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繁体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03

三十功名尘与土:最后的平静

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金熙宗即位,完颜昌和完颜兀术成为金朝最有权势的将领,南宋朝廷的主战派,右相兼都督张浚向高宗建议,金朝皇帝病死,这是北伐的良机,岳飞是当仁不让的北伐主将,为了鼓励岳飞,宋高宗提升他为从二品的清远军节度使,当时已经建节的将领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中,年轻的岳飞与他们并列。

岳飞

▲中兴四将图卷,绘南宋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90.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现借调中国国家博物馆。

岳飞以军功在32岁的年龄建节,在当时绝无仅有。

宋高宗还把几支官兵拨到了岳飞的治下,岳家军由30000多人,增加至10万人左右,此时的岳飞,所得到的宋高宗的欣赏和信任,无人能出其右。

纯碎是靠他个人的战功,包括他的治军、坚韧顽强的意志,跟金军作战,地位一点点上升起来的。

为了北伐,张浚对南宋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改编,南宋5支大军的军号,改为行营护军,张浚的军队称行营中护军驻建康;韩世忠所部称行营前护军,驻承、楚二州;刘光世的部队称行营左护军,驻太平州;吴玠所辖称行营右护军,守川、陕、甘地区;岳家军称行营后护军,驻守鄂州。

岳飞

宋金的战场应该是分东面、中间和西面,西面就是吴家军,东面就是三大帅,淮东、淮西的基本上就是刘光世、张俊、韩世忠,那么中间这块就是岳飞一个人独当一面,这相当于是一个大兵团的司令,而且他的军队的总数也是占了南宋军队的大多数。

在进行了充分的部署之后,张浚命令岳飞和韩世忠准备从各自的战区分兵北伐,不巧的是,公元1136年3月26日,岳飞的母亲姚氏与世长辞,岳飞对母亲极其孝顺,老母身故,岳飞悲恸万分,3天之中,他连水浆也不喝一口,哭得双眼红肿,但大战在即,岂能选择置身事外?岳飞拖着消瘦疲乏的身体,红肿着眼睛,带兵进驻襄阳。

岳飞

▲岳飞侍母图

此时,韩世忠进攻淮阳受阻,已经撤回驻地。

公元1136年7月间,左军统制牛皋率先渡江,开始了岳家军的第二次北伐,牛皋作为先锋,首先进攻镇汝军(鲁山),这里是牛皋的故乡,伪齐守将薛亨悍勇善战,牛皋曾向岳飞保证,一定生擒薛亨,牛皋以雷霆万钧般的攻击力,很快就攻破了这个堡垒,当薛亨作为战俘被押解到襄阳时,连岳飞也感到很惊讶。

牛皋初战告捷后,岳飞立即率主力过江,攻击方向,是西边虢州的卢氏县,这是岳飞精心选择的目标,整整15万石粮草囤积在这里,南宋的军粮主要是稻米,种植区大多在长江下游,逆水送粮难度太大,岳飞决定自己解决这个难题,岳飞以重兵迅速攻占了卢氏县,得到了15万石粮草,紧接着,岳家军主力继续向西,攻克了商州全境,占据了商州和虢州两处军事要地,岳家军几乎将伪齐的统治区一劈两半,岳飞突然调转兵锋,转向攻击此行的真正目标,河南顺州,这次攻击的先锋官是杨再兴,守军还没反应过来,顺州就被闪电般攻占,杨再兴再接再厉,直扑洛阳,捷报在8月末传到了江南宋廷,赵构给岳飞发来了措辞优美的嘉奖信,但岳飞最需要的粮草却始终未到,岳家军孤军深入,神勇无敌,但不可能每一次都取粮于敌,没有粮草供应,将无法继续向前,有消息传来,因为要省下粮食供应前线,岳飞留在襄阳的守军已经有人饿死,岳飞只得选择暂停进攻,率领主力班师鄂州,岳飞的第二次北伐,岳家军已经进入河南,逼近曾经的都城开封,它是南宋建立后,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大规模反攻,是宋金双方实力对比、继续变化的标志,光复故土,已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岳飞

