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繁体

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荡、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1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的名字很有特点,叫嬴荡,也许他的父亲秦惠文王希望这个儿子能荡平天下,为嬴氏家族带来无上的荣光吧,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他是秦国第二十七位国君,第二代秦王,秦国自他父亲秦文王开始称秦王,以前的列祖列宗都是称“公”,算是比较严格恪守周天子的五等爵位制,虽然那时的诸侯早就不把周天子的等级制当回事,称过王或正在称王,秦公称王算是比较晚的,但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倒炕,最后称王的秦国后来居上,把这王那王收拾了个遍,最后成了王的祖宗,他的后代嬴政觉得不过瘾,索性称皇帝,成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皇帝的班头和领袖,这是后话。

秦武王当太子时就非常讨厌耍嘴皮子讨生活的张仪,觉得此人很不靠谱,完全是靠着欺哄蒙骗,这与秦人厚重朴实的性格很不吻合,也有失王室风范,所以即位后就驱逐了张仪,让他去别国讨生活,张仪后来死在了魏国,结束了他朝秦暮楚的一生。

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没了张仪的羁伴,他开始实打实的靠实力去征服去吞并,内政上,他率先设置”左”、“右”丞相,右丞相甘茂,左丞相樗里疾,“丞相“这个绵延几千年废于明洪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始于秦武王,可以说是一个和后代儿孙赢政“皇帝”这一职业并肩的发明。

在秦武王嬴荡还是秦国王储时,他就以力大无穷而闻名。他喜欢和臣子们比试力气大小,胜者常获封官职以示奖励。嬴荡魁梧高大,臂力过人,许多大臣如孟说(又叫孟贲)都是通过和他比划而获官职的。

秦武王把祖先的尚武精神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特别喜欢体育和竟技,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而且对大力士情有独钟,像史上鼎鼎有名,几乎成了勇力的代名词的乌获,孟贲,任鄙等人都得到了他的重用和厚待,几乎是形影不离,尤其是孟贲,那份痴勇简直是可以说是惊天地,骇鬼神,传说他有一次外出,见黑,黄两头健牛顶牛,筋肉突起,吼声震天,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上去那就是一个死,孟贲上前,双膀较起千斤力,呀的一声将两头酣斗的健牛分开,黄牛伏地,黑牛不服,不服是不?孟贲性起,竟硬生生地将牛角连血带肉拔了出来。就凭这一手,武王视他为宝贝。

登上王位后,嬴荡仍我行我素,沉迷于以举重来锻炼身体。当时秦国盛产铜矿,加之冶炼技术日益精湛,使得青铜器尤其是用作祭祀、御膳的鼎益发繁重。嬴荡便时常让臣子们来举鼎比力,藉此展示自己的力量。

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天下都知道他的勇力,首先得去苟延残喘在韩国角落的周王室打打知名度,告诉他们,我的祖先曾诚惶诚恐的为你们的祖先喂过马巴结过差使,现在如何?但去周都得首先得攻下韩国的宜阳,甘茂满足了他的这个心愿,最终斩首六万,攻克宜阳,打通了去周都的门户,韩国被迫求和。

一、举鼎比力,荒唐君王的绝技

公元前310年,嬴荡亲临九鼎所在的周王宫,欲一睹其芳容。

在盛气强悍的秦武王面前,己完全没有了任何实力的周王室如同一个华贵雍容的贵妇人只好强颜接待,被迫营业,没有任何的隐私可言。秦武王对象征周王权的九鼎闻名已久,提出要看一看,这是宗庙的镇庙之宝,平日里从不示外人,可今时不同往日,周室虽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也不敢拒绝。

随着朱红大门的缓缓开启,九个大鼎出现在秦武王的面前,古朴,高大,庄严,圣洁,肃穆,沧桑,九鼎代表着九州,当年大禹治水,水患平息,天下依水土分布划分为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九州,每州贡金,各铸一鼎,载其本州山川,风土,人物,贡赋,夏传于商,商传于周,以至于今,从来是至高权力的象征。

秦武王的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开始急促,嬴氏为了和周王室一起喝咖啡奋斗了几百年,想不激动都难。

他走到代表秦地的雍鼎面前,笑着问任鄙要不要试试,这九个鼎每个重达千钧,一钧相当于现在的三十斤,任鄙说我只有百钧之力,不敢奉命,孟贲说我来,但也只举起了刚离地就体力不支了。

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嬴荡倍感挫败,执意要亲自试试。

“陛下,臣以为举鼎实在过重,容易受伤,不如作罢。”大臣任鄙忧心忡忡劝谏。他深知嬴荡脾气倔强,生怕他意气用事伤了自己。

“武王息怒,力气过人也不宜妄自菲薄。”孟说却怂恿嬴荡尽全力一试。他想借此讨好嬴荡,获得更高官位。

嬴荡干脆不听其他人言语,自顾自抱起九鼎。众人惊叹他膂力过人,竟能稍稍提起如此之重的鼎。但就在放下的一瞬间,嬴荡脚被鼎压伤,痛彻心扉。

“啊——”他疼得大叫,鲜血直流,脸色灰白。左右见他受重伤,忙请太医前来救治,可惜伤势过重,就这样英年早逝,终年仅三十余岁。

民间后来便传嬴荡是贪玩被巨鼎砸死的笑话版本。嬴荡幼时体格弱小,受到其他孩子欺负,长大后极度渴望证明自己的力量,也因此才会在举鼎上赌命一试。然而此事固然出于嬴荡的虚荣心,也折射出当时贵族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嬴荡生性直爽,又负有君王威严,自然我行我素惯了,也就让举鼎一事闹出了荒唐结局。

