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乾隆帝

繁体

前言

多数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都是从影视剧中得到了,这也是一种普遍情况,把戏剧当成了历史,实际的清朝并非如此。就拿乾隆皇帝来说,在电视剧里都给整成什么了?花花公子、吃喝玩乐、泡妞、斗嘴,嬉皮笑脸。实际上的乾隆是个真正的铁血皇帝,历史皇帝中的最巅峰,在位时间最长,政治水平最高,运气最好,成就之大。乾隆皇帝铁面无情,心狠手辣,乾纲独断,武功盖世,对领土完整有着狂热般的信仰,在乾隆时期,真正的实现了汉代陈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剿灭准噶尔

准噶尔对清朝可以说是归顺反叛,再归顺再反叛,100年前从来没闲着。清准战争是一场平叛战争。准噶尔部是清朝的附属藩王。噶尔丹攻击同为蒙古喀尔喀部,喀尔喀向康熙求援,清准在乌兰布通对阵。乌兰布通就在赤峰克什克腾旗,离北京只有400多公里。这一战康熙御驾亲征,战况惨烈,康熙亲舅舅佟国纲阵亡,最终噶尔丹力不能支选择撤军。1696年康熙率三路大军追击噶尔丹至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宗莫德)进行战略决战,噶尔丹大败死伤众多,逃亡一年后病死,由此解决了准噶尔的边患问题,成功阻止了准噶尔的东进,又将喀尔喀蒙古并入版图实控。

铁血乾隆帝

1717准噶尔伊犁河谷出发,攻占拉萨,杀拉藏汗,拉藏汗是和卫拉特蒙古硕特部头领,是清朝的藩属,这等于还是向清朝开战。康熙57年(1718)六月,策妄阿喇布坦假意上奏悔过,表示从西藏撤军。康熙帝派军4000青海入藏接管。准噶尔军佯装退却,将精兵埋伏于喀喇乌苏河一带,派人欺骗清军入藏。中了埋伏的清军全部阵亡。1720年,康熙59年,康熙抵住整个朝廷的反对压力再次派十四子胤禵统兵征西藏,最终驱逐了准噶尔军。

1727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最强时拥有炮兵8万人。清雍正九年(1731年)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清准对峙到了雍正时代1732年七月,噶尔丹策零出兵杭爱山,战争再次爆发,噶尔丹策零大败,因马尔赛未加配合才得以逃脱。雍正帝怒斩马尔赛,错过剿灭准噶尔的最佳机会。1734年,由于战争花费巨大,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进入了二十年和平时期。这二十年乾隆励精图治,而准噶尔江河日下。

乾隆年间准噶尔爆发大瘟疫,内部斗争激烈,阿睦尔撒纳投降。乾隆思来想去,剿灭准噶尔的历史机会来了,一定要把握住,如果这次错过,再过几年准噶尔就缓过来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次机会乾隆敏锐的捕捉到,如果乾隆没把这件事办了,历史上就再无人能办了,准噶尔的地盘极大的可能被沙俄收入囊中,历史将全部被改写。乾隆铁了心的要出兵剿灭准噶尔,结果满朝文武无人赞成,觉得没有必要打……只有乾隆的妻弟傅恒一人支持。

乾隆原话:“此前数十年未了之局,朕再三思维,有不得不办之势”。

一些大臣说用兵几千里之外的西域是穷兵黩武,耗费之巨,消耗国力民脂民膏。乾隆不为所动,决心出兵,乾隆说别国领土我一寸不占,我国领土一分不让,犯我者,必出天兵以宣国威。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天朝领土,祖宗领土不可丢。

永绝后患

1755年,准噶尔内乱,绰罗斯·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内部争权,达瓦齐发兵将其击败,阿睦尔撒纳被迫逃跑求庇于乾隆帝,给乾隆当线人和平准向导。乾隆两路大军进军准噶尔平叛达瓦齐。达瓦齐不堪一击,三个月就被清军击败,达瓦齐本人被俘押到北京圈禁。1774年乾隆释放绰罗斯·达瓦齐,授封为准噶尔亲王,后在北京去世。

铁血乾隆帝

平定达瓦齐以后阿睦尔撒纳露出狐狸尾巴,他投降清的主要目的是借清军干掉对手达瓦齐,现在目的达到了,他的准噶尔大汗梦就开始下一步了。乾隆封他双亲王待遇,还不满足,蓄谋反叛,想把准噶尔汗国变成类似朝鲜的藩属国,脱离大清实控。

