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慢慢加载......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繁体

在岁月长河中,苏轼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历经千年仍闪耀夺目。2000 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 1001 年至 2000 年的千年英雄,全球仅 12 人获此殊荣,苏轼赫然在列,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也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人。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苏东坡。他的一生,仿若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史诗,既有壮美秀丽山河为伴、名扬天下诗篇为友,又有流传千古美食为趣。苏轼的一生,既登临过人生巅峰,也坠入过至暗时刻,但他却凭超凡智慧与豁达心胸,将常人眼中的苟且,过成了令人艳羡的诗和远方。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此言一出,尽显苏东坡胸襟之广。于他而言,世间之人皆平等,无论高低贵贱,皆值得尊重、悉心关怀,皆可为友。身居高位时,他与哲宗皇帝情谊深厚,亦师亦友,与黄庭坚、秦观等大才子切磋诗文、互鉴共进;身处穷乡僻壤,他亦能与走卒小贩、高僧歌女谈笑风生、相处融洽。相传苏东坡去世后,一位老和尚忆起他的故事:年轻时在杭州西湖北山葛岭寿星院为僧,常见苏东坡夏日赤足登山,向寺里借躺椅,搬至竹林下,脱去袍服,赤背躺在椅上安然入睡。小和尚远远观望,发现这位大诗人背上七颗黑痣,排列恰似北斗七星,于是认定苏东坡乃天上星宿下凡,暂作人间客。

古往今来,赞美苏轼的辞藻无数,称其深厚广博、诙谐机智、才智超群…… 然读到那句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便觉他无比可爱,似春日暖阳、春花绚烂、春雨绵柔,人间因他而多了一份美好与灵动。

林语堂赞誉苏东坡为 “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少年得志,才情横溢,锋芒毕露;中年后却命运多舛,屡遭贬谪,饱受牢狱之苦。可他性格里那股温暖底色,穿透千年时光,抚慰着今人的心灵创伤,为无数失意之人注入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若觉生活对你不公,不妨走近苏轼,品读他在黄州所作《定风波》: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公元 1082 年三月七日,苏轼于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第三年,前往黄州东南三十里外的沙湖,查看新购农田。途中遇雨,持雨具的仆人早已先行离开,同行之人皆狼狈不堪,唯有苏轼泰然处之。不久雨霁,他有感而发,挥毫泼墨,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词开篇便勾勒出雨滴穿林打叶的声响,凸显风雨来势汹汹,众人措手不及。然而苏轼的反应却与众不同,既然风雨突至,何不泰然处之?他悠然行走于风雨中,吟诗长啸,怡然自得。自嘲 “竹杖芒鞋轻胜马”,手持竹杖、脚踏芒鞋,缓步而行,胜过骑马疾驰。此为苏轼率真之语,更是他人生体悟的凝练表达:轻装上阵,方能超脱凡俗排场。继而自问自答:“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经历了人生诸多风雨的苏轼,早已将这些自然风雨视作生命的一部分,无惧无畏。

下阕转至雨后天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既是写景,亦暗含人生哲理。穿越宦海浮沉与生活磨难后,迎接我们的定是更美的风景。恰似那句箴言:不能打败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人生也愈显美丽。苏轼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已达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境界。他将人生的宠辱得失看透,富贵贫贱皆如浮云,不再激起心境波澜,于无风无雨亦无晴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常言道,下雨忘带伞,不过是生活琐事,人皆有之。而苏轼却借此作词,流芳百世,其背后的奥秘在于他那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旷达人生观。人生如自然,有风有雨亦有晴。苏轼作《定风波》,旨在平定的不仅是自然风雨,更是他一生的波澜。愿我们在命运风雨来临时,也能如苏轼般,坦然道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这位胸怀坦荡、豁达乐观的文坛巨匠,用他的一生向世人昭示:无论身处何境,皆具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愿我们都能在苏轼的故事与诗词里,汲取力量,以豁达之心,品百味人生。

来源:燕语燕行

本文初摘录于:2025-06-18,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6-18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