经过大量的战事以后,岳家军实际上就是越战越能战,越战越勇敢,形成这样一支军队,岳飞登上鄂州的一座高楼,凭栏仰眺远空,触景生情,思潮澎湃,他写下了传诵至今的《满江红》一词: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两次北伐的成功,何足挂齿,至于个人的功名利禄,更如尘土一般,他的选择是收复失地,报效国家。

很多人不可能有岳飞如此传奇的一种经历,对他自己来说,人是到了一定境界、一定高度以后,才能写出这种文字。

千百年来,岳飞这首爱国主义的绝唱,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效命献身,这一年,岳飞33岁。从24岁第三次从军开始,只过去了9年,岳飞,已经成为南宋最年轻的节度使,统领着五大军区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的人生到达了一个高点。

公元1136年10月,70万金齐联军大举进攻南宋的淮西,统帅刘豫很清楚,自己是金廷扶持的傀儡皇帝,如果没有什么作为,他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所谓的皇位,也会转瞬即逝。

南宋朝野上下,一片惊慌,鄂州的岳飞接到了宋高宗的多道诏书,令他率领全军人马,十万火急,援助淮西。岳家军星夜兼程,赶往淮西,岳飞赶到时,淮西之战已经结束了,岳飞因为援助及时,收到了赵构予以褒奖的亲笔手诏,淮西战事之后,宋高宗决定,趁势北伐。

公元1136年11月,岳飞开始第三次北伐,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伪齐控制的军事重镇蔡州,然而,困扰北伐的粮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岳飞亲自到蔡州城下侦察,只见城墙严整,壕沟又深又宽,城上竖立黑旗,却无守军,岳飞怀疑有诈,他让岳家军做出试图攻城的态势,只见城头黑旗挥动,一队伪齐兵随即上城,显然,这是一个防备森严的要塞,背后可能有更大的危险,岳飞当机立断,下令撤军,伪齐第一名将李成率军追来,企图堵截岳家军的退路,岳家军董先殿后,他命令将士埋伏在树林里,自己单人匹马,站立在一座桥上,李成赶到桥边,看到董先举止从容,李成疑惑不前,双方僵持了很久,忽然,李成望见远处一股银流,从山坡上直涌而下,正是岳飞亲率大军前来接应,李成抢先逃命,伪齐全军崩溃,岳家军胜利而归,但是,岳飞的第三次北伐依旧因为后勤供应问题而夭折。

岳家军有一个巨大的不利的地方就是它的后勤,如果说跟金人打持久战,岳家军的后勤很难保证。

两次北伐,粮草供应都成为致命之患,为了完成北伐的目标,岳飞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10万大军的后勤供应问题,长江一带,到处都是荒芜的土地,岳飞设法招募百姓,借用耕牛、种子和农具,让百姓耕种经营,通过农民的辛勤耕作,岳家军的粮食收入最后达到18万余石,可供应两个半月的军粮,岳飞还命令手下,将自己值钱的物品,除了皇帝御赐的金器外,全部变卖,所得收入用来打造良弓2000张,幕僚黄纵说:

“打造军器可以用朝廷的钱。”

岳飞回答:

“那得写多少奏折,申请才能批下来,我等不起。”

岳飞所得的赏赐,也大多用来犒赏将士,军粮不足,他就用自家的粮食接济。

在一个贪污盛行的社会里,能做到公私分明已极其不易,而岳飞却选择了更进一步,以私济公,和岳飞相比,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和吴玠四大将领,都过着奢华的生活。

正因为他很廉洁,深得军心,深得士心,深得他手下人的拥戴。

同为节度使,镇守川陕的吴玠花费2000贯金钱,买了一个官宦人家出身的女子,不远千里送给了岳飞,岳飞将这个女子安置在一间空屋,两人隔着屏风交谈,岳飞说:

“我只穿粗布的衣服,你如果能够和我同甘苦,才可以留下。”