乾隆的情报网已经捕获阿睦尔撒纳要反叛的消息和证据,乾隆召阿睦尔撒纳去热河觐见,令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押送进京。阿睦尔撒纳半路跑了。乾隆闻讯暴跳如雷,问罪额琳沁多尔济,要把他凌迟处死。额琳沁多尔济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黄金家族,所有喀尔喀上层贵族全部向乾隆救情,要求饶恕额琳沁多尔济,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处死黄金家族子孙的先例。

乾隆反问因为是黄金家族就可以免死,这是什么狗屁逻辑?我爱新觉罗家族延误军机一样得死,你黄金家族算啥,鉴于为了稳定喀尔喀蒙古贵族的情绪,把凌迟改为赐自尽,体面一些。额琳沁多尔济被乾隆逼死以后,整个喀尔喀贵族乱成一锅粥。唐努乌梁海的喀尔喀头领青衮扎布公开叛乱,这就发生了著名的撤驿之变。

撤驿之变是在青衮扎布等喀尔喀贵族的叛乱之下清朝在西北边陲的驿站全部瘫痪,当时驿站的主要成员都是喀尔喀部控制。撤驿之变发生后,乾隆立即派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内蒙活佛)出使说服哲布尊丹巴(外蒙活佛)不要支持青衮扎卜,同时大加犒赏喀尔喀贵族,只要不支持青衮扎卜就既往不咎。撤驿之变迅速平定,青衮扎卜想逃亡沙俄,在边境被抓获押回京处死。

撤驿之变后,乾隆为强化对喀尔喀的控制,不准哲布尊丹巴(外蒙活佛)在喀尔喀地区(外蒙)转世……活佛转世必须受到朝廷的认可,否则为非法转世。

斩首行动

平定达瓦齐之后,撤驿之变很快被平息,青衮咱卜被正法,乾隆的下一步是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当时乾隆认为,西域初定,战乱数年,清军得胜后就班师回朝,只留下少量的驻军,这样会让当地的准噶尔贵族们心安一些。但这只是乾隆的一厢情愿而已。阿睦尔撒纳是班第的副手,清军主力撤退后,阿睦尔撒纳发动了叛乱,班第等几百人在撤出伊犁时被准噶尔叛军包围,自刎殉国。乾隆再怒……

1756年乾隆21年,乾隆备好兵马钱粮,兵分两路开进伊犁。面对清军的强大军事压力,这期间阿睦尔撒纳两次向乾隆投降,等清军走了有了喘息之机后又两次反叛,导致清军一年之内大军反复调动,颗粒无收。如此反复无常,乾隆失去了最后的耐心。我给你这么多机会,给你这么大的好处,你把我乾隆当傻子耍??一个字,灭。这次绝不留情,不再给阿睦尔撒纳任何机会,永绝后患。实话讲,乾隆做到这份上,已经仁至义尽了。

铁血乾隆帝

至此,有清一朝最能打的将军上场了,乌雅·兆惠,一个很多人完全陌生的名字,而他的武功和功绩,足以彪炳史册。此次征阿睦尔撒纳是乌雅·兆惠是第一次以将军身份出征,以前他都是文职。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兆惠便是这样一个善战者。随后几年中,兆惠在西域战场经过多次残酷的战役,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最终全面收复新疆。兆惠在中原中断对新疆控制1000年以后彻底平定了新疆的叛乱势力,完成中华大一统的伟业。至此新疆回到祖国怀抱,并完成历史性的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永固疆域。

在决定对阿睦尔撒纳进行斩首行动以后,乾隆写了一首小诗以明志。

昔有傅介子,手斩楼兰头。

通权建殊绩,芳名播千秋。

这个傅介子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进行跨国斩首行动的人物,楼兰王对汉朝不敬,勾结匈奴不听话,有点三心二意,两头押宝的意思。傅介子自作主张,出使楼兰,号称给他们送金银财宝去了。在楼兰王宴请傅介子一行人等的宴会上,傅介子对楼兰王说,我有点事跟你说,咱们这边聊下,然后一个胳膊扼住楼兰王的脖子,另一只手掏出匕首,噗呲噗呲,几刀下去楼兰王就倒在血泊之中了。傅介子属于历史上的著名狠人,带了十几个人把国王直接杀了,还能全身而退,重新立了一个新王。这操作,美国看了都得直呼内行。

