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徒有其表的“天朝上国”光环被列强撕得粉碎。自此之后,各国轮番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无人能制,无人敢管。特别是在19世纪中期时,清王朝更是同时面对太平天国和外国列强的内外夹击,苦不堪言。
此时,清军赖以镇压天下的八旗军已然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无奈之下,清朝统治者只能放权地方,允许各地练兵成军,镇压内乱,抵御外敌。在这个政策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僧格林沁便是其中之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僧格林沁就曾在大沽口击败了来犯的英法联军舰队,击毁了数艘敌舰,歼敌五百余人,这是自1842年以来,清王朝在反抗对外侵略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因此,僧格林沁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在八里桥之战前,他可以说是屡战屡胜。当时的统治者坚信,只要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根本不足为虑。
但是八里桥之战却无情地击毁了清王朝统治者的幻想,三万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的攻击下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究其原因,便是僧格林沁在开阔的地形,用传统的战法与拥有火枪洋炮的英法联军硬碰硬。那么,僧格林沁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会如此做呢?
1860年,在大沽口受到挫折的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很快便攻陷天津,直逼京师。不久后,通州陷落,这是北京城外唯一的防护重塞。此后,北京城已然无险可守。这时,清王朝能仰仗的大将只有僧格林沁一人而已。
因为在那时,僧格林沁是清王朝唯一一个有战胜过英法联军经验的大将。咸丰皇帝将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僧格林沁身上,但是僧格林沁真的能担起这份重担吗?
当时,通州已经失陷,北京城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根本没有任何险要可以让清军依靠。僧格林沁虽然手中掌握着实力强悍、作战经验丰富的蒙古骑兵,但是他所要面临的对手是拥有强大火器的英法联军。如何在战场上战胜成为了僧格林沁最头疼的难题。
咸丰皇帝认为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有三万人,而英法联军只有八千人,这样的兵力对比,僧格林沁必胜无疑。但是僧格林沁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十分清楚英法联军的真正实力。
但是,他不能败,英法联军已经逼近京师,那是清王朝的中枢,是咸丰皇帝的居所,是文武百官所在之地。如果他败了,清王朝将面临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如何战胜英法联军呢?蒙古骑兵的优势是速度,他们能在平原开阔地带发起冲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敌方要害,打乱敌军阵脚,而其劣势则是防守能力差,无法被动防守。
另一方面,英法联军的优势也是在开阔地摆好阵势,迎接敌方攻击,以强大的火力打伤乃至击溃敌方。
因此,当时僧格林沁其实有三条路选择,最好的一条便是在夜里突袭,趁敌不备,大杀四方;第二条路则是主动出击,直接跟英法联军硬碰硬,利用骑兵的速度,快速冲到敌军身边展开近战,利用强大武力击溃敌方;最后一条则是据城而守,迎接敌方的强大火力攻击。
但是英法联军根本没有给僧格林沁夜袭的机会,在攻下通州后,英法联军便全速前进,在当日凌晨便已经到达八里桥。而据城而守的计划也在通州陷落之后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所以,最后僧格林沁只能选择在八里桥这么一个开阔地主动出击,试图以速度战胜英法联军。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僧格林沁大败,三万蒙古骑兵损失过万,而英法联军只死伤数人。之后,北京城陷落,咸丰皇帝出逃,圆明园被烧毁。
当此等战绩传回西方时,清王朝的衰弱在西方人面前展露无遗,国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且,在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军更是趁机反攻,清王朝腹背受敌,衰弱速度越来越快。
不过,此战也被清王朝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所铭记。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最大差距在于火器,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冷兵器在中国军队中逐渐被火器所取代,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撰文 赵三军)2020年12月27日,秦皇岛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国梁死缓。王国梁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河北省高院今年6月8日认定“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
-
圣经和现代人对传统以色列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等等,这些称谓常让人困惑。有不少会众问他们的区别在哪里。这里收编一些资料,简述如下:希...
-
今日,无论是官方、民间,都称中国人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尽管近年来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猛然升温,一部分不明真相、对真实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被某些自媒体带偏,对...
-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是个常用词语,意思是:靠着不义手段强盛的,他的灭亡也会很快。语出《左传》之昭公元年。此短语与同出《左传》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 大概初中的时候,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第一反应就是光绪肯定是被害死的。但按照当时的普遍结论,大都认为光绪是正常死亡,搞得我很疑惑,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同...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12年前这篇奇文,竟准确预判了当今中国内外形势
本文刊于2010年第10期《环球财经》杂志(该杂志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财经月刊),原标题为《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此文放到12年后的今天读... -
来源:《中华民俗风貌大全》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民族之一,历法的出现对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农历,是中华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
-
胡说八道、六亲不认,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再熟悉不过了。但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含义,恐怕我们还真不一定知道!今天一起科普一下吧。人有三急。这一...
-
世界那么大,犹太人为啥非要在巴勒斯坦建国呢?又为什么在美国这片土地崛起了?
世界那么大,犹太人为啥非要在巴勒斯坦建国呢?真相就在这里!在世界的尽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悠久而深刻的故事,它讲述着犹太人民的坚韧和憧憬。这是一个关于家园的故... - 对于使用白话文的当代人来说,古代的文言文是相对困难的,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很难完全读得懂。而且,文言文的阅读的难度也是高低不平的,比如读四大名著的原文并不难,但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