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为什么三缄其口?

繁体

河北廊坊三河市“招牌改色”引发的舆论风暴还在持续。

4月15日,三河市因为“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但此举并没有平息舆论风暴。虽然此事已发酵超过半月,但三河市相关部门始终未予正式公开回应,而舆论的质疑声浪越来越大。目前,三河市强换商铺招牌事件还有很多疑团待解,比如,为何提出“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是谁拍板的?面对舆论质疑,为何迟迟不予回应?当地将怎样整改?如何弥补商户因改招牌造成的损失?

三河市为什么三缄其口?

但奇怪的是,不管外界怎么追问,换色事件引发再大的民怨,或是公众提出再强烈的质疑,当地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打死也不说”,三缄其口、冷眼以对。目前,三河市官方一直未对此事进行正式的公开回应,当地沉默应对的做法饱受诟病,相关话题频上热搜。

这是很多地方舆情处置的典型表现,磨磨唧唧,扭扭捏捏,回避再回避,沉默再沉默,直到躲不过了,要么开除“临时工”,要么给官员一个处分。虽然最后还是回应了,但最佳窗口期已过,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决策时无视民意,出事后冷对质疑,面对持续的舆论风暴,三河市的三缄其口暴露出同一个问题,即任性用权,缺乏敬畏。如果三河市的官员们稍有敬畏之心,对民意稍有重视,对党纪国法稍有尊重,之前也就不会乱来,现在也不会任凭舆情发酵。人们期待,三河市能尽快查清真相,澄清公众疑虑,从舆论的漩涡中走出来。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进沙里,以为看不见就安全了。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其实,工作中出了事不可怕,该纠错就迅速纠错,该检讨就检讨,而不能把头埋在沙子里。外面沸反盈天了,我自岿然不动,绝不可取。一定程度上说,失声就是失职,缺位就该被问责。

在信息时代,再玩这种一问三不知的把戏,实在是太无趣了,也不符合政务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目前,一些官员天真认为,风头是可以躲过去的,舆情是会自动沉寂下去的,风声一过,一切照旧。总想捂着盖着,欺上瞒下,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问题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妄图蒙混过关、搪塞过去,只是自欺欺人,结果只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只会激发矛盾,导致事态发展不可收场。

可以说,自媒体时代的政务舆情回应,迟到就是缺席,含混就是认账。因此,相关部门和官员不仅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认真倾听百姓呼声,诚恳回应人民关切,“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才能取信于民。三河市更要从根本上明白,三缄其口看似在保护“三河市”,但“背锅”的却一定是整个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来源:明人闲言

本文初摘录于:2025-04-2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4-23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