铁血乾隆帝

乾隆对对阿睦尔撒纳就要进行傅介子式的斩首。大小和卓背后是奥斯曼等中东势力,阿睦尔撒纳背后是沙俄势力,阿睦尔撒纳看乾隆这次来真的了,知道大事不妙,跑到了哈萨克去了。阿睦尔撒纳开始联系沙俄,永远臣服俄国为条件,要求俄国承认他为厄鲁特总汗,并在额尔齐斯河与斋桑泊之间修建要塞,以防清军进攻。清军大军直入开进哈萨克,开始地毯式的搜索,哈萨克国王一脸懵逼,还得表现出非常配合,生怕天威难测,遭了雷劈。阿睦尔撒纳知道在哈萨克是死路一条,最后逃往沙俄。但两个月后就病死了。这次斩首行动也就结束。乾隆彻底平定了阿睦尔撒纳的反叛。全面收复新疆,剩下最后一块硬骨头,大小和卓。

大小和卓

乾隆为啥对大小和卓掉以轻心,主要是没想到他们能反。准噶尔汗国多么强大,与大清僵持70年都被彻底剿灭,你大小和卓不照照镜子?人家就是不照镜子,刚从监狱放出来就造反。

大小和卓是亲哥俩,当地贵族,大小和卓一家子就一直被准噶尔汗绰罗斯·达瓦齐囚禁。乾隆平定准噶尔以后就把这哥俩给放了,让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大小和卓刚被放时候只有30来个人,投奔清朝,哭的梨花带雨的说达瓦齐怎么虐待他们。乾隆念其可怜楚楚,有一点影响力,允许他们回老家发展,为当地百姓造福。

西域一直是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及中东文明的混杂地,两千年来战乱不断,大漠孤烟,长河日落,见证了多少历史的悲歌。最终于1759年走投无路的大小和卓逃到巴达赫尚(今阿富汗),巴达赫尚迫于清军的军事压力,其头领素勒坦沙杀死大小和卓并将尸体交给乾隆。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这在历史书上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乾隆时期奠定中国的版图”,背后有无数的血泪。

后来杀死大小和卓的素勒坦沙受到了中亚宗教势力的攻击,向乾隆请求军事援助,但乾隆搪塞过去了。乾隆解决了西域问题后,立刻休养生息,乾隆认为消化藏蒙疆就够自己喝一壶的了,不可能再贪大了,阿富汗哈萨克等地的事务,中亚地区的局势他就不管了。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后把小和卓呼吉占的头盖骨做成了法器嘎巴啦碗,放在宫里当玩具。

收复西域以后特意起名“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派人到新疆四处找汉唐时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以证明这块土地是“自古以来”。阿睦尔撒纳失败叛逃到沙俄,乾隆通过外交手段软硬兼施逼迫叶卡捷琳娜二世最终阿睦尔撒纳的尸体交了出来,与沙俄签订了相当于引渡条约。乾隆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阿睦尔撒纳活着,准噶尔的事就不算完。叶卡捷琳娜最终不得不交出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并大骂乾隆野蛮,连尸体都不放过。

1635年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从此成为名义上的清朝藩属。顺治三年(1646年),卫拉特各部(包括准噶尔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确定了主权关系,开启了对西藏新疆从外藩到实控的历史进程。再往上追溯就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帝国夺取河西、陇右,将西域和唐朝本土隔绝,历时四十余年侵攻,攻陷龟兹等安西四镇。到公元807年,吐鲁番帝国全部实际控新疆。从此,西域地区脱离中原王朝一千余年。直到1755年乾隆彻底荡平新疆反叛势力准噶尔。平定准噶尔前后用时70多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才完成。

清缅战争

清缅之战爱将富察·明瑞被围战死,参赞大臣额尔登额却畏缩不前,在乾隆数次命令之下依然按兵不动,未能及时救援明瑞军,额尔登额被乾隆抓回北京,直接凌迟处死,以解心头之恨。缅甸战争开局不利,气得乾隆暴跳如雷,大吼大叫老子有的是钱,一定要打垮缅甸。

清缅之战打了7年,第四次乾隆调集帝国精锐,索伦兵就给了3000人,基本上是索伦族全押上了。最终虽未达到准噶尔的效果,但对缅甸造成了沉重打击,收复明朝丢掉的西双版纳地区进行实控。缅甸王朝称臣纳贡,暹罗国崛起,打断了缅甸贡榜王朝统一东南亚的进程。缅甸是热带雨林,清乾隆时期的国力,军力都是巅峰状态,依然不能在热带雨林获得绝对优势,实占控制。这一点从后来的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也能看得出来,东南亚这块破地方没有并入中华文明的版图,实在是难啃的骨头,食之无肉,硬打划不来。

