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繁体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战略伙伴

  无论你承认与否,大国外交都是这个时代国际关系的主轴,而“伙伴关系”,则是这一阶段中国处理与大国关系的主旋律。从1996年到1998年,中国在短短的三年间先后同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建立“伙伴关系”。“伙伴意味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更多的信任,在表现形式上则更加丰富。”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2001年4月16日,江泽民上午在委内瑞拉总统府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举行了会谈

  对俄罗斯而言,“伙伴”不仅仅体现在江泽民与叶利钦的对酒当歌、江泽民在叶利钦离任后邀其来华治病这些小节上,更重要的是江泽民与普京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罕见地写下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这样的字眼。

  如果1999年、2000年江泽民与希拉克避开政治经济中心,偏偏选择了对方的家乡作为自己出访之地,还不足以反映两国领导人的私人友谊;那么在SARS肆虐,全世界几乎都对中国避之不及的时候,希拉克在2003年4月如期出现在北京,向中国人最生动地诠释了“患难见真情”这句古语。其实,感情细腻的法国人早在宴请江泽民的菜单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的重视,多加了一道汤和最高档的香槟,就已经让许多西方记者和外交家嫉妒满满了。

  至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不但一直是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大事,而且在这13年中,也给了江泽民最大的考验。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1997年10月26日,当夏威夷州长夫人张美智,在江泽民主席夏威夷六弦琴的伴奏下唱起“AIOHEOE”(祝愿歌)的时候,全世界或许都意识到,1989年后的中美僵局以及一年前因台海危机而密布的阴云,现在烟消云散了。这是江泽民主席对美首次国事访问,在华盛顿的欢迎仪式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了戈尔副总统夫妇。这种高规格的礼遇在美国十分鲜见。

  正是这一次的成功访问,让次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时,宣布建立中美“建设性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美国对台新“三不”(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政策,变得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2002年10月,克劳福德牧场的布什家宴显然预示了另一个中美蜜月。穿着随意的布什总统亲自驾车带江泽民参观牧场。联系到此前两国因撞机事件的冷淡,这种温馨的气氛无疑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伙伴”。

  多边外交

  五大国携手,他们将可以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也许有点夸张,不过从联合国建立之日起,这却是其他国家一直又焦虑又担心的事。担心他们联合起来控制世界,更焦虑他们的争吵让世界无所适从。毕竟,除了联合国建立之日,何曾看到他们真正团结过。

  因此,2000年9月7日便成为了一个可以纪念的日子。在美国纽约的华尔道夫饭店,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首脑会晤,五位政治领袖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而提议召开这次会议的,是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

  如果说联合国首脑会议仅具有象征意义,那么中国在多边外交中的表现却远远不止于此。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显然是中国外交的一项光辉成就。江泽民提出的“世贸组织没有中国的参加是不完整的;中国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入世’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一直是中国入世谈判的指导原则。1999年11月,在中美世贸谈判遭遇挫折的关键时刻,是江泽民和克林顿通的电话最终促成了双边协议。对此,克林顿总统委托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当面表示“正是由于江泽民主席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问题,才使得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2000年9月7日,由中国倡议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江泽民同志(中)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右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一)、英国首相布莱尔(左一)、美国总统克林顿(左二)握手合影。新华社发

  APEC是中国最早参与的最重要的地区性机制之一。从1993年的西雅图会议,到2002年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会议,江泽民从未缺席。利用这个多边论坛,中国度过了中美关系中最艰难的一刻;利用这个论坛,中国大大加速了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更是江泽民时代多边外交的又一突出贡献。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首脑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所谓的“上海五国”机制由此形成。2001年6月,上海五国扩大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为维护地区安全而生的组织,其秘书处设在北京,表明了中国在这一地区多边组织中的强大影响力。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在每一个外交场合,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无数目光的关注。例如,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南加州华人社团举行欢迎晚宴。在晚宴上,他先用广东话向大家问好,之后又用上海话问候大家,接下来清唱起京剧《捉放曹》中的一句“一轮明月照窗来”。在第二次访问美国时,他用手细心地搀扶年事已高的妻子下飞机,表现得非常有人情味。而在受到诘难时,他的反应非常敏捷。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有学生问他对会场外的反华声音作何评价时,他幽默地回答说,“虽然我已经71岁,但我的耳朵还是很敏锐,刚才在演讲时,就听到外面高音喇叭的声音,我想,我惟一的办法,就是我的声音比他们还要高。”听众全场大笑,并报以如雷掌声……他的风格或许能够淡化国际关系中权益竞争的肃杀与传统外交的刻板,许多接触过他的外国政要都承认,“他是一个迷人的领导人”。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江泽民同志与参会的经济体领导人合影。新华社发

