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
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
大鼓原生态 沧州木板书
韩伟:
上一回听过了余音绕梁的西河大鼓,那真叫一个韵味十足。今天出场的主角也不寻常,要把北方的曲艺比成一座金字塔,它就是最顶尖的一块砖,要把著名的京韵大鼓比作一棵树,它就是入地千尺的树根。这就是在咱河北土生土长的木板大鼓,它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传奇故事?接下来,我们跟随石家庄学院褚亚玲博士,一起走进今天的《燕赵传奇》。
褚亚玲:
说起这木板大鼓,您可着全国找一找,唯有河北沧州这独一份。要往根儿上追溯,那就得说到三千年前,打从周朝开始,一直到了今天,它一直是咱老百姓最喜欢的民间曲艺之一。从史书上翻一翻,《沧县志》上就记着这么一段话:“江湖大鼓风行一时,其声韵顿挫淋漓,足表燕赵慷慨悲歌之声。”这里的江湖大鼓指的就是木板书。
韩伟:
抑扬顿挫的木板大鼓,慷慨悲壮的燕赵之声。这一场好戏上台,需要的只是两个人,一个唱曲,一个伴奏,一个大鼓,一副木板,一段流水的曲调,就是一回好听的故事。这两位艺人轻装上阵,正是曲艺行里的一对轻骑兵,他们走到哪,唱到哪,唱出来怎样一段古老的传说呢?
褚亚玲:
话说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沧州的木板大鼓就已经有了名气,这名气有多大呢?就连紫禁城里的乾隆爷都给听说了,他专门召了一位名叫李朝臣的艺人,到宫里唱了一回木板大鼓《西厢记》。再有那个才高气傲的纪晓岚,他也是沧州木板大鼓的粉丝,一有机会就把专唱木板大鼓的名家刘君瑞请到自己的家里。
这路曲艺人人爱听,代代流传,一直传到了咸丰年里,这一行出了一位扛旗的人物庞凤城。他生在沧州,长在沧州,一辈子最爱本地的曲艺,除了那木板大鼓唱得绝,落子、吹歌,也都是行家,因为打小在武术之乡长起来,那一身的武术也很了得。庞凤城不光是多才多艺,而且样样精通,他集合了众家之长,吸收了戏曲、民歌的优点,把木板大鼓唱得更好,也把这一路艺术发展起来。
彩云遮月,一声悠扬如何打动西洋观众?
世事纷飞,一腔古曲如何传承百年时光?
褚亚玲:
沧州城里有不少木板大鼓的名家,也分出了好几个门派,除了以庞凤城为代表的庞派,还有以穆汉青为代表的穆派,“沧州红”王福祯为代表的王派。就说这王派的掌门人王福祯吧,他本来是西河大鼓的门生,后来又学了木板大鼓,他那一张嘴皮子,简直是没人能比,一副“云遮月”的好嗓子,更是特别动听。他最拿手的《大小五义》在沧州城里每年都要来上一场,每一回都是座无虚席。王福祯一说从白天说到了半夜,那听众们听得精精神神,个个都不想回家。
木板书
从王福祯往后数,还有朱恩波、朱德恒和张德成,这几位都能自成一派。到了上个世纪,这行里又出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刘银在,他本名刘凤喜,入了行以后,按着辈分取了“银在”这个艺名。他头一个把沧州的木板大鼓搬上了艺术舞台,还把大鼓书唱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刘银在凭着多年功夫唱出了一场又一场的好戏,还对老辈儿传下来的艺术做了改良,这一出出的功劳都让大伙听在耳朵眼里,记在心窝子里。他的大照片登上了《河北日报》,登上了《人民日报》,他的作品拿下了好几个大奖,他那一口唱腔人人爱,老一代的革命家陈云同志听了他的戏,也成了沧州木板大鼓的铁杆粉丝,还专门存了一份演唱的磁带。
要说这好东西那就是人人爱,沧州的木板大鼓不光是咱本地人的心头好,就连大鼻子的洋人也喜欢。就在2010年的夏天,中国的传统曲艺头一回集体出了国门,在塞纳河边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巴黎中国曲艺节”,来自沧州的木板艺人王银杰和刘凤鸣演绎了一场《贾宝玉夜探潇湘馆》。
宝玉和黛玉缠缠绵绵,柔肠百转,最后却是“一段好姻缘没能对成”。感人的故事,动人的韵味,让外国的朋友们看得是如痴如醉。王银杰、刘凤鸣这两位老先生也凭着这一曲高唱拿下了卢浮金奖。节目结束之后,一位法国文化部专员红着眼圈对人说:“表演这个节目的两位老艺术家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细心、准确地将故事娓娓道来,评委们对此深表感动,不仅为单纯的艺术,更为中国的传承精神感动。”
王银杰和刘凤鸣两位老前辈,一曲红巴黎,舞台上的十几分钟,来自于台下几十年的用功,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褚亚玲:
刘凤鸣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入了木板大鼓这一行,现如今,在沧州的木板大鼓艺人里面,他会的曲段最多,拿的大奖也不少,凭着这样的好成绩,成为了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早先,他拜在木板名角儿温贵全的门下做徒弟,起初呢,为的就是安身立命,填饱肚子,跟着师父学了两个月,就和同门的师兄弟们一块走街串巷给人说书。那小哥几个的日子过得挺辛苦,说一晚上的小戏只能挣到一块五毛钱。不过,这时间是一天一天地过,哥几个的本事也是蹭蹭见涨,两三年的功夫过去了,他们说书的行情也是水涨船高,一晚上就能挣上八块钱,这个价位是身份的标签,说明他们已经是那个年头里一等一的说书人了。
