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誉为“七律之冠”,无一生僻字却出神入化,无人超越

繁体

杜甫是诗圣,写的是诗史,晚年,他写下的《登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这首诗虽然有点悲,但悲不压壮。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评点: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登高》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阳节所作。当时,杜甫已五十六岁,漂泊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这时候他得了很多种病,身体状况十分糟糕,而且,他很多要好的朋友也先后去世,所以他写这首诗时,可能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老家去了。一想到无法回归故土家园,理想与朝廷愈行愈远,心下悲凉,但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已到末路但气韵壮大,虽“无边落木萧萧下”,但照样“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全诗通过对秋江景色的描绘,抒发了杜甫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首联和颔联通过描写风急天高的秋景和萧萧而下的落叶、滚滚而来的长江,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杜甫的感慨和愁苦,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来源:诗词春韵

1
0
3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