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的精髓

繁体

从《论持久战》中顿悟矛盾法则

《论持久战》一文着重描述的是中国全局上处于劣势如何通过自身长期不断的努力,逐渐由劣势转化为平衡状态,再利用平衡状态转化为优势地位,一步步战胜日本。而日本从优势地位转化为平衡状态,再逐步由平衡状态转化为劣势地位,最终归于失败。优势和劣势构成一对矛盾,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必须有这样高度的认识,才能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去行动去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利用头脑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处于劣势的自己转化为优势,使处于优势的敌人转化为劣势,最终取得胜利。

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的精髓

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一分为二看问题是从整体统一中看到事物的两面,中国军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优势和劣势的结合体即长处和短处,看待中国军队不能只看到他的优势,更要看到不足即劣势。看待日本军队也是一个道理,看清他们的优势,更要看透他们的劣势。客观事物本身就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肯定方面,一是否定方面,而肯定方面在细分同样存在新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一分为二的分下去是无穷尽的。两个方面谁处于主导地位,事物的性质有谁主导。日本占领的大城市,由日本统治管理,那里的中国人就会受到摧残和奴役。而那些离城市很远的农村就是非敌占区,这里的统治会薄弱许多,行动起来更方便一点。日本占领的大城市又可以分为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核心区域搞点事情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去非核心区域搞破坏扰乱日本的部署。偏远的农村就非常适合我们发展游击队,我们生存发展的地方,也是我们逐渐壮大强盛的地方。看问题一分为二是看两面看多面,更要看到本质的一面,还要看到过去变化的一面,现在变化的一面,未来变化的一面。看到如何是事物的性质发生转化,转化的方面也要考虑到即经过量变积累发生质变的因素。

思想认识上意识到这里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行动,行动后拿到结果,这结果必须是你想要的结果。矛盾、阴阳、上下、左右、远近、东西、强弱、大小、是非、得失都是成对应用到生活之中和对话之中。譬如“他们两个的矛盾已久,是非也难分清。这个景点远近闻名。我左右都不是人。这件衣服大小合适。阴阳怪气。等”,都是成对出现的,可以包含的事物一方面的性质。矛盾法则要求我们要看到事物两方面的变化、转化、不变的状态和性质。

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的精髓

从《论持久战》中顿悟矛盾法则

《论持久战》一文着重描述的是中国全局上处于劣势如何通过自身长期不断的努力,逐渐由劣势转化为平衡状态,再利用平衡状态转化为优势地位,一步步战胜日本。而日本从优势地位转化为平衡状态,再逐步由平衡状态转化为劣势地位,最终归于失败。优势和劣势构成一对矛盾,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必须有这样高度的认识,才能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去行动去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利用头脑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处于劣势的自己转化为优势,使处于优势的敌人转化为劣势,最终取得胜利。

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一分为二看问题是从整体统一中看到事物的两面,中国军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优势和劣势的结合体即长处和短处,看待中国军队不能只看到他的优势,更要看到不足即劣势。看待日本军队也是一个道理,看清他们的优势,更要看透他们的劣势。客观事物本身就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肯定方面,一是否定方面,而肯定方面在细分同样存在新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一分为二的分下去是无穷尽的。两个方面谁处于主导地位,事物的性质有谁主导。日本占领的大城市,由日本统治管理,那里的中国人就会受到摧残和奴役。而那些离城市很远的农村就是非敌占区,这里的统治会薄弱许多,行动起来更方便一点。日本占领的大城市又可以分为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核心区域搞点事情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去非核心区域搞破坏扰乱日本的部署。偏远的农村就非常适合我们发展游击队,我们生存发展的地方,也是我们逐渐壮大强盛的地方。看问题一分为二是看两面看多面,更要看到本质的一面,还要看到过去变化的一面,现在变化的一面,未来变化的一面。看到如何是事物的性质发生转化,转化的方面也要考虑到即经过量变积累发生质变的因素。

