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现这种树叶可以用来冲泡,并且具有饮用的功能后,茶叶作为饮品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是唐代陆羽撰写的一部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是一部与茶叶有关的内容丰厚详实的案头字典。《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人们将茶作为饮品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
自唐代起,饮茶风气就已遍及全国,上层士大夫饮茶时,讲究茶品、茶具、用水、程式,饮茶从茶艺上升到精神层面,在这样历史文化背景下,茶圣陆羽历时多年编著而成的《茶经》成为人们的案头工具书。
宋代饮茶风气不减,宋真宗初年出现团饼茶,享誉京华。文人墨客以茶会友,以茶为诗,以茶取乐。茶叶与宋代人的生活、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宋代大诗人苏轼、黄庭坚、陆游写过不少咏茶的诗词。
其中黄庭坚是一位特别喜欢饮茶的人,他不仅善于品茶,而且爱写茶,他写了不少的咏茶诗词,光是流传下来的有五十首之多。
黄庭坚爱喝茶是出名的,他如果得到上好的茶叶,不但会细心的品茶,而且还会将茶叶分享给朋友,与朋友一起品茶论道。
有一次他得到上好的茶叶之后,马上将茶叶分出来一部分,送给自己的老师苏轼,与茶叶一起送去的还有一首诗,诗中写到:“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可能大家也猜出来了,黄庭坚这次得到的上好的茶叶就是他从老家江西分宁带回来的,而且茶叶的名字叫做云腴茶,泡茶时,先用石磨将茶饼研磨成细末,在黄庭坚眼中,连雪花也没有这样的细腻感。
黄庭坚诗中说到的饮茶方法,可跟现在的不一样,那时的饮茶是先将茶叶碾碎,再用开水冲泡。
原来唐宋时代的饮茶十分讲究冲泡过程,先是将茶饼碾碎成末,然后再用开水冲泡。白居易《游宝称寺》一诗中就写的“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说的就是将茶叶碾碎后,再冲泡的过程。
加工精细,成色纯净的茶叶碾成细末,用好水冲泡,茶水激起的泡沫如松涛的声音,冲泡好的茶,清香袭人,品饮之前,茶叶的清香就已经令人神清气爽了。
苏轼《汲江煎茶》一诗中的“松风忽作泻时声”,写的就是这样的冲茶方法和冲茶给人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黄庭坚绘像
黄庭坚喜好品茗,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因为这样的雅趣,他还得到“分宁一茶客”的雅号,黄庭坚还会将生活中品茶的点滴记录到文学作品中。
有一次,他喝到一种叫做“北苑”的名茶后,就写下一首词。这一杯茶给他带来的视觉、味觉的享受,品茶之后带来的身心愉悦,以及品茶之后的无限美好的想象,都融进了这首《满庭芳》中,原词如下: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北苑是一个地名,在宋代属于建州,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瓯,建瓯在宋代是贡茶的主要产地。
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开始,建州所产的龙凤团茶就以闻名遐迩,成为贡品,而在建州茗茶中,又以北苑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为优良、口感最为醇美,北苑茶至此得名。当时对北苑茶就有这样的评价:“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由于是贡品,不仅冲泡十分讲究,就连茶叶的采摘过程都十分讲究,黄庭坚同时代的名人蔡襄在《北苑焙新茶诗》序中就写道:“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前五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即入贡。”
蔡襄还记载到,这种茶是用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要将茶叶压制之后,制成圆饼的形状,叫做“团茶”,而且北苑茶一年也就能制作出来一百多块团茶。
物以稀为贵,北苑茶产量如此少,制作如此过程繁复,难怪会成为享誉一方的名茶,甚至享誉京城,成为贡品也就很好理解了。
黄庭坚《满庭芳》词作首句中的“春风”二字,指的就是社日前采摘的茶叶。社日,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宋代北苑茶的采摘大抵相当于现在的清明节前采摘的新鲜的、上等的茶叶。
宋代画家刘松年《撵茶图》
词中的“圭方璧圆”四字,说的就是北苑茶的形状。这些细小的茶,价值不菲,而且是贡品,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一品滋味,简直就像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朝廷勋略一样了,北苑茶的地位简直可以与唐太宗时期那些在凌烟阁中有画像的、流芳百世的将相功臣并驾齐驱了。
这当然是黄庭坚在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他对北苑茶的高度赞誉。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既传神又精彩,将北苑茶研磨方法描写的十分细腻,他将研磨茶叶比作了粉身碎骨报效国家的将相功臣。
