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171、势家女公婆难做   富家儿师友难为

【原文】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

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

【译文】

最不幸的事,莫过于作有财有势人家之女的公婆;最难相处的,就是作富家子弟的教师和朋友。

【赏析】

有财有势人家的女儿,若是教养好犹可,若是教养不佳,本身又不明事理,那么对做公婆、做丈夫的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因为势家女平日养尊处优,遂心惯了,就很难能奉养公婆,不让公婆受气已经不错了。另一方面,仗着娘家有势,可能处处凌驾其夫,颐指气使,更别说相夫教子了。然而由于娘家的势力,公婆也无可奈何,这岂不是很不幸吗?

至于做富家儿的老师,也是很难的事。穷人懂得尊师重教,富家则未必如此。因为富家财大气粗,以为学问可用金钱买得,随时可将老师换掉,如此子弟如何能尊师重教。即使教他道理,由于环境富有,可使人分心的诱惑太多,能不夸示金钱的也少,多以为友谊可以买得,或是以金钱轻视他人。做这种人的朋友,不仅要受到一些莫明其妙的侮蔑,同时这种人也往往不易相处。

172、世事不必件件能  惟与古人心心印

【原文】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注释】 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译文】

世上的事情没必要件件都知道得很清楚,但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而心领神会。

【赏析】

世间的学问太多太杂,要一一学尽是不可能的,况且世间的事物未必件件都值得学,有些事学了反而不好,不如不学;有些事不十分重要,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人间的道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的本身,其余的都只是用法。如果连人的本质都不能掌握,一切学问都是无益。

古人求学问,必从做人开始,所谓“本立而道生”。人对本身的掌握,便是一切学问的根本,人透过对自我的了解,对家庭、社会、人群的了解,然后才能由自我的掌握逐渐扩大,而去掌握、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古人往往由修身、齐家说起,然后再谈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若能与古人心心相印,不失根本,再去学一切经世致用的道理,才不会走偏,将学问用错,违背了人类真正的需要。

173、人生无愧怼  霞光满桑榆

【原文】

夙夜所为,得毋抱惭于衾影;

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注释】

夙夜:早晚。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无惭于衾影”是指独处时没有愧对于心的行为。桑榆:指晚年。

【译文】

每天早晚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是暗中想来有愧于心的。人生的光阴虽然已经逝去,但是总希望在晚年能看到一生的成就。

【赏析】

“无愧”可从多方面来说,有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妻子儿女,无愧于国家社会,这是就外在而言;就内在而言,就是无愧于心。内外两者,原是一体的两面。由此看来,无愧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其实,说起来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不取非分,其次对人对事尽一己之心,自然也就无可愧之事了。

能对父母尽孝,对妻子尽情,对朋友尽诚,对社会尽力,对国家尽忠,对自己尽生命之长,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已尽了心,这样的人即使随时死去,都是清清白白,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人了。人最怕对人对事有所亏欠,弄得睡不安寝,食不下咽,即使外在生活再舒适,也是无法快乐的。

“桑榆暮景”是形容人的老年,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桑榆所以晚照,无非早种桑榆,否则阳光照了一天,又何得而美好。因此,要老来无所悲哀,毫无人生徒然之感,必须及早努力。莫要在一日的阴雨之后,连个夕阳也见不着,更别说满天的繁星了。

174、儒者多文为富  君子疾名不称

【原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

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

【译文】

读书人的财富便是文章多,然而并不是指应付考试的文章。有德的人忧虑名声不能为人称道,这个名并不是指科举之名。

【赏析】

读书人的财富是写出有价值的好文章。文章多固然好,但是如果都是一些应试八股的文章。缺乏内容,今天写出,明天便可丢掉,那么再多也如废纸,又有何用。文要如金刚钻,而不要像玻璃珠,要闪烁千古,而不要璀璨一时,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是可以藏之名山,超越时空,可以让后人读之仍有所得,受到启示和影响,这又岂是科场八股、应酬之词所能够及的?

所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乃是怕自己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可以称述的道德和功业。在乎的并不是名,而是德业不成,功业不立。后世却误把此名当彼名,以为是科举之名,因而拼命往考场上钻。名亦有多种,有的名不得也罢,如臭名、奸名、恶名,有的名得之足矣,如善名、忠名、义名。求名要有取舍,当取后者而舍前者。

175、八字收放心      八字干大事

【原文】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译文】

    广博的学问、坚定的意志、切实地请教、仔细地思考,这是求学问应有的功夫。心神安详、气质沉稳、智慧深刻、勇气沉毅,这是做大事所须的能力。

【赏析】

求学之道首先在一个“勤”字,但是也要懂得方法。也就是要广博地吸收知识,否则无以见天地辽阔;要笃定志向,否则无法专精;遇到困难要向人请教,否则无法通达;此外还要时常细心地思考,才能使学问进步。收放心虽然指的是收回放逸的本心,是仁义之学,然而这些方法也通用于追求一切的学问,并不限于道德修养方面。

干大事必须具有定力。不慌乱,不急燥,在心平气闲中,将一切事物看淡之后才计划、行动。这种定力同时也能给予周围的人安全感和信心。做大事亦需要深广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气,若是没有深广的智慧必会临事不决,或行事有误,若无沉毅的勇气,则会当为而不敢为,或是为而燥进,这些都是做大事所不允许发生的。只有具备“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条件,方能称得上具有干大事的本领。否则能力上不足以堪大任,即使有机会,也可能坏事的。