屏风后传出了不以为然的笑声,岳飞决定将这位未见一面的美女退回去,家人劝说岳飞,不要伤了吴玠的情面,岳飞说:

“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岳飞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嗜好,他非常好酒,但鉴于两次酗酒的教训,便将这一嗜好彻底戒掉,他一直盼望着有朝一日,攻破金朝的黄龙府,然后一破酒戒,开怀畅饮。

人生在世,酒、色、财三关最不容易跨过,岳飞却泰然超越,因为他心目中有着至神至圣的目标,收复家园,重整河山。

公元1137年正月,一位宋朝使者带来了完颜兀术的信,信中说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已经死了,宋高宗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连续几天不吃不喝,先皇惨死异乡,怎么说也是南宋的奇耻大辱,这件事刺激了赵构,2月,赵构召见岳飞,在讨论了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的各种可能之后,赵构授予了岳飞太尉头衔,太尉是宋代军人最高级的官职,可以享受与宰相同样的待遇,这时,岳飞只有34岁。

对岳飞的人生而言,一方面得到了朝廷甚至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认可和肯定,不光是对岳飞本人的肯定,而是对岳家军的一种肯定,所以对岳飞来说,这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岳飞写了一份奏折,感谢皇帝的知遇之恩,在详细分析了敌我态势之后,他阐述了自己的北伐计划,再次表达了自己带兵北上、收复失地的决心。

3月,宋高宗再次召见岳飞,而且是在皇帝的寝宫里,皇帝很冲动,对岳飞说:

“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除张俊、韩世忠之外,其余的军队都交给你节制。”

宋高宗决定,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慷慨地交予岳飞一人指挥,准备对金朝进行全面反攻,宋高宗写下手诏:

“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根据高宗的旨意,岳飞首先接管淮西的军队,大宋开国170年,从未有将领得到过这样的信任和权力,岳飞感奋不已,如果真能这样,年轻的皇帝和将军,很有可能成就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中国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岳飞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黄金岁月,但没有人想到,就在此后,岳飞的命运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

04

八千里路云和月:腹背受敌

公元1137年3月,宋高宗决定将整个淮西军交给岳飞指挥,这个决定刺激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岳飞的上司右相兼都督张浚,张浚是文臣,他提醒宋高宗,防范武将是赵宋王朝世代相传的祖宗家法,随后,枢密使秦桧也向宋高宗进言,让岳飞掌握太大的军权,一旦功盖天下,声威震主,就后悔莫及了,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就是这个道理。

赵构和张浚、秦桧谈话以后,开始后悔当初的冲动,他给岳飞发手诏,淮西军合并,还很复杂,委婉地取消了成命,赵构本身就违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赵构让张浚去劝说岳飞,不要对这件事再有误会,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张浚本人心中有鬼,张浚拐弯抹角地问岳飞:

“谁接任淮西军的统帅合适?”

岳飞选择了从国家利益出发,以直言不讳地方式回答,他说:

“不能服众的人选,恐怕会引起兵变。”

张浚的人选提议被岳飞拒绝后,恼羞成怒:

“我就知道,非太尉接管不可。”

岳飞回答:

“都督以国事问我,我直言相告,难道我是为了图谋这支军队吗?”

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全然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高宗接到了岳飞的一道奏章,请求辞职,他还未批复,岳飞已经把军中事务委托给助手张宪代管,自己径直回到庐山,为母亲扫墓守孝,赵构同时收到了张浚对岳飞的弹劾,岳飞处心积虑,就想兼并别人的部队,此次辞职,真实的意图是要挟皇帝,小人构陷,使岳飞陷入了残酷的宫廷斗争之中。

在庐山,岳母墓位于庐山脚下,800多年前,岳飞来到这里,希望在山水之间平静自己的心情,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可以不畏艰险,但不能接受诬陷,宋高宗拒绝了岳飞的3份辞职奏札,同时发布诏书,命特使赶往庐山,敦请岳飞回朝,北方的金军随时可能南下,宋高宗知道,为了自己偏安江南的皇位,还不得不任用岳飞掌军,特使带着诏书来到庐山,岳飞明白,若再固执下去,对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不会有任何好处,他妥协了,岳飞前往建康府请罪,宋高宗回答他的是形似宽慰、实则儆戒的一席话:

