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度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

    作者|彭晓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回顾党的历史,“实事求是”是...
  • 周恩来的初心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石平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
  • 荣智健:我的父亲荣毅仁

    荣毅仁有四女一子。长女荣智和自小独立刻苦,自信知命,如今的她儿孙绕膝,安度晚年。次女荣智平继承了家族的低调谦和,不喜喧闹,和大姐一样,生活在上海,过着平凡的生活。...
  • 反腐最大的阻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命,这被赋予繁殖、生长与自我修复能力的自然奇迹,在适宜的水源与温度下绽放出万千植物,而植物的繁茂又滋养了熙熙攘攘的动物群落,进而让微生物在这繁盛的生态中肆意生长...
  • 毛泽东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周兵《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的通过被誉为延安整风学习运动结束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决议》以附录的形式被编入《毛泽东选集...
  • 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多数情...
  • 1947年,刘少奇、朱德晋察冀整军过程

    编者按: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晋察冀解放区的军事局面一度十分被动,大同久攻不克,又连失承德、张家口等重镇,部队损失巨大、组织混乱、士气低落。朱德、刘少奇到晋察冀后,从...
  • 外网讨论毛泽东汇总,非常值得一看!

    一、外网讨论:为什么中国人对毛泽东有如此积极的看法?国外网民 Robin Daverman 的回答令人信服,获得了1000+高赞,他说:在毛泽东之前,很多国家都从中国身上咬了一口。...
  • 毛主席为什么下决心发动文化大革命

    1965年6月下旬,上海卫生战线召开了一次巡回医疗队报告会。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上层建筑整体状况忧心忡忡,对医疗卫生不为工农兵服务,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干部保健制度多...
  • 彭光谦:若无毛泽东,万古如长夜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见《朱子语类》卷93)。这句话可能夸张了一点。但用来比喻毛泽东主席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系还是十分贴切的。完全可以说若...
  • 北大校长丁石孙:拒收毛新宇读北大

    上世纪80年代间,北大先后经历两任校长,分别是张龙翔和丁石孙。这个年代的学者少了些活泼与娱乐,多了些历史的厚重与人格的挺拔。1977年冬,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
  • 毛主席为什么要坚定地消灭资本主义

    声明:本文将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展开分析和阐释。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我现在有一套房子,目前值50万,后来有个人来找我,说是想60万买了我的房子,我一琢磨,这一下子...
  • 1958年7月3日,毛主席写了一封信给赵紫阳

    1958年7月3日,毛主席写了一封信给赵紫阳。(信件原文)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同志最近率领北路检查团到从化县,经四天工作,给省委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对早造(即...
  • 薄一波:周恩来两度失权,曾顶撞毛泽东!

    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