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镜》周刊网站7月17日报道】题:现在只有现实政治管用了吗,基辛格先生?(记者 伯恩哈德·灿德)
他出生时,列宁还活着;冷战期间,亨利·基辛格是美国国务卿。现在,这位99岁的老者警告中东可能爆发核战争。以下是《明镜》周刊对基辛格的访谈录。
《明镜》周刊记者问:基辛格先生,您出生时,列宁还活着。斯大林去世时,您29岁,尼基塔·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时,您39岁,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时,您45岁。弗拉基米尔·普京让您想起了这些克里姆林宫曾经的统治者中的哪一位?
亨利·基辛格答:赫鲁晓夫。
问:为什么?
答:赫鲁晓夫想要的是获得承认。他想证明自己国家的重要性,希望受邀访美。对他来说,一切都是为了平等。这一点在普京身上甚至更突出。普京认为,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自苏东剧变以来崩塌,这是一场战略灾难。这几乎成了他的一个执念。我并不认为普京想赢回莫斯科自苏东剧变以来失去的一切。但他无法容忍柏林与俄罗斯边界之间的几乎所有领土都落入了北约之手。这就使乌克兰对他而言成了一个如此棘手的问题。
问:赫鲁晓夫引发了古巴危机,但最终还是妥协了。普京也会这样做吗?
答:普京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容易冲动。普京更精于算计,报复心更强。如果我们在这场危机中与之打交道的是另一位俄罗斯领导人,可能会容易一些。俄罗斯如何发展最终是俄罗斯自身的事务。西方国家必须以这一发展以及乌克兰的军事结果为参照。
俄乌冲突将如何结束?
问:您写了新书《领导力》,第一章描写的是(德国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您写道,其政策“基于将其国家的分裂视为暂时情况”。您最近提出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建议时,是否也想到了这一点:乌克兰接受暂时分割其领土,将该国的一部分建设成一个亲西方、民主且经济强大的国家,等待着有朝一日另一部分的加入?
答:我所说的是不同的情况:要结束这场战争,最好的分界线是包括乌克兰全境约93%的原状分界线。恢复这种状态意味着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未获成功,即沿2月24日接触线实现停火。到时仍受俄罗斯控制的地区包括顿巴斯以及克里米亚半岛,它们将是进一步谈判的议题。
问:不过您也补充道,如果战争在越过2月24日接触线之后继续,它将“不再是为了乌克兰的自由,而是一场针对俄罗斯本身的新战争”。
答:我从未说过乌克兰应该放弃部分领土。
问:许多乌克兰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乌克兰议员阿列克谢·贡恰连科说,您“仍然活在20世纪”,而乌克兰不会放弃一寸领土。
答: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并没有这么说。恰恰相反,在我发表看法后不到两周,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恢复原状就已是一场大胜。而乌克兰之后会继续在外交上争取剩余的领土。这与我的立场一致。
问:您在新书的序言中引用了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话:“学习历史,历史中有一切治国之道。”您认为哪个历史先例对理解和结束乌克兰战争最具指导意义?
答: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但我给不出直接的答案。因为在一个层面上,乌克兰冲突是一场大国均势之战,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它具备内战因素。因此,它是一场典型的欧洲冲突与一场十足的全球冲突的结合体。当这场战争某天结束时,我们会面临的问题是,俄罗斯是找到了—其一直想要的—与欧洲的合理关系,还是成为与欧洲接壤的亚洲前哨。这样一场冲突没有很好的先例。
“没有均衡就没有稳定”
问:您自己以及您在书中描写的六个人物—除阿登纳之外还有(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埃及前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都对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产生了影响。这不是一个稳定的世界:在欧洲,乌克兰战争肆虐;在亚洲,台湾问题可能造成冲突;在中东,伊朗核计划或将引发战争。为什么政治家应该遵循您书中的例子?
答:我没说他们该以这些迥异的人物为榜样。但我认为,大家可以从这些人物遇到的问题中学习借鉴。世界充满冲突,这并不新鲜。新情况在于,我们第一次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地区之间的长期冲突。书中的例子或许对解决当前的一些冲突有帮助,对另一些则没有。我写的不是指导国际关系的食谱。
问:您是否认为,尼克松和您一同推行的外交政策仍然是最有效的—也就是说,稳定比遵守规范性要求更重要,在政治上政治家优于幻想家?