“对于你这一次的轻率举动,我并没有生气,要不然必有惩处,这就像太祖所说,谁犯了国法,只有用利剑来对付了。”

宋高宗的话中,隐隐透露出杀机,此时的皇帝对岳飞极为恼怒,他将岳飞的举动理解为居功自傲,以及对自己的大不敬,几个月前,岳飞一度是宋高宗最赏识的人,如今却成为皇帝最猜忌的将领。

岳飞回到鄂州大本营后,开始准备北伐,此时,淮西果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兵变,主帅刘光世被撤职后,张浚派去的监军毫无治军经验,妄自尊大。

公元1137年8月8日,淮西军将领发动兵变,杀掉监军,裹胁全军40000余人,投降了伪齐,淮西之变使岳飞的预测得到了应验,但这种应验,却给他带来了更深的痛苦,南宋的军力大损,形势瞬间改变,岳飞想北伐,只能再等机会,而机会,要等到哪一年呢?

淮西之变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转折点,不久,赵构决绝地离开了靠近前线的建康,回到临安,他彻底放弃了收复中原失地的念头,一心一意地只做两件事,裁抑武将与偏安一隅。

公元1137年9月下旬,岳飞写下了一份密折,准备面呈高宗,根据谍报,岳飞获悉金朝准备废黜刘豫,改立高宗的哥哥宋钦宗为傀儡皇帝,如果此事属实,将使南宋政权相当难堪和被动,甚至对其存在的合法性都将造成挑战,岳飞在密折中建议,高宗应当早日立其养子为太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局势安稳。

公元1129年的逃亡,使宋高宗丧失了生育的能力,他唯一的幼子也夭亡,但是31岁的宋高宗并不甘心,他正千方百计寻医问药,期盼亲生子嗣的降临,因此,他不想过早立养子为皇储,10月,岳飞朝见宋高宗,岳飞以南宋社稷为重,凭着耿耿忠心,光明磊落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恳请皇子出阁,以定民心,但岳飞的建储之意,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问题发表言论,等岳飞念完,宋高宗冷言冷语地回答:

“你虽然出于忠心,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你应当干预的。”

岳飞提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忠于国家,忠于皇帝,但是皇帝不这样想,武将竟然干预继承人问题,在古代皇帝继承人问题是国本问题。

岳飞的选择是国家利益至上,宋高宗不会理解这一点,岳飞的密奏,再次加深了他与宋高宗之间的裂痕。

公元1137年11月,主和派完颜昌控制了金朝权力,他废黜了一直主张和南宋交战的伪齐皇帝刘豫,准备和宋高宗和谈,就在这时候,秦桧登上了相位,担任右相兼枢密使,宋高宗决定重用秦桧,全力推进与金朝的和议。

赵构从心理上,应该患上了很严重的恐金症,他又要抵抗,但是又害怕,什么时候抵抗,金朝要灭亡我,那我没办法我必须抵抗,但是一旦金朝放松战争的时候,他就想谈和。

11月,金朝使者携带皇帝诏书,到达临安,要求宋高宗面北,跪拜于使臣足下,接受诏书,奉表称臣,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很多稍有血性的官员无不怒火满腔,抗议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宋高宗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以给宋徽宗守丧为借口,让右相秦桧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礼,金使迫于形势,同意降低礼节规格,这一天,是公元1138年腊月二十八,距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天时间,据说,这天杭州城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奇冷,在秦桧的率领下,宋金达成了和议,宋高宗认为,岳飞执意北伐,就是希望建功立业,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财富,因此,借议和成功之名,赵构赏赐了岳飞以及其他军队将领,岳飞选择了拒绝,他认为朝廷这样论功行赏,很有拿丧事当喜事办的嫌疑,搞得自己在向部队传达时感觉很丢人,岳飞的选择令沉浸在成功之中的皇帝极度不快,宋高宗无法理解岳飞心中光复家园的信念,他对岳飞的防范与疑心越来越重了。