思想认识上意识到这里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行动,行动后拿到结果,这结果必须是你想要的结果。矛盾、阴阳、上下、左右、远近、东西、强弱、大小、是非、得失都是成对应用到生活之中和对话之中。譬如“他们两个的矛盾已久,是非也难分清。这个景点远近闻名。我左右都不是人。这件衣服大小合适。阴阳怪气。等”,都是成对出现的,可以包含的事物一方面的性质。矛盾法则要求我们要看到事物两方面的变化、转化、不变的状态和性质。

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的精髓

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的精髓

矛盾的精髓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持久战是从整个战争的全局来说的,具体到每个局部战役和战斗时,必须是速决战,快速战斗快速结束。局部是对立的关系处于主导地位,可以在局部集中力量造成局部的兵力优势,歼灭敌人一小部分有生力量,可以做到快速开始战斗,快速结束战斗,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灵活性。总体上是弱势,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局部的强势,临敌制胜。

强弱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借助条件可以实现局部力量变强,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面对强敌不是害怕不是畏惧不是逃跑,而是直面实际问题,分析敌强的特点、规律、性质,从敌强的一面中,可以把握敌人薄弱的地方,从看到敌强的因素中能够通过动脑子分析出敌人的存在薄弱的因素。能从我弱的因素中分析出我强的因素,利用我的优势制衡敌人的劣势即发挥我的长处袭击敌之短处。日本方面要的是快速灭亡中国即速决战,中国方面要的是长久的消耗敌人的兵力、物力、财力等即持久战。这样就可以拖死日本,后来的结果证明这样的策略是对的。譬如你在十六岁、十七岁是花季雨季的时节,也是爱情朦胧懵懂的季节,对于爱情怀着美好的愿望,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爱的是最单纯最纯真,也是最幼稚最冲动的。到了35岁后,你的爱情观成熟了,更多考虑的不是爱的精神因素,跟物质因素,爱情反而不在单纯不在纯真,能够凑着过日子就行了。里面包含了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即相反相成的关系。

毛泽东说:“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这句话就包含了矛盾的因素,给你打击让你难受,但是你却获得了进步。不论你遭受什么打击、挫折、困难,你积极面对能够从消极的因素中看到积极的效果,你就能够站起来再去勇敢的斗争,你将获得战胜一切困难的胆识与魄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的精髓

从《论持久战》中学习矛盾分析法

如果你仔细读过并思考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第三章中国革命的特点,第一个特点中国是经过了一次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第二个特点是敌人的强大。第三个特点是红军的弱小。第四个特点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论持久战》中指出日本方面的特点,日本的优势在于战争力量之强,而其劣势在于战争本质上是退步性和野蛮性,在于人力、物力之不足,在于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方面的特点,中国的劣势在于战争力量之弱,而其优势在于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于是个大国物力人力更为丰富,在于国际形势之多助。

仔细对比一下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中日战争的特点,都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入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方针、政策。根据这些特点引出不同战争的特殊规律,基本上都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得出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指导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这些的特点不是从书本上找来的,而是通过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得出的结论,也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了想出来的。而是利用矛盾分析方法即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观察分析的结果,在经过实践检验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看待问题不能只看一面,要多面看要全面看,客观的看待不要主观。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要只看到敌人强大,也要看到敌人的不足和弱点。世间万事万物,无论什么事物在强大在厉害,肯定会存在确定弱点和短处,否则就违反了唯物辩证法。不要看老虎是百兽之王,但是老虎照样被人类关在笼子里。

矛盾分析法即唯物辩证法,告诉你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地位和阶层,无论你过去多么辉煌和落魄,无论你多么成功和悲催,无论你是富有四海或一无所有,这些都不重要,一切都会过去的,都会成为历史,只要你肯去努力奋斗,使自己的思想、想法、愿望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你总会实现你想要的结果。

来源:我的哲学观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