转眼就到了1971年,刘凤鸣进了县里的文工团,到处去表演,尤其到了东北,一上场就得了个碰头彩,文工团在那说了半个月,场场都是爆满,天天都有观众排着大队抢戏票。可是,这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日子一久,传统的老戏码就不那么吃香了,县里的文工团熬不住了,刘凤鸣也只好带着家当回故乡,单枪匹马地说书讨生活,甚至一度离开了自己的老本行。那些年里,刘凤鸣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到了最近几年,老树又遇到了春风,刘老先生的手艺活儿又成了香饽饽,他拿起熟悉的家伙事儿,唱起久违的老调子,逢年过节地就到处去巡演,到哪都能遇见知心的知音老乡。
要说这人红不单是靠运气,主要还得说人家老刘的本事过得硬,不论是说还是唱,他样样都在行,尤其是他弹的曲子,保准人人都叫绝。刘凤鸣说了,琴随的是人的性子,你是什么样的人性,就能弹出什么样的调。
韩伟:
刘凤鸣的说法挺有道理,不管是在哪一行里,讲的都是艺和德,要是谁的人性好,艺术一准也错不了。再比方说这刘凤鸣的老哥们王银杰,那也是行里响当当的人物,老人家这一辈子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褚亚玲:
如今年过花甲的王银杰,性子里最突出的就是两个字——执着。他16岁当学徒,17岁抱三弦,18岁登舞台,这四五十年的时间里面从没有一天放下手里的木板,停下了嘴边的唱词。王银杰一肚子曲段样样精通,一屋子挂满了大镜子,没事就要对着影子练眼神,练身段,就连下地干活的时候,也少不了要在庄稼地里来一段大鼓书。
下了这么大的功夫,王银杰成了十里八乡出名的角儿。他的木板大鼓走到哪,父老乡亲们就能跟到哪;他的唱词一开腔,就能赢来成片的掌声和叫好声。当地的老乡说了,就要听见那木板“梆”的一声,心里就开始挠痒痒,真是茶不思,饭不想,非得听上一段大鼓才解馋。
说起这一行里的老艺人,有名有姓的还真不少,这其中还有哪位人物不得不提?咱们待会接着说。
行走四方,沧州艺人如何唱响大鼓声腔?
声传百里,古老技艺如何述说离合悲欢?
褚亚玲:
在沧州木板大鼓的圈子当中,还有一个人物名叫刘银河,他那副嗓子特别地高,还真是没有辜负自己这个名,那可是高过了银河,震响了九霄。
刘银河本是沧县旧州镇后漕村人,就在他16岁的那一年,偶然听了一耳朵木板大鼓的唱腔,这一下他就入了迷,缠着自己的父亲说什么也要学会这门本事。父亲看着孩子实在是爱大鼓,就费着心思给他寻了一位好师父,这就是当时的红角儿温源书。这一回,总算是了了刘银河的心愿,他拜在师门下学了整整一个冬天,就把好几套的曲目装进了自己的肚子。隔年开了春,刘银河就跟着几个哥们一起出去闯荡,他们到了黄骅,进了天津,把那一腔慷慨激昂的燕赵悲歌唱响了四方。
提起沧州的木板大鼓,当地人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话,有个沧州老乡回忆说:记得在六十年代初,他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每到了麦收之后,全村的老老少少出了力、流了汗,把自家的收成装进了仓库,处处都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这时候,大伙都盼着这么一件又乐呵,又解乏的事——听大鼓。
等着天空擦了黑,各家各户都吃过了晚饭,全村上下聚到了一起,听一位“王二先生”上场献艺。这先生个头不高,身板瘦条,走起路来慢慢悠悠,浑身的打扮利利索索。王二先生平时不爱说话,轻易不跟别人开口,不过等到这鼓弦一响,他立马就换了个人——手里那一把折扇左右指点,一会儿是长枪,一会儿又成了短剑;两片嘴唇上下翻飞,一会儿是说,一会儿又唱。那悠远的唱腔回忆起来好像就在耳边……
一条老运河,流过古沧州,千百年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木板大鼓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奇葩。那喑哑迟涩的行腔,拙朴苍劲的鼓板,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木板大鼓,叙说着亘古不变的人生。
木板一响,鼓声一起,木板艺人唱起“丁香割肉”的故事,说起“老来难”的苦衷,讲述着“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往事,回味着“小五义”热血沸腾的传说。一声声情真意切的木板,一句句苍凉悲壮的唱腔,一段段离合悲欢的情节,能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品出酸甜苦辣的味道。
这正是:
木板大鼓起沧州,一声悠扬去烦忧。
唱尽悲欢与离合,走出国门美名留。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说起民国,不少人脑海里会浮出影视剧里的桥段:民国时代,风雨飘摇的上海滩,有灯红酒绿,也有名媛大师。多少英雄豪杰前赴后继,演绎了一出出江湖恩怨,故事令人荡气回肠。然...