清缅战争直接改变了中南半岛的历史进程,缅甸中南半岛霸主地位被大幅削弱,暹罗因此而复国。此役清军取得了缅甸的臣服,收复了万历年间被缅甸掠夺的孟养、木邦、蛮暮(蛮莫)等土司,但清军损失惨重,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傅恒亦染病卧床。缅甸也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由此建立了绵延二百多年的睦邻关系。缅甸战后十年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

东归英雄传

乾隆时期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很少被人提及,土尔扈特部东归,这件事把沙俄气炸了,叶卡捷琳娜干跳脚,大骂乾隆是鞑靼野人。

土扈特部在明朝时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明末被准噶尔给打跑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经过几代努力创建土尔扈特汗国。

18世纪中页,沙俄在欧洲东部扩张侵略波兰,爆发第五次俄土战争。由于战争的巨大军需,沙俄对土扈特部横征暴敛,强制征兵,导致土扈特部族群的强烈不满。沙俄把土扈特当奴隶一样对待,与之相反的是,中原王朝一直对土扈特礼遇有加,书信往来,常派使团看望。

土尔扈特贵族们面对沙俄日益增强的压迫,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汗国与沙俄武装力量悬殊,公开对抗必遭来灭国之患,全盘接受,则有族灭的危机。沙俄逼土扈特交出王储和300名贵族当人质,新仇旧恨之下,土扈特首领渥巴锡决定东迁,重返故土。

铁血乾隆帝

一面是沙俄的残酷压榨,一面是清朝政府的友好,在清朝灭掉准噶尔以后,土尔扈特曾经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存在了,回到祖国怀抱的时机已经成熟。于1770年发动东归起义。

渥巴锡指挥的一支精锐部队突袭沙俄派驻的杜丁大尉兵营,灭杜丁大尉驻军之后,又歼灭了基申斯科夫上校派出增援杜丁大尉的援军,接着便分兵袭击了附近的一些俄国城镇。渥巴锡带头点燃了自己木制的宫殿,随行的土尔扈特人抛弃了所有不方便携带的物品,以破釜沉舟的悲壮义举,展现出他们一去不复返,从此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由于武装起义事发突然,沙俄当局未及调动兵力进行镇压和阻截。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强制要求土尔扈特人返回伏尔加河流域,下令俄军全力追击和堵截土尔扈特的东返队伍,随后又命臣服沙俄的哈萨克人参与堵截。

土尔扈特东归是一个汗国的迁移,是当时沙俄内部的矛盾,清朝政府并不知情,收到东归的消息以后清廷内部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到底是接受安置土尔扈特,还是把他们挡回去,避免引火烧身。当时很多大臣持拒绝态度,这事百害无利,本来土尔扈特就是独立汗国,早已与清没有从属关系,并且是沙俄的所属,引来土尔扈特可能导致准噶尔式的养虎为患,还需要大量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另一方面沙俄军力强大,导致不必要的战争,清朝也没有胜算。

最终乾隆乾纲独断一锤定音:既然土尔扈特部前来归顺,就该接纳,而不能因为害怕发生事端而拒绝他们,那样有失天国上朝的威仪,损国家形象。所以决定对土尔扈特部接纳安置。

乾隆:“若今之土尔扈特,携全部,舍异域,投诚向化,跋涉万里而来,是归顺非归降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朕意亦如是而已矣。岂其尽天所覆,至于海隅,必欲悉主悉臣,为我仆属哉?而兹土尔扈特之归顺,则实为天与人归”。

为了震慑沙俄追兵,乾隆命清军在边境搞了一次军事学习,追击的沙俄军队见此阵势不敢前行。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771年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部队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来相迎的清军相遇。7月16日清军总管伊昌阿、硕通在伊犁河畔会见了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以及土尔扈特的主力部队和家属。7月24日,抵达伊犁。参赞大臣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乾隆帝的旨意,并转交了乾隆皇帝颁给渥巴锡敕书,渥巴锡等人向乾隆进献“七宝刀”、“银鞘刀”外,还有弓箭、腰刀、手枪,钟表等物多件。

