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出的十七位宰相分别都是谁?

繁体

来源:邓春海

曹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一种名为“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同此前两汉时期广泛采用的察举制不同,九品中正制更加看重家世,甚至自晋朝以后完全以家世作为划分品级和授予官职的依据。正因如此,这种制度导致名门望族的势力愈发强盛,也就是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作为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出的十七位宰相分别都是谁?

到了唐代,尽管更加公平的科举制度代替了九品中正制,但相比于普通百姓,世家大族掌握着更加优渥的教育资源和经验、人脉,在朝中仍然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唐朝的众多名门望族中,河东裴氏无疑最为显赫,仅在这一个朝代,裴氏便先后出过十七位宰相,足见其实力之强。那么,这十七人分别都是谁呢?

实际上,早在唐朝建立以前,河东裴氏的裴寂便与后来的唐高祖李渊交往密切。尤其是在李渊来到距离河东不远的太原担任留守后,裴寂更是经常与其饮宴作乐。后来李渊于太原起兵,裴寂全程参与其中,并辅佐他入主长安、平定天下。李渊登基后,拜裴寂为右仆射,封魏国公,他也就此成为了河东裴氏在唐朝的第一位宰相。

作为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出的十七位宰相分别都是谁?

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逼降王世充、生擒窦建德,此前在窦建德麾下担任尚书右仆射的裴矩随即前往长安表示归顺,并被封为殿中侍御史。武德八年(625),裴矩加官检校侍中,以七十余岁高龄拜相。

唐太宗在位时期,裴氏无人拜相,直到唐高宗调露二年(680),裴炎升任黄门侍郎,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正式成为宰相。三年后,唐高宗病逝,唐中宗李显继位后改封裴炎为中书令。后来,裴炎帮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又在徐敬业挑唆下密谋造反,最终被武则天诛杀。临行之前,裴炎还曾感叹道:“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作为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出的十七位宰相分别都是谁?

武则天虽然杀了裴炎,却并不代表不重用河东裴氏其他成员,像裴居道就先是被其封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又出任内史、纳言,接连担任凤阁、鸾台之首。然而,载初元年(690)时担任宰相多年的裴居道也被武则天处死。裴居道死后不久,武则天登基为帝,建立武周政权。

武后天授二年(691),裴行本官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但次年他便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多亏狄仁杰救助才免于一死,但仍被流放。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景龙四年(710),裴谈受封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相比于担任宰相,裴谈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反而是他十分怕老婆,甚至“畏之如严君”。

作为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出的十七位宰相分别都是谁?

开元十七年(729),裴光庭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迁为侍中,他担任宰相期间主张以资历作为选拔人才、擢升官吏的标准。四年后,裴光庭病逝,唐玄宗为之辍朝三日。唐玄宗在位期间共有两位裴氏宰相,另一人便是开元二十一年(733)被封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的裴耀卿。天宝元年(742),裴耀卿被封为尚书左仆射,于次年去世。

唐肃宗时,裴遵庆得到宰相萧华的推荐出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一直活到八十五岁,可谓相当长寿。大历四年(769),裴冕在宰相元载的推荐下被封左仆射、同平章事,但很快便驾鹤西去。唐宪宗朝,二十岁便中进士的裴垍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在任期间知人善任,得到了群臣的尊敬。

要说河东裴氏出过的宰相中最著名的,那必然非裴度莫属,他在宰相武元衡遇害后接替其成为宰相,后来凭借平定淮西之乱的功绩被封晋国公。他历仕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前后为相二十余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裴休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担任盐铁转运使多年,改革了许多漕运、茶税等方面的积弊。唐懿宗咸通年间,裴坦由山南东道节度使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性情节俭,当儿子奢侈浪费时曾愤怒地表示:“乱我家法。”

唐僖宗时,裴澈历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同平章事。唐昭宗即位后,曾担任礼部、刑部尚书的裴贽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样是在昭宗在位时期,裴枢也受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至此,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出过的十七位宰相盘点完毕,他们有的名垂青史,有的虽为宰相却在史书中名声不显。不管成就如何,他们共同展现出了河东裴氏在唐朝时到底有多么兴旺繁盛。

内容来自搜狐新闻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世界核试验始末

    1945年7月16日清晨,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个沙漠试验场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开启了核试验的历史。 自此至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
  •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一部中华民族征战拓展简史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一部中华民族征战拓展简史

    外蒙古首次宣布“独立”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统治逐渐瓦解,在俄国驻库伦(现乌兰巴托)领事的策动下,杭达多尔济等主张蒙古独立的蒙古人认为时...
  • 武则天——八年杀戮换来四十年繁华

    武则天——八年杀戮换来四十年繁华

    武则天晚年,极为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张“年少、美姿容、善音律”,日夜陪伴武后,仗势专权,嚣张跋扈。武后宠爱二张,不仅为肉身之欲,更重要的是确保权力上的绝对安...
  • 郭松民:说说龙应台这样的人

    转自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01  前两天,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两只大熊猫之一的“团团”因病去世。  消息传出,两岸民间普遍都感到不舍和伤感。  从2008年入台以来,“...
  • 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电影导演水平行吗?

    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电影导演水平行吗?

    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今天咱们来说一说近现代中国的战争史,说一说1952年10月发生在上甘岭地区的那场浴血厮杀。对中美两军的评价提...
  • 古代有很多复姓,为什么现在却很少了?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更好地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人们发明了姓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
  • 吴宓:中国之亡,亡于道德之沦丧

    文:舒生吴宓孔孟的忠实信徒,因此也像儒家的圣人们一样特别关心国人的德道,《吴宓日记 1939~1940》一册,就多次谈及此。1940年二月十二日的日记,他的自白显示了他对道德的...
  • 历史并不总是进步

    说扯淡的事,干得很专业,专业的事,干得很扯淡。干正事,千疮百孔,干坏事,天衣无缝。这话说的挺网红。但是,有人说这句话是鲁迅说的!我不信。去查查资料吧,还真把我惊到...
  • 大清丢失了很多领土,但它也打下千万领土

    清朝后期,特别是鸦片战争爆发后,大清帝国屡遭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土地,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仅仅关注清朝的土地流失,...
  •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实录》很可能被美国动了手脚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实录》很可能被美国动了手脚。如今看到的明实录是民国时期根据红格本明实录重修的,红格本明实录据说是清朝明史馆的手抄本,最具权威。民国史馆决定以红格...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