同化在水里的盐,用眼睛看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嘴吧嗒吧嗒才有味”。他说的味儿到底是什么呢?那雄壮处好似万马奔腾,凄切处仿如雨打芭蕉,委婉处如同喁喁私语,缠绵处像烛影摇红,紧急处如珠玉落盘,钻天处有如鹤鸣云端般清脆嘹亮,入地处好似虎啸渊底样深厚低沉。声音中有情,有景,有的是真本事、真功夫。

乐亭大鼓代代都有人才出,他们爱家乡,爱艺术,成就了乐亭大鼓的美名。因为乐亭大鼓的艺人凭着本事得过皇恩,这一行的艺人也被尊称为“说书先生”。据说,其它的大鼓艺人演出的时候必须得站着,只有乐亭大鼓的艺人可以坐着表演。

说书的一张嘴演绎人间百态、万种风情,风雨雷电、虎豹狼虫。大鼓书好听不好唱,那真是:世上生意好做,唯有说书难习,装文扮武就像一台大戏。乐亭大鼓发于原野,雅于乡土。一板一弦说古今沧桑,一人一口演百面人生。

这正是:

乐亭大鼓一枝花,唱响冀东贫富家。

温荣拾起犁铧片,叮当一声说天下。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它是沉默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它是无色的,却是色彩斑斓的;它是简约的,却是气象万千的;它是渺小的,却是包罗万象的;它是朴素...
  • 2025蛇年专用春联经典30副!

    金龙腾飞送冬去 银蛇曼舞迎春来横批:辞旧迎新龙含宝珠辞旧岁 蛇吐瑞气贺新春横批:新年大吉春风和煦小龙舞 禹域妖娆红日升横批:喜迎新春巳岁迎春花开早 蛇年纳福喜报多...
  • 2025年春联精选

    1上联:降雪无声乾坤一夜玉下联:安邦有继祖国万年春横批:国泰民安2上联:春风浩荡江河披锦绣下联:华夏腾飞苍山映彩霞横批:春意盎然3上联: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下联:老骥伏...
  • 一百幅书香门第经典对联,百读不厌,值得珍藏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
  • 中华文化和文学常识大全

    一:文学常识 一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
  •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导读: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
  • 中国人起名字的那点事(很有意思)

    中国人起名字的那点事(很有意思)

    中国人的名字每当看到高渐离、霍去病、辛弃疾、东方朔、王羲之、张九龄、柳如是这些别出心裁、古雅动听的名字,总是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若再对比现代人的名字,就会发出“...
  • 中华礼仪用语大全思维导图

    中华文明,作为全球历史最为悠久且连绵不绝的文化体系之一,其深邃的历史积淀与博大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语言表现形式——礼仪用语。这些礼仪用语,如同镶嵌于...
  • 胡说八道是哪八道,六亲不认是哪六亲?大涨知识~

    胡说八道是哪八道,六亲不认是哪六亲?大涨知识~

    胡说八道、六亲不认,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再熟悉不过了。但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含义,恐怕我们还真不一定知道!今天一起科普一下吧。人有三急。这一...
  • 你应当知道的中国 “祠堂” 文化

    你应当知道的中国 “祠堂” 文化

    关键词:祠堂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明,千古流芳。祖德宗功,传承弘扬。昭示后人,耀祖荣光。民族振兴,重拾信仰。新时代家风建设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使家风建设的重...
  • 中国丧葬礼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中国丧葬礼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特征、性质与规律,剖析传统丧葬礼俗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挖掘并弘扬传统丧葬礼俗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优秀的殡葬文化精华。通过对传统“丧葬礼俗”产生...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