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甗(yǎn)
01
先来普及两个汉字:不准。不准爆粗,不准放火,不准盗墓。
暂停一下,如果你念的是bù zhǔn ,就出了点小问题。
在这儿,不准,音fǒu biāo,是个人名,姓不名准,西晋汲郡(今河南新乡卫辉一带)人。而且,绝非小角色,由盗墓圈跨界文化圈,皆是大哥级别的存在。
双料牛人。
让时光回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西晋咸宁五年。那应该是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片片残霞,洒落在了一座寻常无奇的土丘上。
那土丘真的太过普通,毫不起眼。平素,常有村童爬上爬下,嬉戏玩耍。但此时,一个同样貌不出众的男子正站在不远处,眉头紧蹙,盯着土丘出了神。
这个男子,便是摸金校尉不准。
自入江湖,短短数年,不准差不多盗遍了春秋战国皇族与贵族们的陵墓,几无失手。
眼下,从土丘位置,封土形状,以及土壤所散发出的气息,不准完全能断定:陈土之下,必有大斗(墓穴)。
或者说,那是一座堆金砌银、价值连城的宝藏。
今晚,倒它。
魏襄王时魏国势力范围
02
不准的确眼光老到,判断奇准。那座土丘,正是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寝。
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公元前318年即位魏国第四任掌门。驾崩归天后,被秘密下葬于此。
在不准瞄上它之前,近300年来,在世人眼里,它只是一堆黄土而已。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不准非常熟练地掘开封土,顺利潜入了墓道。借着火把,只一扫,不准便爆粗卧了槽。
脚下,土中,一件件金银玉器泛着光芒渐露端倪,顷刻眩晕了不准的眼球。
而恰恰这时,出了点小麻烦——
火把明明灭灭,即将燃尽。这可是个难得大斗,焉能罢手?
不准环顾四周,堆放于墓穴之中的一捆捆竹片映入了眼底。墓主人真给力,还陪葬了柴禾。
烧。
不准忙不迭引燃竹片,继续盗墓。而打死他他都不会想到,他放的这把火,竟烧出了一桩桩堪称惊世骇俗的上古公案。
出土的马蹄金
03
倒斗是个功夫活,耗时耗力急不得,暂且让不准大哥忙着,咱先温习一下关于史记的小常识。
遵循上古礼法,对帝王所行之事,大到祭祀刀兵,小到吃喝拉撒,以及帝王所辖地盘上发生的各种灾异性事件,史官皆须如实记之。
此种记录,被后世称为“史记”,即“史官所记”。及至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多自设史官,各记各事,各唱各调,叫法自也不尽相同。
如周王室和鲁、宋等国的史记叫《春秋》;
晋国则称《乘》;
楚简
楚国曰《梼杌》(《孟子·离娄》),秦国为《秦记》等。
乱世谁坐庄,风水轮流转。
转着转着,秦王嬴政翅膀硬了,一掐六,居然全部KO,独霸天下。史称秦始皇。
紧接着,丞相李斯嘚啵说,老大,百家争鸣乱糟糟,知识越多越反动。
为统一思想,干脆把别国史记都烧了吧。有道理。
秦始皇当即拍板:烧。顺带把那些耍弄笔杆子,八卦我家私事的文化人,一并坑了。
坑,并非活埋,但比活埋更狠。把人杀了,尸体堆一起,置于路旁示众,以儆效尤。
史之谓:焚书坑儒。
也有学者考证,焚书在前,坑儒在后,这是两码事。甭管几码事,反正书是遭了殃。
秦始皇一声令下,《诗》《书》与诸子百家皆付之一炬,化作了渺渺灰烬。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语出《史记·儒林列传》)
然而,历史总能给人意外,连秦始皇都没料及还有这操作——
04
短短百年,秦亡,汉兴,史圣司马迁手提董狐笔,走上了历史舞台。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渡尽劫波、呕心沥血14年,终于完成了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此书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太初四年,共3000余年历史,一直为真实史料的担当,其地位无可撼动。
那么,一个小问题来了:
秦始皇一把火,尽焚古之史书,那司马迁所记上古帝王之事,又是如何考据得来的?
