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臣是宋仁宗年间的榜眼,根据史书记载,他为人正直敢言,在任地方官时,为平民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为世人所称颂。
他和范仲淹、宋祁等人交好,有诗词唱和,可惜的是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
最为经典的一首应该是《贺圣朝·留别》,入选《宋词三百首》,全文为: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其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是经苏轼修改后,成了千古名句。
“贺圣朝”这个词牌名并不多见,它原是唐教坊曲名,本意是为颂扬朝廷君主,以冯延巳的《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但到了宋朝却多写伤春离别,而叶清臣这首便是代表作,抒发的是别易会难的伤感之情。
词的上半阕开头一句“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便描绘了一幅殷勤劝酒的画面:词人为友人斟满了美酒,殷勤地劝他多喝几杯,希望能多留住友人一会儿,让他不要匆匆离去。
这一句让我想起了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词人这里对友人频频劝酒,和王维当时的心境是一样的。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时候一次离别,便是一生,所以古人的离愁别恨才会那样深,就像李煜所言“别时容易见时难”。
接着两句是写景,渲染了凄苦的离别氛围。
如果说暮春的春色还剩三分的话,那么其中两分便是“愁”,一分是“风雨”。
都说古人喜欢“伤春”,这所伤的“春”多是暮春时节,风雨凄凄,落花纷纷,最容易勾起人的愁绪,这两句以暮春的春色来烘托他与友人别离的愁恨,以景写情,手法高绝。
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有词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词中歌咏的对象是杨花,也就是柳絮,同样抒发的是一种离愁别恨。
后人对苏轼这首词评价极高,尤其是“春色三分”这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但若追根溯源的话,却是脱胎于叶清臣这里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接着的下半阕词人又进一步描写他对友人的不舍。
换头一句“花开花谢”是承接上半阕的“春色”而来,花谢花会再开,春去春会再来,可是他和友人却是相见无日。
离别的愁恨在这花谢花开,时光流逝的氛围中,显得更加深沉。
词人不想一直沉浸在这离别的氛围中,于是便发出了“且高歌休诉”的感慨。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极力想要摆脱这离愁别恨,最后却发现还是徒劳无功。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不知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我们又会在哪里呢?
这一句和欧阳修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以花来反衬物是人非的伤感。
这首词从劝酒写到春色,从“花谢花开”写到“高歌休诉”,最后又以“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作结,既有满含离情的伤心之语,也作豁达潇洒的宽慰之语,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在这波澜曲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全词写得最好的就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这两句,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分春色”这一奇特设想,经苏轼修改后,成了千古名句。
所以,当我们为苏轼的《水龙吟》所倾倒时,也不要忘了这里还有叶清臣这个无名词人.
来源:大河报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