即使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人士也大多认为,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是出色的、可圈可点的。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无疑将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刻下它独有的痕迹和魅力。(上述文字作者博雅)

他与他们的故事

  他与“老大哥”

1943年一个寒冷的冬夜,南京夫子庙一带人声鼎沸,群情高涨。

  几千名学生高呼禁毒口号,正在举行游行示威。边上,日本宪兵队正虎视眈眈。学生们把从鸦片烟馆抄出的大量鸦片、毒品和烟具等付之一炬。江泽民和厉恩虞两人的身影赫然活跃在其中。

  “那晚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齐声高唱《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55年后,青年时代的这一段经历依然深植于江泽民心中。

纪念江泽民同志特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厉恩虞 

 江泽民对厉恩虞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厉的革命演讲,在以后的交往中江泽民亲切地称厉为“老大哥”。

  学生时代的交往,并未就此终止。1946年,当厉恩虞在苏北开展地下活动时,住到江泽民的姨妈家,而此刻恰好和姨妈住在一起的江泽民就承担起照顾厉的责任。他把联合国发放的面包、奶粉和罐头尽可能省下来留给厉恩虞。

  直到1948年11月厉恩虞奉命撤回根据地。厉离开的时候,江泽民还到车站为他送行,此后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他与大学时的老师

  1997年10月,美国费城一栋外表略显破旧的公寓楼,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警察和联邦特工早早就赶到这里,把这座普通的公寓楼和四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这让楼里的普通住户感到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

  公寓12层,一间一室一厅的小屋也早早打开了大门。狭小的客厅里除了一张长沙发和由地面堆起的半人高的书外,也就容不下什么东西了。

  小屋的主人是顾毓琇,一位科学家;来访者是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们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虽然1949年后顾毓琇去了台湾,但他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却颇有渊源。1972年定居美国之后,他经常往返于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对两岸关系的关注越来越重。他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接见。由于194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时,江泽民恰好选修了他教授的微积分,这一层师生之谊使他和江泽民的关系更加密切。

纪念江泽民同志特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1995年10月23日,江与他的老师、93岁高龄的顾毓琇教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重逢。

  虽然江泽民春节前都会给老师寄贺卡,但顾老还是有一个愿望:“我现在的年纪是过一天算一天了,希望他能到美国来,我还能见一面,就算今生见不到他了,也没关系,因为对国事我也放心了。”这最终促成了1997年的这次会面。当江泽民和顾老、师母王婉靖并肩坐在客厅里一张略显拥挤的长沙发上的时候,谈笑之间融入多少岁月的风尘。

  1999年,顾老在朱镕基来看望他的时候,曾赠给江泽民和朱镕基16字箴言: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这更似是恩师对于自己学生的殷殷嘱托。

  他与老家的亲戚

  江泽民在上海工作期间,家里住的是半个世纪前设计的老式结构的房子。除了办公室、会客室、餐厅、卧室之外,剩余的两间房子一间留给女儿和儿媳,一间留给了保姆。每次老家扬州来人时,家里不得不为住宿的事情费一番脑筋。

  尽管有机关招待所可以解决机关一般干部的亲戚朋友的住宿问题,而且招待所的收费也比较便宜,但是江家却很少使用这个特权。

  “不找你们麻烦了,我们自己克服一下。再说家乡来的人,住在一起谈谈家常,也更亲热些。”江泽民已经这样告诉招待所的工作人员。

  江家亲戚来上海的不算少,一年总有五六次,每次少则一两人,多则三四人。就这样,王冶坪一年要向管理科借五六次卧具,冬天借被子,夏天借席子。遇有老家来人住宿,就在客厅或办公室里打地铺。