- 对棚,又称“对台”、“卡戏”,是一种源自中国东北及南方部分地区的民间娱乐形式,在婚礼、丧葬、庙会等场合。有钱有势的人家会雇佣两个戏班或鼓乐队同时演出内容相同的戏剧...
-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涵盖了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以及弹拨乐器四大类别。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其中,编钟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编钟这...
- 一张图看懂手串不同颗数的寓意,建议收藏!
- 中国古代首饰大全:发饰:包括笄、簪、钗、步摇、钿、扁方、梳篦、华胜、抹额等,用于固定和装饰头发。耳饰:如耳环、耳坠等,用以装饰耳朵,材质多样,造型各异。颈饰:包括...
-
美国国防部与比尔盖茨制造了新冠病毒,专利号10130701,西方多国合作将艾滋病毒基因植入SARS以研制疫苗名义制造全球疫情
33级共济会大员,美国国父华盛顿列席共济会会议画像。比尔盖茨是美国第二大利益集团,医药综合体的代言人。奥巴马、盖茨和中情局对新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 人类需要巫术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历史、文化、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一、历史与文化背景原始信仰与崇拜在远古和上古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他们倾向于相信超自...
- 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农业没啥科技含量,又土又落后,至于农历(阴历)这东西更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抛开现代社会的大量高科技设备,不买上一本阴历的...
- 如今这春节,竟被人说成是靠一帮50、60后在苦苦支撑,他们成了最后一批认真过春节的人。这话听起来,既无奈又心酸。我不禁要问,究竟是谁,让春节变成了这般模样?是那些渐行...
-
中国农历新年,为什么不能翻译成Lunar New Year?
爆竹声中一岁除,Amid the crackle of firecrackers,the old year takes flight.春风送暖入屠苏。The spring breeze brings warmth,and Tusu wine brings del... -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它是沉默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它是无色的,却是色彩斑斓的;它是简约的,却是气象万千的;它是渺小的,却是包罗万象的;它是朴素...
- 西都亭是距唐县城八里的古老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七世纪是白狄鲜虞人的驻地,又作鲜虞邑。战国时期常受晋的侵扰,据【水经注】载,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晋筍吴率师...
- 参考消息网8月21日报道 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8月19日报道,通往克里米亚的刻赤大桥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喜欢的工程项目之一,也是乌克兰人最喜欢的军事目标之一。在接受乌克兰...
- 看到通知,我忽然觉得心情紧张起来,和爸妈通话后,他们又是一番紧嘱咐,能感觉到他们的担心。我收拾了行李箱,(确切说根本没怎么收拾,因...
- 直播是目前比较火爆的娱乐休闲项目,看客打赏无可厚非,主播也是靠实力技艺拿奖赏,各得其所。有的优秀主播靠才艺等获得粉丝支持,甚至不惜重金打赏,进而成为网红主播。2022...
- 转自历史博览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宋朝市场上商品的种类较之前代更加丰富,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些商品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属于生产资料范围...
-
邓公谈到首批赴美留学生:我不要他们回来!当我听到这句话,已是泪流满面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说:小平有一个划时代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彷徨茫然的时候,我会时常重读这篇讲话,特别在小平诞辰或者逝世纪念日,... -
苏联宇航员克里卡廖夫:在太空逗留311天,靠别国筹钱才返回地球
1991年5月18日,33岁的谢尔盖·克里卡廖夫乘坐联盟号宇宙飞船前往“和平号”空间站进行研究工作。本来按计划,克里卡廖夫将在那里工作一段... -
来源:关胖本胖上周和往常一样,和编辑老师一起商量选题,他建议我写“中植系”爆雷。我答应了,但是很快就后悔了。中植系可写的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落笔。“中植系”这样国内...
-
2015年大连举报李铁+河北,提供了哪些证据?当时足协管事的是谁?
7年前大连举报李铁+河北收买对手,提供了哪些证据?当时中国足协管事的是谁?前国足主帅李铁被带走调查后,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大家都在关心会有多少中国足球的大佬卷入李铁... -
两次提名特朗普!一度提名希特勒!还原一个真实的诺贝尔和平奖!
Part1前几天特朗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我以为大家都会把它当成笑话,没想到网络舆论令我大跌眼镜。首先是吹捧特朗普促成中东和平的文章被大肆传播;其次是胡锡进抨击和平奖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