比如,记于《五帝本纪》中的尧舜禅让。
“尧以为圣,召舜曰:汝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汝)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尧认为舜很有德行,对他说,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言而有信,继位吧。舜连连摆手,不中不中,我没那两下子。
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
比如,《殷本纪》中的伊尹。辅政太甲五十载,被后世奉为商元圣,乃一代道德楷模。
“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
成汤先后五次派人去聘迎,伊尹才羞答答出了山。比后世的诸葛亮还难请。
再比如,等等。
这光景,摸金校尉不准已倒完斗了,咱赶紧回去瞧瞧。
晚了,叨叨太多,不准早满载而归,不知去向。
现代考古学者在认真清理竹简
05
但说天亮时分,有村民从土丘旁经过,很快发现了被盗掘的古墓与散落满地的竹片。
必须得点赞,这是个思想觉悟颇高的村民,没有卖呆看热闹,马上报了警。接到报案,官府也没摆官架子,打官腔,速派公差前往勘察现场。
见烧得残缺不全的竹片上面有字,曲曲弯弯状如蝌蚪,甚是蹊跷,公差便找来几辆牛车,划拉划拉当做物证,全运回了官府。
当地一把手觉得这“蝌蚪”非同一般蝌蚪,立即飞马上报朝廷。
彼时天子,为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妥妥的文化人。
对残存竹片尤为重视,命中书监荀勖和中书令和峤担纲翻译组正副组长,集合束皙、傅瓉、张宙、卫恒等几十位文化界大腕,展开研究。
因这些竹片发现于汲郡古墓,故称之为《汲冢书》;又因写于竹简之上,亦称《竹书纪年》。
此后,经时断时续几代人的研究,总算出了些成果。
成果之一,让秦始皇比较难堪。
早在公元前296年,秦始皇尚未出生呢,遭孟子嘲讽“不似人君”的魏襄王崩了。
据目测,魏襄王绝逼是个爱读书的主儿,生怕墓中闲得无聊,居然带去数十车竹简古籍。
当算歪打正着,这些古书,侥幸躲过了秦始皇的焚烧。
成果之二,让史圣司马迁比较难堪。
《竹书纪年》的成书时间,比《史记》尚早二百年。
书中记载的尧舜禹等帝王,竟个个都是厚黑狠角色。
比如: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尧年老昏庸失道,被舜流放囚禁于平阳,并褫夺帝位。
大禹也够狠,弑舜承位。
比如,《史记》中载,太甲不明,伊尹让其闭门思过于桐宫,三年后又亲自迎回。妥妥的商版伟光正。
《竹书纪年》却载,伊尹篡权,放逐太甲。7年后,太甲偷偷潜回,手刃伊尹。
此外,还有诸多与《史记》截然相反的史实,如“夏启杀伯益”、“文丁杀季历”、“共伯和干王位”,等等。
一桩桩一件件,暗黑且血腥,倒高度应合了《韩非子·说疑》中的观点: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啧啧,《竹书纪年》一出,原本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上古史,顷刻波诡云谲,杀机四伏。
禅让就是个骗局。
06
不准啊不准,你说你倒谁的斗不好,干嘛碰魏襄王的墓?
盗也行,你帮帮秦始皇的忙,把竹片彻底烧干净啊。
上古机密重见天日,你让正统儒学情何以堪?
事实也是,《竹书纪年》的出土,犹如一场大地震,将儒家历史认知体系颠了个七荤八素。
及至宋代,二程、朱熹一派更视其为异端邪说,欲除之而后快。
且言之凿凿:作者连名字都不敢署,版权都不要,足见是个心思诡诈的奸邪之徒。
于是,如此重要的一部史学著作,在传承600余年之后的宋代,突然间完全散佚。
没了!哪去了?