一钧三十斤,千钧岂不有三万斤?这不现实,也经不起推敲和考证,但武王举鼎而亡却是史实。

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二、政通人和,武王施政春风

尽管举鼎比力一事可笑,但在其他方面,嬴荡实则施政通达,深得民心。

他在位期间,采取怀柔政策,修复与邻国齐国的关系。齐国在东方经济实力雄厚,一向看不起西边的秦国。嬴荡派使者远道齐国,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齐国送来大量丝绸等奢侈品以示友好。秦国获得东方经济的支持,避免陷入外交困境。

嬴荡还设立左右丞相制度,使政务决策更周全。他提拔贤能,不问出身,许多大臣如孟说便是通过个人才干获得重用。他也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鼓励农民耕作,以发展經济。

村民马车曾受嬴荡召见,他形容武王“丰姿英发,气宇轩昂,语重心长”,为人亲和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嬴荡常巡视村落,详询粮食收成以及群众疾苦,并帮助贫苦百姓解决生活所需。

马车说:“武王平日里便是和蔼可亲,他不时来我家吃饭聊天,感觉不像君王,更像邻家哥哥。有次我家牛病了,他听说后马上派大夫前来救治,并资助我重新买牛种地,他照顾百姓的一片苦心我永远不会忘记。”

可以说,嬴荡内敛深沉,并不像表面看来那般简单莽撞。他实则心系民众,开明仁厚,以怀柔政策巩固秦国国力,为日后一统奠定基础。

三、用兵如神,武王军事功绩卓著

尽管嬴荡为政和善,但在必要时也果断运用武力。公元前308年,秦国南方的巴蜀地区发生叛乱,叛军势力膨胀,四处烧杀抢掠。嬴荡派大将王翦率精锐部队前往平叛,只用了15天便攻占叛军根据地,迅速剿灭了叛军,稳定了秦国南疆。

同年,嬴荡联合魏国,出兵攻占了韩国重镇宜阳。宜阳依山河之势险要,韩军死守城池,秦军死伤惨重才将其攻下。但此举大大削弱了韩国的实力,也使秦国取得了战略要地。

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武王用兵极为精准,少有败绩。”秦国老臣回忆嬴荡军事才能非凡,“他运筹帷幄之中,决策迅速,常令敌军措手不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多次立下汗马功劳。”

在嬴荡治下,秦军战力大增,士气高昂,成为周边诸侯莫敢轻视的强军。嬴荡的军事策略,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四、野心勃勃,武王盼望一统

秦武王之所以在位时积极改革内政、用兵统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秦国的霸业。

秦国地处西戎之地,自古便被中原诸侯鄙视。嬴荡继位后,怀揣一统天下的伟大理想。他在洛阳看到九鼎后,富国强兵的野心便萌生在心头。他开始广收人才,认真训练军队,积极备战。

嬴荡还派间谍分散到各国,收集情报。他详细考察各国的地形、文化、军力弱点,并制定了针对每一国的征服方案。嬴荡雄心勃勃,视异民族为次,要以秦国力量教训六国,成就一统大业。

“武王野心勃勃,志在一统。”臣子们清楚嬴荡的心思,“他视六国为草芥,日夜养精蓄锐,想要一鼓作气,挥军北伐,称王称霸。”

嬴荡的雄心壮志,驱使秦国日后完成统一大业。他为这个宏伟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殚精竭虑,奋力开创霸业的第一步。

五、功在千秋,武王为秦国铺路

嬴荡在位仅四年便意外丧生,他没能见证秦国统一的伟业。然而正是他奠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以及强大的军力国力,成就秦国之后镇压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赢荡:举鼎被压死的帝王,看似荒唐,秦国能一统天下多亏有他

嬴荡去世后,他选拔培养的贤能继承人接续其未竟事业。他训练的强军也成为秦军的中坚力量。秦国依托其治下打造的雄厚国力,接连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六国的征服。

有历史学家评价:“秦武王犹如跑步选手中的领跑者,虽未到达终点,但他为后继者奠定胜局起到重要作用。没有秦武王开拓市场的改革,就没有秦国经济的繁荣;没有秦武王用兵的胜利,就没有秦军日后大举东征的底气。”

可见,嬴荡为秦国日后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虽被九鼎压死,却为秦国埋下统一的种子。后人不应当仅因他举鼎的荒唐结局而否定他的历史贡献。

秦武王嬴荡在位时间短暂,但他强国富民、用兵如神的功绩,使秦国国力蒸蒸日上,为日后完成六国统一夯实基础。尽管他意外去世的结局荒诞不经,但功勋卓著的嬴荡仍然留下无愧的一页历史。他是秦国成就大一统伟业的卓越领路人。

秦武王没有儿子,他死后,樗里疾等群臣宗室拥戴他的弟弟嬴稷为秦王,这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秦国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后,又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惊天巨澜......最终统一天下。

来源:闲话文史、历史老茶馆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