答:政治家和幻想家,这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领导者。
问:您的偏好很明显:您在书中将(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土耳其前总统)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和(印度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称作“政治家”,将埃及法老阿肯纳顿、圣女贞德、罗伯斯庇尔和列宁称为“幻想家”。您是否认为,主要目的仍是实现势力均衡?
答:势力均衡是许多事情的先决条件,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仅仅是势力均衡不能保证稳定,但没有均衡也就没有稳定。
问:您身后的书架上有一本梅特涅亲王的传记,您的博士论文即以他为研究对象,他被视为19世纪初欧洲和平秩序的设计师。当时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几十年相对稳定的时期,是否是我们现实中能期待的最好结果?
答:并非如此。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当下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现代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于我们对它的政治控制力的发展速度。在我们这个时代,对此已不再有任何疑问。核武器已问世近80年,数万亿资金已被用于其研发。自1945年以来,无人敢使用核武器,甚至对无核国家也不敢使用。但如今,借助网络战争和人工智能,核武器变得更加危险了。
问:因为控制它们的算法在发生危机时变得不可预测?
答:无论如何,政治领导人控制本国的技术已经变得极其困难,特别是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因此,防止发生可能使用这种高科技的战争是高于一切的责任。当然,尤其要防止中国和美国这两个领先的高科技国家之间发生战争。过去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在迄今为止的战争中,人们总是可以想象两个对手中的一个至少能从战胜对方的胜利中获得某种好处。
“价值观导向”并不现实
问:美国总统乔·拜登将当前的地缘政治局势描述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德国新政府也提出要推行更加“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您如何评价这一点?
答:对于有我这样个人经历的人来说,对民主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民主之于我是更值得追求的制度。但如果将这种偏爱作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主要目标,就会导致传教般的冲动。其结果可能是再次爆发像三十年战争那样的军事冲突。至于中国,顺便说一下,拜登政府已表明无意在中国实现“政权更迭”。因此,拜登面临一个所有大国领导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确实有责任进行保卫—欧洲就是这样理解乌克兰冲突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治国必须同时围绕三件事进行:势力均衡的历史意义、高科技的新重要性和对基本价值观的维护。这个挑战是新的。
问:您如何评价拜登关于普京总统“不能再继续执政”的说法?
答:这句话并不明智。
问:政治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国际体系最终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高于单个国家的权威。您的经验是否证实了这个假设?
答:没有。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首先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建立的基础,它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它在国际法中建立了合法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它却使世界变得支离破碎,因为在单个国家中,本国主权被奉为最高原则。这是一个在哲学上很难解决的困境,特别是由于文化差异,各地区遵循的价值等级制度也完全不同。
问:到目前为止,乌克兰战争的进程是增强还是削弱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愿望?
答:都不是。普京显然低估了他遇到的抵抗。但中国人只会在断定无法和平解决这一冲突时,才会对台湾使用武力。我认为,他们尚未走到这一步。
问:但如果有朝一日中国得出了这一结论—这场冲突会与乌克兰冲突有何不同?
答:乌克兰冲突在军事上的一个特点是,两个核对手在第三国的领土上打一场常规战争,当然,这个第三国从我们这里得到了很多武器。相反,从法律上讲,台湾将使中美两国从一开始就陷入一场直接冲突。
问:尼克松总统和您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至今已过去50年。从今天的角度看,当初推迟解决台湾问题是成就还是错误?
答:当时,这是与中国开始合作的唯一可能方式。而对于结束越南战争,拉开冷战结束的序幕—和开启一段至少持续25年的和平发展来说,这一合作不可或缺。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会带来问题。但就台湾而言,从中国那里争取到推迟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是相当大的成就了。
中东或变得更加危险
问:不仅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伊朗核计划问题也没有解决。您最初反对与德黑兰签署核协议,但也反对美国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退出该协议。
答:我对伊核协议的核心关切是,它从未排除伊朗军事有核化的可能性。它只是推迟了这个过程。因此中东发生先发制人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甚至还有所增加,尽管增速比此前稍慢—以色列可能攻击伊朗。我所提到的现代高科技危险也适用于此。
问:您担心中东地区出现核竞赛吗?
答:不,我担心核武器的使用。如果伊朗确立了核国家地位,埃及和土耳其等国可能会认为必须加以效仿。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与以色列的关系将使该地区变得比现在更加危险。
问:既然刚刚谈到了中东,美国入侵伊拉克是一个错误吗?
