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之后人生始
问:老师,中国当今的文化,您认为哪个人群最需要再学习?
答:中国幼儿教育没有大的问题,中国小学生、中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中国大学生也不逊色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青状年也是奋斗的一代。与世界发达国家比,中国中老年一代最需要再教育。
尤其是中国人到了五十岁后,很多数人选择了躺平,退休人员整体对社会基本上负贡献,成为了国家的负担。
问:为什么会这样子?难道是这一代中老年人堕落了?
答: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少有对中老年人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古代,人的寿命普遍较低,一般不到70岁,古代50岁以上的人也大多是疾病缠身,加上古代又是农业社会,社会需要的是体力劳动,因此在中国传统中没有再教育的要求。
但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上看,50岁前完成修身齐家治国,50岁之后恰恰是平天下的年龄,但是当今中国五十岁以上的人,大多被迫选择了躺平,我认为这个群体躺平是被迫的,因为当今社会尚未建立中老年人再教育体系,尤其退休人员不知人生要到哪里去?
在当今中国,老年人有三亿,如三亿人都躺平了,我们国家怎么办?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
问:老师,您有什么建议?
答:当今中国要建立中老年人再教育机制,让中老年人参加国家的建议。
问:现在大学生就业也难,这会不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压力?
答:不会,中国传统文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的人生使命。50岁之前是齐家治国的年龄,而50岁之后是平天下的年龄,50岁之后可以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贡献。我们现在说的文化自信,可以由中老年人群去努力。
问:这个好像只有大学里的教授才行吧?
答:并非如此,文化自信并非只有知识,一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其经验也是文化自信,大学的教授因为缺乏社会实践,也有局限性。
当然,文化自信一定离不开再学习再教育,构建中国中老年人再教育体系,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必修课。
问:中老年人再教育体系,老师您认为要怎么建?
答:一要靠民间自发组织,因为这在以前从未有过,靠官办很难启动,现在的老年大学基本上是躺平大学,缺乏生机。二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中老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尚有深厚的情感。三要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接轨。
问:老师,您这个构想非常好,我也想参与,要怎么参与呢?
答:我在这里也呼吁一下,中国人的中老龄朋友们:五十之后,人生始。
因为我们中国大多数人五十岁之前的教育与工作是被动的。其实人生到了五十岁才真正有机会开始主动学习、主动工作。
您看,特朗普、拜登、普京不就是这样吗?
来源:闻月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