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三国是全世界最喜欢研究别人的地方,在揣摩上意,察言观色,“读空气”方面的技术登峰造极。
这玩意还属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以外,流传最广的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往好了说就是投人所好,实际上呢,就是教人怎么做狗,怎么拍马屁,怎么做奴才,图的是怎么把别人舔舒服了,被赏个仨瓜俩枣
为了避免拍马屁拍到马蹄上,偷鸡不成蚀把米,就得研究拍马屁对象,了解他的喜好。比如有人要给秦始皇讲儒学,那他的书很快就会火,人还会入坑……
这就很尴尬。
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非常擅长研究别人。研究如何迎合对方心理,符合对方意图的语言和行动来恭维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成为了专门的学问。想上位者无不精通此道。
研究这一套的人相信:哪怕是不学无术,只要把关键人伺候好了,自然就得高官厚禄。现在管这个叫“情绪价值”。
这东西的毒害有多深呢,现在过去两千年了,其他地区的人类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登陆火星了,我们这片的年轻人,00后新生代,还在研究什么“高情商发言”,怎么敬酒,怎么说一些不容易被挑刺的场面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表里不一,口蜜腹剑在这里是褒义词,是要学习的技能……
兄弟们,姐妹们,人的时间是很少的,把宝贵的时间用于研究这些稀烂玩意,人是真的就完了。练这种东西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变成一个满嘴顺口溜的老油条子。
放弃去分析对方的动机,放弃琢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想做事,专注于研究自己就够了。
时代真的在发展了,过去舔关键人是因为资源大多集中在个别人手里,你去侍奉权力,还能得到一点甜处。比如过去国企真的分房,当舔狗还有点回报,现在生产过剩的一批,你舔出九龙纹鎏金雕花也没用,只会让人觉得你【下贱】。
而且,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当舔狗吗?
还记得钢丝球的花语吗?
没有人会尊重一条狗,尤其是舔狗。
人生短暂,你要真的想做出点事,不用管别人,就研究自己。
多少人自己都搞不明白,却天天研究怎么搞定别人,怎么让贵人相助,搞这些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弱,着实本末倒置。
想做事,就研究自己就够了。
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搞懂自己的真实需求,真实感受。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持续练习,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想象一下,你正在驾驶一辆高速行驶的特斯拉Model S,你的眼睛应该看向哪里?当然,是前方的路,而不是后视镜里的其他车辆。生活也是如此,我们的目标是前进,而不是回顾。我们的眼睛应该盯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不是不断地观察别人在做什么。
普通人更要聚焦自己
花最少的时间解决生存问题,剩下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挖掘自己的过程中。
只要能把自己搞清楚了,就能轻易超过90%的人。
大多数人都是行尸走肉,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他们三十岁就死了,只是七十岁才埋,中间的时间他们都在无意识地模仿别人的生活而已。
问问自己,你想活出自我,还是像他们那样苟延残喘?
靠别人的评价体系来定位自己,
改变不需要很艰难,不需要脱胎换骨,破茧重生,就是一点点地了解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鱼,那就去更广阔的大海成长,而不是在小溪里自叹自怜,
如果相信自己是个人物,就不要去做一些没有积累的事,而且去风口,去机会多的地方尝试
如果只想安静生活,那就远离压力大的地方,推出内卷,找寻自己生活的净土
人只有做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静,不然一生焦灼。
多研究自己,了解自己,最好找个本子把写下来:“我擅长什么”“我想要什么”“五年之后,我希望我自己在哪”
下笔的时候,人就会思考,思考就意味着开始探索自己。
答案就在你心中,但是你可能从未问过它
想清楚了就去做,哪怕一个小的开始。你不能一边心里想着要成为千万富翁,一边毫不动摇的进厂打螺丝,只因为你害怕会被别人嘲笑,你不内耗谁内耗?你活该被耗死。一边渴望甜蜜的感情,一边却害怕被拒绝,连人都不敢接触,那你活该单身到死?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不要花无谓的精力去分析对方的动机,对方是怎么想的,不重要,就算被骂了哪有怎么样?
人算什么东西?
不要把人生的定义权交给别人。
当你有一个梦想,不要浪费时间去琢磨别人怎么想。相反,你应该更多地研究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并全力以赴。
如果还是改不掉在意别人的毛病,阳明心学的三点理论,也许能够帮到你:
一:心即理,自我探索的奥秘
王阳明先生提出“心即理”,他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
这不仅是哲学上的思考,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种指导。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是宇宙中最深邃的星系,充满了未知和神秘。自我探索,就是一场星际旅行,我们要驾驶着自己的飞船,去探索那些未知的星域。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总是纠结于别人对他的看法,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我告诉他,你这就是在心外求理。你的内心,你的良知,就是你的天理。你不需要去别人那里寻找答案,答案就在你心里。你做得对与错,你都可以自己定义。
二:心外无物,专注自我的世界
王阳明先生还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叫作“心外无物”。他说,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什么世界
你的世界,是由你的内心所决定的。你的内心感觉和外界的物体是一体的,没有心就没有物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王阳明和友人一起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没有心外之物,可是这些花树在深山中总是自开自落,和你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回答:“当你没有看到此般花树时,花树与你的心一样处于沉寂之中,无所谓花,也无所谓心;现在你来看此花,此花的颜色才在你心中一时明白起来,可见,这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外界的一切,只有在我们内心有所触动时,才变得有意义。
三:致良知,自我成长的力量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中,还有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致良知”。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只不过是需要去重新认知,激活
每个人只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唤起并遵从最本初的内心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贤
发掘自己,实现自我成长,是对抗焦虑的良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但是,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开始致良知,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外在的,都是可以被我们内心的平和所克服的。
心静了,世界就是静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写公众号,从来不跟别人比阅读量,我只跟自己比,看自己有没有比昨天写得更好,有没有比上个月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样,我就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会因为外界的风吹草动而焦虑
最后,我想和大家聊聊现状。确实不好,这是共识,不过换个角度想,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这几年特殊情况,你不需要和别人比速度,你只需要和自己比进步。小步也是往前走
举个例子,当你开始做事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很多人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成功。”不要花时间听这些负面的声音,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改进。去学习你需要的,去做你该做的。只要脚踏实地,确保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就够了。
种子种在合适的地方,就一定长出来。前提是知道自己是颗什么种子。这就是我说的,要多研究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你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噪音的世界里,但记住,你的内心世界才是你真正的家园。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定义你,而是要通过自我研究来发现你真正的潜力。
所以,我的建议是:多研究自己,少琢磨别人。专注于你的梦想,你的激情,你的目标。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更加充实
当你老了,你会觉得:“诶嘿,这辈子还行”。
这就够了,你觉得呢?
来源: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