答:入侵开始时,我已经离开政府20多年了。我对这一做法表示理解。我的感觉是,小布什总统想表明,支持恐怖袭击的政权会造成长期的不安全。许多理性和道德上的理由证明了将萨达姆赶下台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想用我们管理被占领德国的方式来管理伊拉克,这在分析上犯了错。两种情况没有可比性,对伊拉克的占领超出了我们的能力。问:乌克兰战争爆发前,人们讨论过美国是否应该尝试接近俄罗斯,以向竞争对手中国施压。如今问题则变成,鉴于俄罗斯的威胁,美国是否应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就像尼克松和您50年前所做的那样。您认为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同时对付两个最大的对手吗?
答:如果这意味着要将乌克兰战争升级为对抗俄罗斯的战争,同时处于一种对华敌对立场,我认为是非常不明智的。我支持北约和美国为阻止俄罗斯侵略并将乌克兰恢复到战前状态所做的努力。而且我知道,乌克兰提出的要求超出了这个范围。这个问题可以在更开阔的国际关系思路框架下得到解决。但即使做到了这一点,之后也必须澄清俄罗斯与欧洲的未来关系,即俄罗斯继续是欧洲历史的一部分,还是成为一个与其他完全不同的国家结盟的长期对手。这将是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与乌克兰战争的结果无关。这场战争可能的后果我已描述过多次,但从未说过乌克兰应该放弃其部分领土。(焦宇译)
本文初摘录于:2022-07-2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4-21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
- 从4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4月1日表示,4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 2025-04-02
-
用陆配“祭旗”「民進黨比鬼還可怕」——這是最近島內陸配(大陸配偶)對於民進黨當局的暴行發出的怒吼。陸配「亞亞」(原名:劉振亞)被島內出入境部門廢止在台依親居留許可... 2025-03-28
-
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以前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大陆的布局有多深
“真是令人叹服,彻底服了!”这是台湾退役将军帅化民发自内心的感慨,犹如一位棋道老手,在漫长的对局后,终于轻置棋子,由衷认输。帅化民,这位台湾军界的昔日高层,数十年... 2025-03-26 -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抓并被送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后,在菲律宾国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反弹。近期,多个城市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抗议活动,民众普遍认为国际刑事法院(ICC)此... 2025-03-25
- 继一位在社交平台经营“亚亚在台湾”账号的大陆配偶遭检举发表“不当言论”,被迫废止“依亲居留许可”并强制限期离开台湾之后,这两天又有“恩绮”“小微”两位陆配遭调查,... 2025-03-24
-
2006年戈尔巴乔夫用苏联解体经验,对中国说了句忠告“不要搞民主化,不要让国家崩溃”。
1991年,苏联这座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世界格局随之剧变。15年后,作为亲历者的最后一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郑重告诫:“不要搞民主化,不... 2025-03-20 - 台湾资通电军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便充当“台独”分裂势力的爪牙,无所不用其极地对大陆开展网络攻击渗透活动。国家安全机关坚定捍卫国家安全,坚决打击台湾资通电军网络谋“... 2025-03-20
- 一支俄罗斯海军舰队正在访问巴基斯坦。此次任务包括与巴基斯坦海军在阿拉伯海举行代号为“PASSEX”的联合演习。俄罗斯国防部周二报道称,演习的目的是演练两国舰艇的机动作战... 2025-03-20
- 近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宣布:台湾海峡不是国际水域。一般认为:这拉开了跨海统一台湾的序幕。这则新闻使我想起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跨江解放全中国前夕,解放军教训世界... 2025-03-19
-
邱毅:台湾反对统一的人占九成以上!蔡英文:“一中”是唯一选择
台湾的政局,乱象丛生。风声鹤唳,波涛汹涌。统一,是几代人的夙愿。然而,时过境迁,大陆的立场未曾动摇,岛内的民意却已变调。台湾政论家邱毅直言:岛内九成以上反对统一,... 2025-03-16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
-
脑洞:杨晓明被判死刑谣言为什么流传如此之快?背后是14亿人对疫苗安全的深深忧虑。而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企业在上市4年后,按法律有义务给公众一个答案。最近几日,被冠以“科兴... 2025-03-30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2025-03-30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2025-03-28
-
整天“局”啊“处”啊的,感谢这领导那领导的,党政机关别再滥用这些词了
前几个月,热门段子调侃说凡是公务员回家过年,平日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张处、李处和王局。尤其是同学会、家族聚餐一类的聚会上,更是叫的人起劲儿、听的人开心...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