在土尔扈特部刚刚到达伊犁时,俄罗斯就通过外交手段交涉清政府,要求其不能接受土尔扈特部进入国境,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命人回复沙皇:“此等厄鲁特因在尔处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泽,投奔大清实属诚心归附,大皇帝施恩,将其户口、属众分别指地而居,各自获得安生之所”。谁知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又提出了交涉,威胁乾隆若是不将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就不惜发动战争,乾隆皇帝听到俄罗斯的这种话语勃然大怒,立即回复:“尔等若要追索伊(土尔扈特)等,可于俄罗斯境内追索之,我等绝不干预,然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清朝,叶卡捷琳娜权衡再三,生吞了这口恶气,选择息事宁人。

土尔特大部东归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第一时间将未迁徙的土尔扈特人划入阿斯特拉罕省,并将不服从沙俄命令的部众,统统被流放至西伯利亚。这些未能东归的土尔扈特人,被俄国人称为“卡尔梅克人”。

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最后只剩下几万人到达中国。

有人说土尔扈特是东征不成改成东归的,这样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就土尔扈特那几万人有什么胆量东征刚刚统一漠北的大清帝国?土尔扈特东归入境以后直接交了兵权,没有任何含糊,没发生任何矛盾,可见是诚心回归故土,心在中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以其雄伟悲壮震惊世界。土尔扈特一个民族,一个汗国,从一个国家归顺另一个国家,历史罕有。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土尔扈特部东归,乾隆在政治外交上获得巨大的成功,有力的维护了中央帝国王朝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硬的回击了沙俄的无理要求,安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情绪,强化对清廷的认可和忠心。同时乾隆对土尔扈特部东归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避免准噶尔顺了反,反了归的政治悲剧。

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如意算盘是准噶尔被剿灭,伊犁地区水草丰美,回归故土的名声和占据大片草原的好处一个不少。但入境以后清军就严阵以待,远超土尔扈特部的预计,占据伊犁自立为王朝贡的计划泡汤,伊犁将军直接接管了土尔扈特部众的行程和军需,所有物资皆纳入清军管辖。

一方面乾隆对来归顺的土尔扈特部众赈济,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清廷就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多地调集了20余万马牛羊、4万余袋米面等粮食、2万余封茶、5万余件羊裘、6万多件棉衣等物资。这些物资对于山穷水尽的土尔扈特部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顺利地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也使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

另一方面以“众建分其势”的手段消除可能出现的割据隐患,加强了对部落的管理。一开始乾隆想直接分化设置盟旗,但遭到土尔扈特的反对,为了缓和矛盾,决定先从地域上将他们隔开安置,“断其合力”,俟安定之后再行编旗设盟,而此方案为后面编旗设盟的施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了防范部落高层串通作乱,地域上的分散安置自然成为清朝筹办的首重任务,此举意在使他们之间相互远隔、不能互通消息。清朝在完成了初步指地安置后,就筹划各处驻扎大臣就近兼管之事,即各地驻扎大臣就近兼管各游牧,寻常事务自行处理,重大事务则与伊犁将军商定办理,伊犁将军总统各部。

随着各部落驻扎完毕,乾隆三十八年1773渥巴锡所属游牧移居珠勒都斯(巴音布鲁克草原),各王公所属分居天山南北,互不相连,此为编旗设盟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在渥巴锡去世前清朝再次酝酿编旗设盟之事。

乾隆四十年(1775)清朝实现了对土尔扈特部的扎萨克制改造,各路地域上相互远隔、行政上互不统属,“众建而分其势”的政策最终在全体蒙古部族中得以实现。

事实上是各有算盘,但宣传上,当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回归,这一点毋庸置疑,论迹不论心,土尔扈特东归是铁一样的事实,东归之后再也没有搞事情也是事实,但这其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乾隆帝强大的政治手腕,用四年时间完全消化了东归来的十万土尔扈特人,从此中华民族又多了一员。

奠基中华

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不是充话费送的,每一寸都是打出来的。满清皇族是非常尚武的,八旗兵的战力非常强悍,八旗军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多民族混合联军,主力八旗是汉族、满族、蒙族的混合兵种,还包括索伦兵等特种突击部队,清朝前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中华秋海棠的疆域是农耕文明的最完美形态。

铁血乾隆帝

八旗核心兵种纯粹是消耗光的,打没的,清朝皇室为了实现政治报复以及维护这个历史上空前面积的中央帝国,耗尽了自己的核心基本盘,等到太平天国崛起时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了,无人可用,僧格林沁一死,满清皇室的最后一支铁杆武装力量消失了。在那之后清皇室就一直在出让权益维持统治,表现上是卖国,实际上是卖皇权,因为不仅卖给外国人,还卖给汉人,要不然湘军淮军北洋是怎么起来的,卖皇权以维持统治才有机会崛起,包括革命党也是,革命党人也是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的产物。