176、益友肯规我之过   小人必徇己见之私

【原文】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

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译文】

哪一种朋友算是益友呢?凡做事有不对之处而肯规劝我的便是益友。哪一种朋友算是小人呢?凡有过错只会一味偏袒自己的便是小人。

【赏析】

益友和小人的最大不同点,即在益友与自己交往全义为主,而小人和自己交往则以利为主。小人与自己交往既以利为主,若是自己所犯的过失于利有益,即使在义理上说不通,他也是一味地偏袒自己,只怕自己错得不够深,于利无图。倘若和利无关的过失,既然无利可图他也就不说了。因此与小人交往,仿佛黑夜里走烂泥路,就算跌倒了,他也不会扶你一把,等到白天时走在街上,别人都会对你指指点点。

    结交益友就不同了,仿佛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走进花园,身上沾的只有花香而不是烂泥,即使跌了一跤,益友也会帮你拭去胸上的泥巴。如此自己不但不会犯下过失,反而会在德行上逐渐进步,走在路上别人只会闻到德行的芳香,而投以赞美的眼光。

177、待子孙不可宽 行嫁礼不必厚

【原文】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

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译文】

对待他人应该宽大,惟有对待子孙不可太宽大;礼节要周到,惟有婚事不必大肆铺张。

【赏析】

待人宽厚,一方面是涵养自己心中辽阔的天地,使不至于狭隘,动辄有气。另一方面是避开相处时产生的一些小磨擦,不生事端。而且可以化不愉快于无形,使生活变得更圆满。然而对待自己的子孙,却不宜宽厚。因为自己的子孙在先天上已过于疼爱,若再加以宽厚,很容易变得纵容,往往爱之反而害之。人的天性总是不易爱他人,而易溺爱自己的子孙,倒不如多爱他人一些,少爱子孙一些。待人宽厚易于成事,教子严格易于成才。

    人们常说:“礼轻情义重”,可见礼的意义主要是在于情意,倘若情意真切,即使礼物微薄一点也是很重的。所以“行礼宜厚”,并不是物质上的丰厚,而是情意上的丰厚。如果送了厚礼却没有丝毫情意,那么这种礼就失去了意义,不如不送。如果收了,还怕有别的意思在里面,那就麻烦了,送多少礼,并无定则,但总要量力而行。至于婚嫁礼,既已到婚嫁的地步,情意必然已经十分深厚,只要典礼庄严隆重,也就可以了。然而一般人的观念总要大肆铺张,这无非是面子作祟,已经无关乎情意了。结果折腾下来,使得双方亲友反目成仇,这又是何苦呢?

178、事观已然知未然  人尽当然听自然

【原文】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

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译文】

事情只要看它已经如何,便可推知它未来怎样;一个人要努力做到他的本分,其余就可顺其自然了。

【赏析】

事情的发展犹如一条河流,只要知道它的流向,便可推知未来可能的动态。就如天上乌云密布,那么一场大雨必是不可免的。太阳底下绝无新鲜事,大部分的事都可以借已有的经验来推知。因此只要细心,突如其来的灾害就不会发生。了解未来的目的,就是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早做防范的措施。如果对现在的事情进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又如何能对未来作预测,并决定应变之道呢?

179、观规模之大小 知事业之高卑

【原文】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译文】

只要观察一件事规制法式的大小,便可以知道这项事业是宏大还是浅陋;只要观察一个人恩情德泽的深浅,便可以知道家运是绵长还是短暂。

【赏析】

看一件事的制度是否完善,便能知道它是否长久或庞大。历代开国最重要的便是典章制度的建立,这些最初的规模,往往便造成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事业也是如此,由制度和运转,便可以了解将来的潜力,以及是否具有发展成伟大事业的粗胚。就像人一样,从小可以看大,孔融让梨,司马光破缸,而终成一代名相。而这些条件都是可以努力,可以培养的。

一个家庭的命运,则建立在祖上教导子孙的心性上。德泽之浅深,固然是指积德的多少,最重要的还是祖上德风是否深植于子孙心中,以及子孙能否奉行不易,而不是指富贵的长久与否。子孙若个个贤德,即使一时贫穷,门祚仍能兴盛;子孙如代代不肖,即使现在再富贵,也会很快步上衰亡之途。

180、君子尚义    小人趋利

【原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

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愿其为害也。

【译文】

    在行义之中也会得到利,这个利是重义的君子始料不及的。在谋利之中也会有不利的事发生,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愿得却得到的。

【赏析】

义行原本不求回报,但是,行义有时也会带来好运,这些并不是行义的人当初就能看得到、想得到的,他之所以行义,亦非为了这些后得之利。因此这些好运或利益可说是意外的收获。义者宜也。义行是指应该做的事,既然为应该做的事,那么利益就不在当初的期许之下,即使没有,也能坦然释之。如果因利而支援了行善的意愿,那么他便不是以一个无所得之心在做这个善行。

“利”字旁边一把刀,刀是用来刈禾。禾即是利益,你想得到利,他也想得到利,人人都想得到利,最后终会因相争而割伤了彼此。惟利是图的小人,只见到半面的禾,而未见半面的刀,因此酿成祸害。由于利中含刀,要拥抱利,必得拥抱刀,利和刀本是一体的两面。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