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6岁教授与27岁女博士:大尺度聊天内容曝光
2月25日,一则令人大跌眼镜的出轨事件在全网流传,网传消息爆料,南京师范大学一学院副院长、教授出轨自己的女博士生,女方男友制作
PPT发布到网上进行曝光,事件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
这起事件不仅让南师大陷入舆论漩涡,也让学术界的形象再次受到打击。
涉事的男主角是南师大的副院长宋某某,女主角则是一位名叫汪某某的女博士。
02
靠教育吃教育,教育部副部长被查
3月2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贪欲膨胀,“靠教育吃教育”的十三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玉波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去年9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了杜玉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
锐评:象牙塔里的皮肉生意
在这个万物皆内卷的时代,没想到连捉奸都卷出了新高度。今天弄一个14页的PPT,明天估计就要整一个99集的短剧。哪吒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无双特效竟然干不过一个PPT。
周末的时间,我们不讲特别严肃的话题,也不讲权力与性的量子纠缠,具体可以看往期的作品。今天我们从导师和女博士的视野,破译一下学术圈的权色密码。

第一、圣贤书里的权色春药。
当年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令人遗憾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孔子没见过的好德者,我们依然没见过。不过,好色者倒是遍布史书,没想到千年文脉传承的竟是这般风流倜傥。
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只要一块干肉当学费即可。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孔子有教无类的示范。没想到现代的叫兽们给我上了一课,他们也收肉当学费,只不过收的是婀娜曼妙的肉体。
唐代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没有人教我,这个“道”字指代的竟然是身体器官,这个“业”字竟然是通假字,叫兽们果然“穴湿渊勃”。
宋代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也没有人教我,这竟然是一个倒装句,真实意思是存人欲、灭天理。朱熹他老人家劝官妓从良,逼尼姑下海。叫兽们得到了真传,在夜总会教小姐高等数学,在实验室让博士苦练吹箫。
明代王阳明践行:知行合一。也没有人教我,这个“行”字竟然也是通假字。“叫兽”们知性合一,实验台上摆的不是实验器材,而是情趣用品,实验室里的春色,诚不欺我。
自从看了导师和博士生的PPT,发现圣贤书里的正能量,原来“宋山木叫兽”理解的才通透。所谓的师道尊严,原来不是在酒店床上碎的一地,而是早就碎在了圣贤书里。

第二、象牙塔里的皮肉生意。
《左传》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学阀叫兽,下必有学术妲己。权力这剂春药,在象牙塔里竟然发酵出了独特的风味。
当叫兽们把实验室变成三级片的拍摄现场,那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生佳话,就会主动变成黑丝和滴蜡。投卷的古礼,就会变成更加直白的"投怀送抱"。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因为卷入科举舞弊案而被终身禁考。现代的学术妲己们,则不用冒这个风险,也不需要买通考官传递小抄,她们只需要解开“叫兽”裤子的拉链。
她们把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直接省去了放射。他们把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重组为"利益交换周期表"。
如此,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就会变成“为美人立项”,“为妲己立牌坊”。科研经费就会变成"恋爱基金",实验室就会变成"偷情圣地",论文指导就会变成"姿势辅导",学术研讨就会变成"床笫研讨"。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洒脱,在学阀叫兽和学术妲己的眼里,还不如"仰天大笑开房去"的刺激。那些本该记录实验数据的笔记本,现在写满了露骨的情话。那些高大上的学术会议,现在变成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勾兑市场。那些原本用于学术研究的脑细胞,全都死在了如何躲避年轻小伙捉奸的游戏上。
更荒诞的是,学术妲己的论文只有致谢的部分没有作假:感谢导师夜以继“日”的指导。

第三、知识围城的权力生态。
《围城》里方鸿渐有句名言:讲师升教授,好比小老婆扶正,又好比太监娶亲。只不过这次故事换成了"教授帮小老婆考博"的现实主义剧情。学术圈的权力生态,恰似《围城》里方鸿渐遭遇的大学困境。《围城》关于教授成为知识商贩的预言,早已经成为现实。
当年孔子困于陈蔡仍弦歌不辍,如今的叫兽们却陷于床榻不思进取。难怪苏格拉底要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过,某些人点燃的却是酒店床头的熏香。
原本的学术圈如同钟摆,是在苦行僧与纵欲狂之间摆动。现在的学术圈依然如同钟摆,只不过是在实验室与情趣酒店之间摆动。
法国大思想家福柯的权力毛细血管理论,在学术圈早就演变成了论文指导、考博保送、课题经费三位一体的权色交易控制论。叫兽们把权力清单细化为论文指导权、答辩表决权、推荐信签发权,这套精密如瑞士钟表的权力装置,其实就是《官场现形记》里的"护官符"。
马克吐温讽刺说:现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小说需要讲逻辑。当知识的圣殿里,只剩下了权色交易的胭脂味,人们不能像《孔乙己》里的看客们那样,继续边嚼着茴香豆,边围观学术的沉沦。
或许当我们把学术圈的潜规则,勇敢的晒在阳光下,实验室的窗帘才会敞开如赤子之心。
今天的学术圈,需要的正是年轻小伙的这种决绝。叫兽的结局,也印证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警告:最强者不能永远保持主人的地位,除非他把权力转化为权利。
来源:搜狐,百度,捉刀漫谈
本文初摘录于:2025-03-0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