北苑贡茶,价值不菲,黄庭坚将茶叶比作开业之功,其实只是词人的极具想象力的描述。
黄庭坚接着写了茶的功用,“尊俎风流战胜”是一个倒装句,真正的语序是“战胜风流尊俎”,这是为了词作的韵律而可以进行的遣词造句。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文学大师高超的纵横文字、捭阖语义的功力。
黄庭坚传世书法作品《松风阁》
词人说饮上一杯泡好的北苑茶,不仅能将醉意消除掉,还能清神醒脑,排忧解愁,可以说对身体大有裨益,是一种健康的饮品。从词义上来说,“战胜”二字又与前面的“开边”二字契合在了一起。
接着,黄庭坚又写到了享受饮茶带来的快乐。一位穿着得体,手脚麻利的泡茶女子将一杯研磨细致的茶叶放进鹧鸪纹样的建盏中、再将烧开的水倒进茶杯中,一杯精心冲泡的北苑茶制作完成,然后用她的纤纤玉手端到词人跟前,还没有打开茶杯的盖子,一缕清香就已扑鼻而来,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无比惬意的事情。
品茶的人大都有这样的雅趣,好茶叶还要有好水来冲泡,好茶叶还需要上好的茶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当然了,好的茶叶还需要一位专业的泡茶人,这样喝起茶来,才会真正享受到一杯茶所带来的各种享受。
福建建州不光有闻名遐迩的北苑茶,更有中外驰名的建盏。自宋代,建盏就已成为高端的茶具,不管是北宋蔡襄的“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还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其实说的都是福建建州所产的高端茶具——建盏。
黄庭坚喜欢的是一款色泽如同鹧鸪纹样的建盏茶盏,其实就是就是茶盏色泽花点似鹧鸪的纹样,南宋大诗人范成大也很喜欢这种纹样的茶具,他说这种茶盏“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肊上毛”。
建盏
下片描写的是词人邀请好朋友到他的家中,一起分享北苑茶,一同品茶论道。宋代有行茶令的风俗,南宋诗人王十朋在《梅溪文集》中记载:“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词人为了用文字将这次品茶时行茶令的热闹场面展现出来,一连用了四个典故,这四个典故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第一个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这看似与行茶令毫无关联,其实是为了突出品茶论道的热闹,因为司马相如文采风流,喜欢与朋友聚会,品酒谈论文学。
黄庭坚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其实正是为了烘托他与朋友们聚会品茶,谈论诗词的雅兴。
接下来,词人继续描写了这次宾客云集的品茶大会,品茶会还是以行茶令为中心。“一觞一咏”两句,引用的典故是东晋的王羲之,王羲之在流芳百世的《兰亭集序》中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由此可以想象出,黄庭坚与来宾们品茶的具体过程了,他们喝一杯新茶,就要赋诗作词一首。
“醉玉颓山”,用的是东晋名士嵇康的典故,《世说新语》记载,嵇康喝醉酒了之后,是一幅“若玉山之将崩”的样子,而“搜搅胸中万卷”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卢全的“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两句,“还倾动三峡词源”化用了杜甫《醉歌行》中的“词源倒流三峡水”。
历代文化名人饮酒作诗时的豪兴,让黄庭坚以典故的形式将他们的品茶盛会勾连起来,饮酒赋诗的豪兴与品茶聚会、赋诗作词的豪兴,两者虽然在形式上不一样,但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是一样的。
词作以“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收尾,是全词最为出彩的一笔。词作以想象的文笔,将卓文君写出来,她的翩翩而来,在词义上与酒兴和文采同样飞扬的司马相如遥相呼应,为他们的这次茶会作结,使得他们品茶论道,谈论诗词的聚会成为一次典型的文人雅集。
不管是黄庭坚所处的北宋时代的饮茶方式,还是我们现在和喝茶方式,饮茶和茶叶的故事和已然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成为生活中的点缀,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为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滋味。茶的色香味,将天南海北的我们拉近,一杯茶,将我们的生活浓缩了进去。
饭后,冲泡一杯茶,将它放在案头,让茶叶四溢的清香慢慢地与嗅觉接近,在读书的时候,借助茶的清香,品读这些写茶的诗词,感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时,诗书的滋味与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回味隽永,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