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坚持与灵活的变通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会一成不变,中国有句古话,“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古,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即如果不通晓事物的变化,没有合乎实际的决策,绝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明智的人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求变,因循守旧、教条主义是为人处世的大敌。

南怀瑾认为,圣人不照搬古法,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即一个人即便有超人的才能,品行廉洁,但缺乏明智而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本领,那也是不行的。

孔子很明白随机应变的重要性。他认为,不循规蹈矩是他的一大优点。他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坚持非要这样做,也不坚持非要那样做,只要怎么做能符合道义就怎么做。孔子这句话强调的是,为人处世要灵活,善于变通,千万不能过分死板,墨守成规。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孔子说:“颜渊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回答说:“颜渊是爱人的人,我孔丘不如他。”

又问道:“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子贡是有口才的人,我孔丘不如他。”

又问道:“子路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子路是勇敢的人。我孔丘不如他。”

那人于是质问他说:“他们三个人都比您老先生贤,而他们都为您奔走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孔丘能爱人又能有原则,有口才有时又言语钝拙,行为勇敢有时能胆怯。但若拿他们三人的才能,换我孔丘的本领,我是不换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是有多面性的,所以,为人处世应该灵活求变。“仁”虽是爱人,但不能一味爱人,该有原则的时候就要有原则。“忍”的时候要能“忍”,“勇”的时候要能“勇”,而需要“怯”的时候就要“怯”。有的场合需要“辩”,有的场合则需要表现出“拙”。而人不能灵活求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则是愚蠢的人。

唐朝中叶,安禄山发动叛乱。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这一天来到了雍丘。著名将领张巡率领雍丘军民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守卫战坚持了40多天,城中的箭都已用完。张巡叫士兵们扎了一千多个草人,给草人穿上黑衣,系上绳子。晚上,叫士兵提着绳子把草人从城墙上慢慢放下去。围城的叛军以为是唐军偷越出城,一阵乱箭射去。等草人身上扎满了箭,士兵们再把草人拉上城来。这样反复好多次,得到了十几万支箭。

秘密泄露出去,叛军才知道张巡用了草人借箭的计策。又一天夜里,只见又有好多人从城上吊了下去。叛军将土都哈哈大笑,嘲笑张巡愚蠢。有个将领说:“张巡还想用草人来赚我们的箭呀,弟兄们,别上当啦!咱们不理它,让他们白等着吧!”

过了一阵子,有人报告城墙上的草人不见了。那个将领说:“咱们不射箭,张巡准是等得不耐烦,把草人收回去了。没事啦,大家都睡觉去吧。”谁知,夜深人静的时候,叛军驻地突然跑出一支唐军,向叛军兵营杀来。城里唐军也擂鼓呐喊,要杀出城来。而叛军将士早已进入梦乡,遭到这突然袭击,立刻大乱。叛军将领从睡梦中惊醒,以为是唐朝的增援大军杀来了,不敢抵抗,慌忙下令放火,把工事壁垒一齐烧毁,然后逃跑了。原来这又是张巡用的计。这次吊下城来的不是草人,是唐军的“敢死队”。“敢死队”下城以后就找地方埋伏起来,到深夜发动突然袭击,城里再呼应助威,好像增援大军从天而降。其实“敢死队”一共才500人。等叛军惊慌逃跑,“敢死队”和城里的唐军乘胜追杀十多里,取得大胜利,才收兵回城。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所以,生活中人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破除“思维定式”;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别人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式,灵活地处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

宋国有个人在一次耕田的时候,看见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了树,碰断了脖子死了。从此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不干活,守在树边,希望再碰到死兔子。此后他再没能得到兔子,但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也记录了一个故事,说明求变的重要性。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先派人在河水可以渡人的地方设立标志。不料河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这种情况,夜里依然循着标志渡河,被淹死的人有一千多个。士兵们惊皇失措,四处逃命,混乱得像城市的房屋倒塌下来一样。

吕不韦说,在他们早先设立标志的时候,本来可以从这里渡河。但后来水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水涨得多了,他们还是沿着没涨水时的标志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

精通谋略的人总是能够积极动脑,及时“制造”出急需的东西,以解燃眉之急。《围炉夜话》中指出:“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即说“不变”会致失败的道理。

北宋年间,朝廷遣能征惯战的将军狄青领兵南征。当时朝廷中主和、妥协派势力颇强,狄青所部亦有些将领怯战,有的甚至散播谣言,说什么“梦见神人指示,宋兵南征必败”。军中不少有迷信思想的官兵尽皆惶然,笃信此次南征“凶多吉少,难操胜券”,一时军心涣散。狄青虽一再训说:“我军乃正义之师,战必胜,攻必克。”无奈官兵迷信思想极重,收效甚微。

为此,狄青和几员心腹大将十分忧虑。大军途经桂林,适逢大雨滂沱,一连数天,乌云蔽日,无法行军。此时军中谣言更甚,均谓出师不利,天降凶雨,旨在回师……

一天黄昏,狄青带领几员偏将冒雨巡视,路经一座古庙,见冒雨进香占卜者不少,便进庙询问。庙中和尚说,“皆因此庙神佛灵验,有求必应,故终年拜佛占卜者络绎不绝。”

狄青听罢,心中顿生妙计。次日清晨,他全身披挂,领将士入庙拜佛,虔诚地供香跪拜后,便对将士们说:“本帅当众占卜一卦,欲知南征凶吉。”说毕,他请庙祝捧出百枚铜钱,说明一面涂红,一面涂黑,然后当众合掌祈祷:“狄青此次出兵南征,如能大获全胜,百枚铜钱当红面向上!”只见他将铜钱一掷,落地有声,果然尽皆红色。将士们惊异万分,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一时士气大振。狄青当即下令不准再动铜钱,以免冒犯神灵,同时令心腹将士取来百枚长钉,把铜钱钉牢在地,然后对全军说道:“此战必胜,乃上天助我!待班师之日,再谢神取钱吧!”

第二天雨过天晴,宋军士气高昂,直压边境。两军对阵,宋军将士无不奋勇当先,所向披靡,直把入侵者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乖乖地立下降书,自称永不敢再犯大宋边境。

宋军班师回朝,狄青高兴地带领一班将校到古庙谢神还愿,拔钉取钱时,一位偏将忽然惊呼:“奇怪,奇怪!这百枚铜钱怎么两面皆是红色?”

狄青哈哈大笑道:“此举绝非神灵,乃是本将军借神佛之灵,鼓士气也!”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狄将军私下和几位心腹将士暗将铜钱两面都涂成红色,故弄玄虚,利用将士们的迷信心理,化厌战情绪为勇战情绪,一鼓作气,最终战胜了侵略军。

南怀瑾认为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灵活性,这样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跟随着人们。人要养成求变和灵活变通的思维模式。当然“善变”绝非“乱变”,灵活不一定要违背道义和自然规律,“求变”和灵活变通一定要变得合理、变得有据、变得有效;同时灵活、求变也要符合现实状况,而不是不根据情况随意灵活,任意“求变”!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