这一年,岳飞35岁。

公元1140年,议和仅仅过了一年,金军撕毁和议,再一次大举南下,在金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完颜兀术发动政变,杀死完颜昌,强硬的主战派占了上风,完颜兀术执掌大权,灭亡南宋政权,再次成为国策。

完颜兀术亲率大军直扑顺昌,这里是南宋遏制金军南下的咽喉之地,攻占顺昌,金军就能直接面对岳飞的军队,完颜兀术深知,想要灭宋,必须首先击溃岳家军,完颜兀术没有想到的是,‌金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首先被刘锜的八字军在顺昌击败,宋军首次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令完颜兀术凶猛的攻势受挫,岳家军在鄂州枕戈待旦了3年,机不可失,岳飞决定亲率大军北上,就在此时,皇帝的特使李若虚来到岳飞军中,然而,李若虚传达的旨意却是“兵不可轻动”,北伐的良机稍纵即逝,不能一误再误,岳飞选择据理力争,李若虚基于大义,主动承担了更改皇帝命令的罪名,在关键时刻决定支持岳飞,岳飞继续率军奔赴前线,这就是第四次北伐。

岳家军直奔开封,公元1140年夏天,张宪率军首先夺得了颍昌,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岳家军成功地扫清了开封府外围。

岳飞

但是,因为没有友军协同跟进,岳家军孤军深入,兵力分散,面对这种不利情形,岳飞下令,停止推进,岳家军在郾城和颍昌集结,郾城五里店村,是当年宋金决战的古战场,郾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骑兵往来冲突,而骑兵,正是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农历七月初八,有探马报告岳飞,金军15000多精锐马军自北方赶来,距郾城只有20多里,马军的后面,是10多万金军主力。完颜兀术想要跟岳飞的军队来一场野战,发挥自己的优势,此时,岳家军的集结尚未完成,只能以寡敌众,岳飞深知,这将是一场前所未遇的恶战,他让自己的儿子岳云出城迎击:

“如果不拼命作战,我先杀了你。”

双方开始了一场骑兵对骑兵的较量,在平原和旷野上奔驰突击,正是金朝骑兵的优势,在最有利于金朝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进行骑兵会战,这在宋金战争中尚属首次。两军刚一接战,完颜兀术就派出了拐子马,拐子马属于轻型骑兵,被布置在主力的两翼,利用高度的机动性,冲击对手的阵型,包抄对手,岳云舞动铁锥枪,率领背嵬骑兵和游奕马军冲向金兵,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兵,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往往被作为突击队或敢死队使用,经过一个回合的战斗,岳云的马军打败了金朝骑兵的第一次冲锋,但更多的金军骑兵开始进行第二次冲锋,双方都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持续交锋几十个回合,战场上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完颜兀术眼见拐子马不能取胜,焦急万分,他使出了杀手锏,将披挂重型盔甲的铁浮屠投入战斗,铁浮屠是金朝重装骑兵的别称,也称铁塔兵,形容重甲骑士,装束得如同铁塔一般,铁浮屠像一堵墙一样推进,进行正面冲击,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在南宋的史料里,描述铁浮屠所用的词语有“所向无前”、“常胜军”、“精锐特甚”等等,南宋军兵对于铁浮屠的恐惧,可见一斑。

岳飞

岳飞能够抵挡住铁浮屠的冲击吗?

05

空悲切:一腔热血含恨收场

公元1140年夏天,铁浮屠宛如现代战争中的装甲部队,像一堵墙一样向岳家军碾压过来,岳飞下令步兵上阵,他们手持麻扎刀、提刀以及钩镰枪之类的利器,专劈马腿,只要马一仆地,重甲士兵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一时间,铁浮屠人仰马翻,岳家军的步兵与金兵展开了贴身肉搏战,金朝的重装骑兵陈尸遍野,金方10余万大军源源不绝地涌来,形势逐步发展到岳家军与完颜兀术全军接战的地步,杨再兴想活捉完颜兀术,他单骑冲入敌阵,杀金军将士近百名,自己也身中数十枪,岳飞眼看战局僵持,亲率40骑兵向前冲击,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到了最后关头,最高统帅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气概和精神,会起到非常大的鼓动作用,将士们看到统帅亲自出马,士气倍增,双方冲杀到天色昏黑,金军终于支撑不住,狼狈溃逃。

