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起火超过了蒸汽机。
发现火使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对火的掌握将人们与野兽区分开。
现代的厨房由各种家用电器和燃气灶霸占,已经很少手工生火,即使在偏僻的地区,仍然需要烧火做饭的地方,引火也只需打火机轻轻一按,就能够轻易点火。
生火工具已经脱离了最初的职能——满足人们饮食和取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变成了抽烟或者点蜡烛时的消遣工具。
而在古代,生火工具是事关衣食住行的重要物资,那么在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生火的呢?
上图_ 现代仿制的钻木取火工具
1、钻木取火
原始人类最早的火种应该是大自然的恩赐,雷击树木产生的火被发现可以用来加工食物。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民食果蓏(luo,三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来源于此,这种方法让人们即使在没有雷火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生火。
钻木取火到现在为止还被用于野外生存,著名的野外生存专家贝尔曾多次在节目中展示,但这种取火方式如果没有技巧的话大部分人都不能成功,并且在揉搓木棍的过程中还会对手心造成伤害。
上图_ 火石
2、古代版火柴
我国最早记载的火柴于公元577年由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宫女发明,用木棒蘸取易燃的硫磺或者直接将硫磺粘在木棒上,把这些木棒靠近火石,利用火石撞击产生的火星引燃。
这种古代版火柴后来被传入欧洲,西方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火柴进行改革,1827年英国人沃克将三硫化锑和氯酸钾粘在木棒上,在砂纸上用力划就能通过摩擦生热来引火,因此他被认为是现代火柴的发明者,但是这种火柴极易自然,后经过几次改革。
1855年瑞典人将红磷涂在火柴盒上,硫磺和氯酸钾粘在木棒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开使火柴性能趋于稳定,后来清末这种安全火柴传入中国,因其低廉的价格和实用性迅速在中国流行,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舶来品,称之为“洋火”,现代火柴的制作原料和流程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当时的中国制造业连火柴都无法生产,因此直到现在老一辈的人称火柴还是“洋火”。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946年,说明那时欧洲的火柴已经大面积生产并使用。
上图_ 近代生产的火柴
3、火寸条
北宋名臣陶谷在《清异录》中提到过“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有时夜里要起床,光点火都要很长时间,于是有人用杉木条整个放在硫磺里侵染,储存起来备用。那时的人们将此称为引光奴,后来这种东西进入市场售卖,更名为火寸条。
元朝明初的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里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陶谷和陶宗仪说的已非常接近现代火柴,因此有人说这才是火柴的原型,但这时候的火寸条自身不能生火,同样需要火刀火石撞击产生的火星才能生火,这种火寸条其实更像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火柴的改良版。
上图_ 火折子
4、火折子
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黑科技。
一提到火折子,人们脑海中立马能浮现很多场景,影视剧中经常见到人们拿着火折子拔了盖子以后轻轻一吹,小火苗就立马冒了出来,简直是古人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
火折子的使用原理非常简单,利用了化学上的复燃——即可燃物在缺氧环境中不彻底熄灭,一遇到富氧环境就能够重新燃烧。
虽然原理简单,但火折子制作起来却很麻烦,古人将白薯蔓在水中浸泡后取出捶打,而后加入棉花芦苇等再次浸泡捶打,晒干后加入硫磺、硝石、松香等易燃物,最后取出拧成绳子用纸裹好,点燃后放入竹筒里盖上盖子,人为造成缺氧使之不能充分燃烧,等到用的时候拔开盖子吹燃或者摇晃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就能复燃。
由于原料昂贵制作过程复杂,古代一般只有权贵才能用得起火折子,所以古装电视剧中穷人家还用火折子是不符合实际的。
上图_ 镶银蝙蝠的清代火镰
5、火镰与火石
虽然将火镰与火石放在最后,但它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古人发现并使用,而后凭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生火方式,《水浒传》中第84回就写到:自有引火的药头、火刀、火石、火筒、烟煤藏在身边。
火镰与火石组合实际上包括的不仅只这两样,还有火绒和火煤,这四样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生火设备。
火镰是一种贴切的形容,但是并不代表就是镰刀的样子,实际上火镰是片状的铁片或者钢片,刀刃之外被皮革包裹,防止敲击火石时手被震伤,此外还会在片身上打孔穿绳方便外出携带。
火石是民间的叫法,它的学名叫燧石,是一种质地非常坚硬密实的硅质岩石。人们普遍认为能生火的火石应该是红色的,其实不然,真正的燧石大多是灰色、黑色。有些地方没有燧石还会用鹅卵石代替,鹅卵石通常质地也较为坚硬,成分与燧石相似。
火镰用力敲击火石,能够产生火星,但这些火星远不足生起明火,这时需要火绒,根据地域差异火绒的原料也不同,有用艾蒿嫩芽做的也有用麻杆芯等做的,但共同点都是质地蓬松,极易引燃。
火绒碰到火星后不能形成明火,还需要火煤加入来引燃,这个过程类似于冬天农村烤火时在冒着青烟的火源上放点易燃物,再轻轻吹燃。
上图_ 燧石火镰取火
火镰与火石生火虽然麻烦且不易,但价格相比火折子来说便宜不少,因此现代火柴在中国大面积使用之前,古人多数是这种生火方式。由于火镰对于日常生活的必要性,清代时火镰还是定亲的聘礼。
相信现在不少人家里还能找到老一辈人用过的火镰火石。
不管是有钱人用的火折子还是底层百姓用的火镰火石这些,对于古人来说生火远不如现在方便。
参考资料:《清异录》、《辍耕录》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恒大许家印折戟始末
01靴子彻底落地:许家印被控制9月28日晚间,中国恒大(03333.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本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 - 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犹太人、犹太利益集团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在研究它之前,我们首先要想一个问题,或者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次巴以之前,我们在社会面(非...
-
虎年春节,你是不是收到一大波俏皮又温暖的祝福语?如果穿越回千年前,你可能收到的吉祥话、祝福语是这样的:" 长乐未央 "" 与华相宜...
-
甲骨-曾经风靡清朝末期的“神药”,能快速止血生肌,如今为何消失了?
我国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医学的理论知识,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医学理论体系。直到目前为止民间依旧流传着许多药理知识,随着... -
忠诚的哈萨克人:两次回归却遭乾隆拒绝,致清朝损失44万平方公里
来源:枕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它北邻俄罗斯,东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它有272.49万平方公里,它的领土横跨亚欧两洲国境线,总长超过1.05万千米。虽然说... -
胡说八道、六亲不认,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再熟悉不过了。但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含义,恐怕我们还真不一定知道!今天一起科普一下吧。人有三急。这一...
- 冀南梨花鼓 名角代代传韩伟:上一回听过了沧州大地的故事,感受了木板大鼓的魅力。在河北的最南边还有一个传奇的剧种,要问它到底怎么个好法,当地的老乡说了——“到苏州不...
- 大概初中的时候,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第一反应就是光绪肯定是被害死的。但按照当时的普遍结论,大都认为光绪是正常死亡,搞得我很疑惑,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同...
-
世界真正治理者资本帝国:犹太人的贝莱德、先锋、道富三大财阀!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主要公司和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已被三大资本集团所控制,而这三大资本集团背后的实际控制者为相同一拨犹太财团, 而且这些犹太财团还是美联储的大... -
贵州3岁女孩被拐,17年后已婚生下两娃,意外发现邻居竟是亲生父母……
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咫尺天涯。一个3岁被拐的贵州女孩,离家仅2公里,可她回家的路,竟足足走了17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一母同胞的姐姐,已是小城公务员,过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