  后来,工作人员不再把王冶坪向管理科借卧具看成稀罕事了,这似乎也成江家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老家来人,就向公家借铺盖,在家里打地铺。

  他与农村来的小王

  江泽民在上海期间,家中曾请过保姆。那还是在王冶坪生病住院期间,由行政处安排的。江苏常熟支塘镇小王因此来到江泽民家,帮江家烧烧饭,料理家务。

  小王第一次踏进江泽民的家门时,心里很紧张,怕干不好这份差事。江泽民见她手足无措的样子,便跟她说:“你不用紧张,我们是普通的家庭,王冶坪身体不好,你给我们烧烧饭,就帮了我们最大的忙了。”

  江泽民家与保姆同桌吃饭,保姆不到不开饭。江家不仅按国家规定付给保姆报酬,常常还贴上几十元凑个整数。用江泽民的话说是:“家里人口多,零零碎碎的家务事总归多一些,按劳付酬,不能亏待了保姆。”

  小王在江家干了3个月,因病回家休养。临走时,王冶坪送她一袋水果和麦乳精,并嘱咐她回去后要养好身体。小王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刚来时,非常紧张,路也不敢走,还怕烧不好饭菜,3个月下来,想不到你们吃住都这么普通,待我都这么好,我真感到离不开你们了。”

  他与“周谷老”

  “我在上海当市长时,周谷老曾借给我两本书,是让他儿子给我送过来的。”1998年3月4日,江泽民在政协会议期间,回忆起与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之间的交往时,特别提起与农工民主党已故中央主席周谷城交往的情景。

  江泽民尊称的“周谷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周谷城,他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同乡和多年好友,也是江泽民的“忘年之交”。

纪念江泽民同志特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周谷城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又巧遇周谷城之子,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周骏羽。

  江泽民问周骏羽:“周谷老如果健在,今年该是高寿多少了?”周骏羽答道:“整整一百岁。”“百年应该纪念啊!以前每年都要与周谷老见上几面的。”江泽民感慨地说。

  在忆及江泽民当年不带秘书、警卫,从康平路住所步行十几分钟到位于华山路的周宅拜访周谷城的场景时,周骏羽感慨万千,“就像到普通老朋友家走访一样”。

  周骏羽还记得,每次拜访,江泽民都会翻阅英文、俄文版的各类图书,偶尔念诵书中的片段,并与周谷城交流心得。

  他与小平

  1997年2月19日21时零8分,邓小平同志因病在京辞世。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追悼会。

  人民大会堂的大礼堂中央悬挂着一幅5.2米高、4米宽的邓小平巨型彩色画像。由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着的邓小平骨灰盒,被安放在主席台的正中,六名持枪士兵肃立两侧。骨灰盒前,摆放着由邓小平遗孀卓琳率家人悼念邓小平的花圈,两旁则是党政军领导人和各界人士所献的花圈。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邓小平和江泽民

  在大礼堂三楼看台后方悬挂着一个横幅:“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追悼会开始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致悼词。

  刚一开始,神情哀伤的江泽民便掏出手帕,提起眼镜架,轻拭眼角,擦去悲痛的泪水。

  此后,在长达近一小时的致悼词期间,江泽民同志多次哽咽、流泪,又几次掏出手帕擦泪。此情此景,见者无不动容。

 四中全会高度评价

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5年来,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纪念江泽民同志特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胡锦涛、江泽民在天安门城楼上。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创立“三个代表”: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特别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摘自《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

纪念江泽民同志——从书香人家走出的总书记

江泽民在翻阅人民日报

  这十三年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二○○一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九万五千九百三十三亿元,比一九八九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三,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摘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江泽民在抗洪一线,左二为温家宝

  他为军队所做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大意义

  在15年的实践中,江主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集中全党全军智慧,着眼于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科学分析和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和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创立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江泽民——从求学革命到总书记

2001年3月6日,人大会议上,江泽民和朱镕基谈话

  在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理论创新中,江主席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高度关注、极端负责,展现出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江主席为军队建设和发展所做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大意义。江主席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赢得了全军官兵的衷心爱戴、崇敬和信赖。

  ———摘自新华社电《江泽民胡锦涛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纪念江泽民同志——从书香人家走出的总书记

2007年7月31日晚,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参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等一同参观。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江泽民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