鬼才知道。
竹简毁于兵祸,原本又不翼而飞,至于流传于民间的诸种版本,呵呵,自然就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手抄本喽。
手抄本嘛,乃伪作,野史,不经之谈。谁拿扯淡当回事,除非脑子进了豆花。
就这样,被摸金校尉不准折腾出的惊世公案,就此烟消云散。
中国上古世界亦回归美好,历代帝王依旧心系天下,你敬我让,其乐融融。
不得不说,历史真是个手法高明的魔术师。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搬只小凳,咱只看热闹。
07
老王小贴士1:王国维、钱穆、杨宽等大师均用《纪年》来证《史记》战国史料之误。
老王小贴士2:考古掀翻历史学家的事经常发生。
比如,殷墟考古发现的青铜甗,配合后出土的青铜文,直接证明了上古的杀人祭祀。
1978年利簋铭文拓片
具体文字是: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关于青铜甗的几点小知识:
甗是一种炊具,分上下两层,功能类似于现代的蒸锅。
1984年,首次发现。
就是这只:
1984年出土的 带人头青铜甗
被挤压变形了。人头骨卡在了里边,拿不出来。
有学者认为,人头是不小心滚落进去的。孤证没有说服力。
15年后,又挖到一只。同款。震惊之余,开始研究。
先敲一小块头骨化验。得到几个诡异的发现:
【1】少女,15岁
【2】被人故意煮过
对比殷墟其他骨骼,显示该少女的钙流失。
这意味头骨并不是不小心滚落进青铜甗的,是被人故意煮过。
【3】河南出土,却不是河南人。
这和元素锶有关,锶有几个特点:
1、锶化学性质比钙活泼。锶元素会替换骨骼中的钙。
2、自然界中,锶有4个稳定的同位素。人体骨骼中锶的同位素比例,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比例都不同。
3、人体骨骼中,人的牙齿是个特例。一旦牙釉质成熟,牙齿里锶稳定同位素之间的比例就不会再改变。
撬颗恒牙,测定显示:不是河南本地人。
那该少女是哪里人?
又是牙齿。
显示:
来自522公里外的安徽六安。
可能是个贵族。
论据简述:
【1】
氧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同位素:氧-16、氧-17、氧-18。
越靠近海边,氧-18丰度就越高。
【2】
这个青铜甗出土地层是殷墟四期。
根据甲骨文记载:当时商朝正跟安徽六安当地部落干过一年的架,以商朝胜利结束。
女孩生前极有可能是被俘虏到殷地。
【3】
长期食用碳水化合物(如谷物),容易长龋齿。
但这个少女没有严重的龋齿。
也就是说,这个少女经常吃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很可能是个贵族。
很明显,蒸煮少女的头是用来祭祀的。
看看妇好墓的三连甗,怕不怕?
妇好墓三连甗
杀人祭祀是商人日常。
目前为止,殷墟已经挖掘出2000多座墓葬。
每个墓配有数量不等的殉葬坑和祭祀坑。
殷墟分布图
先说人殉。
平民墓一般没有殉人
中小型贵族一般1-2人
高级贵族墓一般会有数十人
王陵墓一般多达百人、数百人
人祭的规模比人殉的规模更大。
据《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殷墟甲骨卜辞对杀人祭祀的记录,令人震惊:
现存国内甲骨资料中,找到有关人祭的1350多片甲骨中,上面刻有卜问人祭的卜辞,就有1990多条。
仅商王武丁时期的人祭卜辟就有673片甲骨,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其中一次最多用了500个奴仆。
再,1976 年殷墟武官村三座大墓:
清理的191座祭祀坑、17座排葬坑和宫殿宗庙祭祀遗址中,共发现的殉人3038个。
平均每建造一座墓葬,就要杀1000多人。
倘若加上因盗墓、腐朽等遗失的人骨,数量会更加可观。
……
商朝人祭祀的频率实在太高!