完颜兀术停止攻打郾城,金军转向颍昌。漯河市临颍县的小商河,水面如镜,当年最惨烈的血战,就发生在这里。

农历七月十三,岳飞下令救援颍昌,杨再兴率领的先锋部队抵达小商桥时,与金军大部队猝然相遇,众寡悬殊,杨再兴毫无惧色,率300骑兵与金军进行死战,金兵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继续冲杀,最后,杨再兴马陷淤泥,捐躯殉国,300将士也全部阵亡,而金军则有2000余人被杀,当时,天降大雨,小商河里注满了血水,杨再兴的遗体被找回,从他身上居然取出了30多个箭镞。

800多年前的夏天,在河南省漯河境内的这片旷野,宋金双方展开了颍昌会战,金人以骑兵3万、步兵10万在颍昌城西列阵,队伍横亘10多里,鼓声震天,22岁的岳云提枪纵马,率领800名背嵬军首先冲击金军,岳云前后10多次出入敌阵,身中百余处创伤,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两军苦战了整整几十个回合,依然难分高低胜负。

正午,岳家军的增援部队赶来,战局很快得以扭转,完颜兀术全军溃败,颍昌大捷,岳家军杀敌5000多人,俘敌2000余人,还杀死了完颜兀术的女婿上将军夏金吾,郾城和颍昌大战,是岳家军在第四次北伐中的大捷,面对孤军深入的严峻形势,岳家军依靠铁血的意志,击破了金军的优势兵力。

完颜兀术在占据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被打败,岳家军的威力令其肃然起敬,金军中从此开始流传一句话: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朱仙镇青龙脊,距离北宋曾经的都城开封只有15公里,800多年前,第四次北伐的岳家军曾到达这里,对岳飞来说,只差一步,收复中原将不再是梦想。12年前,岳飞被迫撤离开封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如今洗涤耻辱的时刻终于来临,开封府高大的城垣,宏伟的宫殿,纵横交错的街道,对岳家军来说,已是可望而可即。

完颜兀术认为,此次战争败局已定,准备渡过黄河返回上京,这时,有个书生要求进见,此人对完颜兀术说:

“朝中有权臣,而大将还能在外建功立业,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没有过。”

完颜兀术想起了秦桧,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农历七月二十一,1天之内,岳飞接连收到12道金牌诏书,诏书措辞严厉,旨意只有一个,大军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去临安府朝见皇帝,岳飞肝胆俱裂,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痛楚和绝望,10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面对部将,久久沉默不语,仅仅发问了一句:

“天下之事,怎么会这样?”

捐躯的将士们血沃中原,百姓依然生灵涂炭,家国南北分裂如故,岳飞心如刀割,但岳飞无可奈何,他选择了撤军。

高宗当时非常担心的是,怕岳飞孤军深入,大胜了也不好,大败了也不好,大胜的话,岳飞将来会更难控制,大败的话,南宋可能就要彻底完蛋。

1140年秋,秦桧收到了完颜兀术的一封信,必杀岳飞,然后和议可成,完颜兀术提出了和议的条件,秦桧需要做的,是探测宋高宗对这一条件持何种态度,秦桧首先向宋高宗密报了金方愿意讲和的愿望,让赵构心里对偏安江南有了足够的把握,罢大将兵权之事,早已酝酿多年,既然已经撤军,宋高宗决意讲和。

在这个相持阶段,所有和约的签订,都是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力量,双方达到某种平衡的产物。

第二年,岳飞到达临安,朝廷连夜起草诏书,提拔韩世忠和张俊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包括岳飞在内,南宋3位将军的兵权都被罢免,其中的张俊,毫不犹豫地投向了奸相秦桧一边,宋朝历史上,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终于实现了。