清朝皇室的尚武是骨子里的,从关外游牧民族那种残酷的生存环境里带来的,入关以后也没快速堕落,仍然非常的拼,直到乾隆之后,嘉庆道光一个比一个软,家底也打没了,满人也被同化完了。

从就入关了以后说,康熙一朝6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三次,御驾亲征,皇帝自己亲自上前线,历史上除了开国皇帝外,还有多少敢御驾亲征的,用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入犯乌珠穆沁发动叛乱,康熙亲征,此战康熙舅舅佟国纲阵亡。

和通泊之战清军损失惨重,参战的一万余人中,死伤就达七千余人,战损比例超过七成。其中,有14位八旗高级将领战死或自杀,北京八旗共计阵亡4583人,包括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巴赛和鳌拜的孙子一等超武公达福等高级将领。一时间,北京八旗家家披麻带孝。

乾隆时期,乾隆小舅子富察·傅恒作战受伤病死在缅甸战场。乾隆妻侄富察·明瑞战死在缅甸战场。遏必隆之子乾隆亲戚钮祜禄·阿里衮病死行军途中。遏必隆儿子的钮钴禄·讷亲战败赐死。张广泗贻误战机斩首。乾隆表舅佟佳·庆复贻误战机赐死。伊尔根觉罗·阿尔泰因作战不利被赐死。博尔济吉特·班第被包围自杀。乾隆妻侄福康安病死军中。皇亲国戚国级大佬都这么消耗,更别提普通八旗兵的损耗了。

要从民族融合和领土贡献上看,清朝的功劳真的是大,中华民族的形成,新中国的国家基本盘,本质上讲都是清朝的底子。清朝是一个领土积极扩张的朝代,从顺治入关到康雍乾三朝,把原本明朝两京十三省的地盘,硬是打成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巨无霸。清朝的领土扩张简单粗暴,不服就打。

清朝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肇始,中华民族概念的雏形,今天的56个民族融合主要是清朝时期完成的。清朝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民族结构和地缘政治。清朝是我们现在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领土合法性的来源。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十全是指的十次战争:

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乾隆二十年(175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三十年(1765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缅战争

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事件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安南之役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

就拿准噶尔之战来说,乾隆硬是将准噶尔汗国变成了准噶尔盆地,把失去中原统治1000多年的新疆地区征服,这等功劳,历史罕见。

铁血乾隆帝

乾隆的十全武功,十次战争,没有一次是得到了朝臣赞成的,全是乾纲独断,一意孤行,顶着满朝文武的巨大压力维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乾隆时期死的亲信特别多,因为领军打仗的都是自己的亲戚亲王和小舅子,以至于帝国精锐在连年的征战中消耗殆尽。地主官僚集团们当然不愿意打仗,打仗怎么还赚钱,你要去打他们也不拦着,最后打光了嫡系,地主官僚不就上位了。还会说风凉话,苦寒之地,不要也罢。

乾隆铁血还在于铁面无情,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什么人,打了败仗绝对军法处置,绝不留情。官僚们不愿意打仗也是怕输,在乾隆朝,清朝贵族要领兵打仗,赢了加官进爵,战败你就自杀殉国,回来也基本是死路一条,懂事儿的就别麻烦乾隆亲自动手。

乾隆晚年也没闲着,尼泊尔不服,那就揍,两次廓尔喀之战彻底把尼泊尔打服,那战是在喜马拉雅山上打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直接打到尼泊尔首都,尼泊尔贵族投降。此战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抵御了西方国家借道尼泊尔干预西藏。经过了这场战争,廓尔喀的势力受到削弱,之前被其所灭的锡金也得以复国。

顺治带着东北入中原,康熙收复了台湾有效统治西藏击败沙俄收海参威,雍正改土归流有效统治了西南,乾隆征服准噶尔并把他们从文明中抹去,将内蒙新疆纳入版图实际统治。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大一统基础,汉朝击败匈奴给中原文明打开生存空间,唐朝将汉文明推向巅峰,然后宋明在不断的衰落中,清朝出现,完成了东亚文明整合的重要一步,给现代中国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可以说清朝燃烧了自己成就了新中国。所有名垂青史的朝代都是锐意进取的,不断的给国家扩展生存空间,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朝代,拓展中华生存空间的,功劳最大的无非汉唐清。

来源:红点评论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