祭祀的名目,仅名字就有211个之多。
(《殷周墓葬中人殉人牲的再考察》)
除了人祭,还有大象、印尼貘、甚至有鲸鱼:
学术上还有一个专属名词,叫童牲。
牲,按照等级排序是马、牛、羊、猪、狗、鸡。
而小孩是牲之外的补充。并不被当做人看待的。
二者在祭祀功能上,有着相似的作用。
商代一些宗庙建筑的基址旁,相同的埋葬位置,部分使用狗,部分使用小孩。
祭祀的人种还很齐全:
据《殷墟祭祀坑人骨种系多变量分析》:
在400具祭祀坑头骨中,发现了5种形态类型,其中有2具欧洲人种。
再如:
孔雀河古墓沟遗址,在罗布泊也就是楼兰故地,年代大约在夏商时期。
可以看到这里的人骨属于高加索人种。
既然是祭祀坑,当然是奴隶或战俘了。
商人为什么会盛行活人祭祀?源于迷信。
一个鸽子实验或许可以解释:
1948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做了一个实验,解释了鸽子是如何变得迷信的?
斯金纳将8只鸽子分别置于8个独立的箱子内。每个箱子装有自动喂食机关。每隔15秒,从上往下投食一次。
几天之后,其中6只就行为异常了。
或逆时针转圈;
或反复用头部撞击箱子;
或将脖子反复抬升;
或不停跳“求食舞”;
...
斯金纳解释说:鸽子误以为做这些行为,就会有食物出现。
人类不也是这样吗。
比如,求雨
比如,求子
比如,占卜
比如,用活人献祭。
这种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就是一种迷信。
商朝末年,当周武王姬发打来时,商主力部队远在东南打仗。纣王不得不将奴隶武装起来。
但他派出的祭祀品大军很快倒戈...商亡。
幸运的是,周开始,取消了人祭。
来源:汉周读书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一百年来,西方从没停止过文化入侵,现在又把魔爪伸向青少年夏令营
01文化入侵是西方殖民中国的策略中国一百年前到了最衰败的时期,八国联军开始瓜分中国。但他们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麻烦,不是当时满清的军力,而是中国绵绵不断几千年的文化。如... -
犹太鸦片毒枭沙逊家族后代担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多次假惺惺地发表“亲华言论”并留下了鳄鱼的眼泪
犹太人所谓苦难奋斗史 ×一颗癌细胞肿瘤发展史 ✓三个人去参加朋友葬礼,商量着每人放200块入棺材充当陪葬品。德国人拿出200块硬币,用油纸包好,放在死者头部左侧。美国人... -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 - 1946年(丙戌年,民国三十五年)春,立闪惊雷,狂雨过后的神州格外靓丽非凡,道道霞光彻射到每一个角落,阳光是那么的和蔼,即温柔又温暖,...
- 王明回忆:关于顾顺章和向忠发的叛变作者:王明回忆,孟庆树(王明妻子)整理本文来源:原载《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转自新三届原题为关于顾顺章...
- 2004年,聂荣臻之女聂力带小外孙去看望薄一波:快给太爷磕头“当年,父亲聂荣臻去世后不久,薄一波叔叔充满深情地亲笔为他题写了两句话‘功略铭天地风范照日月’”薄一波去世...
- 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漫漫长夜,情报战线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相较而言,我党在情报领域的斗争更为出色,但国民党亦拥有不少出类拔萃的间谍。在这众多神秘的身影中,沈之岳...
- “元增,元增!在家吗?”外面有人喊。热闹的小范围聚会,一家人正在有说有笑,忽听外面传来喊叫声,秋霞急忙出来看个究竟,“来啦!”邻居...
-
清算岳家军时,皇帝一时心软包庇一名将军,谁料无意间帮王朝续命多年
岳飞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奸臣秦桧的陷害下,最终被害于风波亭。岳飞死后,宋高宗赵构决定对岳家军中的其他将领进行清算,但又担心... - 提起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你会想到什么?宋江、武松、鲁智深?或者潘金莲、王婆、西门庆?我想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刘欢的《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