当年夏天,岳飞请求宋高宗罢免自己,宋高宗乘机解除了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罢官后,岳飞居住在江州的家里,一无兵,二无权,岳飞已成为一介平民,无力影响朝廷任何政事,但是,大权在握的秦桧,并未因此罢休。

秋天,岳飞接到朝廷命令,召他回临安府,岳飞立刻上路,赶往临安,当轿子被抬进大理寺的时候,岳飞非常惊愕,大声质问:

“怎么把我带到这里来了。”

没有人回答,狱吏只是催促岳飞继续前行,岳飞看到了张宪,又看到了岳云,两人脖颈上戴着枷锁,手脚上戴着镣铐,浑身血迹斑斑,岳飞被投入牢房,朝廷特设诏狱,审讯岳飞,主审官为御史中丞何铸,当岳飞被带到主审官面前时,他情绪激动,身体站立不稳,岳飞终于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十万雄师的统帅,而是阶下的囚犯,何铸问他:

“为什么要造反。”

岳飞解开衣服,袒露背部,主审官看到了岳飞后背4个大字,“尽忠报国”,他震惊了,这4个大字,是岳飞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何铸本是秦桧的亲信,不久前还弹劾岳飞,何铸要为岳飞辩驳,辩驳的结果是,万俟卨被任命为新的主审官,岳飞的苦难开始了,为了让岳飞招供,万俟卨动用了各种各样的残酷刑罚,任凭百般拷打,岳飞始终沉默不语,狱中的岳飞开始绝食,这也是他仅剩的反抗手段,岳飞被刑讯逼供,韩世忠当面责问秦桧:

“岳飞到底有什么罪?”

秦桧的回答是:

“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可以解释为也许有,但还有一种解释,需要有吗?

韩世忠无可奈何: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万俟卨收到了秦桧的密信,他再一次提审岳飞,逼他在供状上画押,岳飞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拿过笔,在供状上写了8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公元1142年1月27日,第二天就是除夕,一瓶毒酒摆在了岳飞的面前,这一年,岳飞39岁,岳飞离世的这一天,杭州城凄风冷雪,整日不绝,狱卒隗顺冒险背出了岳飞的尸身,走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将岳飞的尸体悄悄地埋葬在北山山麓的平地上,坟前种了两棵小树作为标记。

岳飞

与南宋相比,金朝曾经在军事实力上占尽优势,但在岳飞的打击下,金与南宋之间的强弱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双方实力均衡,谁也无法消灭谁,赵构认为,实现和议的机会,终于来临了,而岳飞,是和议最大的障碍。

宋高宗和秦桧这样一批当政的,他们是主和派中最突出的,他们安于现状,满足于既得的利益和现有的统治,他们不敢冒风险、或者不愿意承担巨大风险去北伐、去主战。

岳飞之死,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他不仅是天才的将军,而且品德出众,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劫”,岳飞本人一直践行“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的壮志,但在南宋当权者眼里,权力和金钱似乎更重要,岳飞的选择,超越了时代。

岳飞的理想,就是精忠报国,还我河山,恢复中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敬仰,早在岳飞生前,靖江就为岳飞建造了生祠。

公元1162年,20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朝廷用隆重的仪式,将岳飞的遗体迁葬于栖霞岭下,80年后,南宋政权在这里建造了岳坟和岳庙,入庭园,进墓阙重门,岳飞就安葬在这里,墓阙下有4个铁铸人像,他们是陷害岳飞的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卨4人,岳庙的大殿上,悬挂着“还我河山”的横匾,正中是岳飞的塑像,正气凛然,目光如炬,似乎在远眺故国的大好河山。

(全文完)

参考资料:

《宋史》、《新安志》

《绍兴十二年》

《庆历四年秋》

《东京梦寻录》

《资治通鉴》

崔英超《南宋权臣政治的断裂——论宋孝宗的用相方略》

《中国名人大传·口蜜腹剑李林甫南宋权奸秦桧》

来源:亚丘

1
0
611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