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繁体

1.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4.  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5. 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6.  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7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8. 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了。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ìng)巧。”意思是说:人平时不要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说话的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9.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智慧小语】: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妄加揣测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10. 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11.  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有人劝他:“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

【智慧小语】:官员有官员的德相,贤士有贤士的德相,圣人也有圣人的德相。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赞叹自己的老师具有五种美德——“温良恭俭让”。子夏也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来有三种变化:真实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又觉得他很严厉。

12.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爱不释手。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一旦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深渊。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13.  上善若水

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

孔子回答:“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姿势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义’;水势盛大,永没有穷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到很深的溪谷也毫无惧色,这如同是'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满之后,不需用什么刮平,自然平正、端正,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不变其志,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它流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性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

【智慧小语】: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像水一样,利益万物而无所争。孔子于最平常的水中,便能得到智慧的启迪,从水的不同形态中,就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他将万物当成了自己的老师,于是时时处处便有所启发。怀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才能开启智慧,在生活中领悟真理。

14.  神来之笔

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

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

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了几下,可是苍蝇并没有飞走。他很是疑惑,再仔细一看,方知是曹不兴画上去的,忍不住赞道:“好!实乃神来之笔。”

【智慧小语】: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是坏事,却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同而变成了好事。所以,问题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坏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呢!

15.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孔子说:“我死以后,子夏的学问会越来越好,子贡的学问却会退步。”曾子疑惑地问:“为什么呢?”

孔子道:“子夏喜欢与比他贤德的人在一起,而子贡却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了解他的儿子,可以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不了解君主,可看他所任用的人;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土质如何,看那儿长出的草木状况便可知道。所以说,跟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长满香花草的房子里,时间久了之后,也不觉得香了,因为已经与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走进出售鲍鱼的店里,时间久了,也不觉得臭了,因为也被它同化了。朱砂放的地方,往往会变成红色;而贮藏漆的地方,就变成了黑色。因此,君子必然谨慎地选择与自己在一起的人。”

【智慧小语】:选择朋友,对我们的一生至关重要。如何选择好的朋友,《论语》中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的朋友,宽厚仁恕的朋友,博学广识的朋友,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16.  上行下效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在地上,深深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是大臣们不贤。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有句话说'上行下效’。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ò)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听不进批评而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呢?”

齐景公闻言豁然开朗。

【智慧小语】: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17.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有一次,子贡参观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礼,回来后拜见孔夫子,孔夫子于是问子贡说:“你觉得快乐吗?”

子贡答道:“一国的人都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

孔子微笑着说:“百日的劳苦,一天的欢乐,这是君主的恩泽,不是你所能了解的。每日紧张劳苦却不休息,就连文王、武王也办不到;而只放逸享乐却不努力,文王和武王也是不做的。能够劳逸结合,有紧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

【智慧小语】:《格言联璧》说:“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倘若我们懂得劳逸结合,松紧有度,不但不会荒废时光,身心也不至于过度疲劳。珍爱生命当从和谐身心开始。

18.  生花妙笔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道:“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我找到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智慧小语】:梅花香自苦寒来,生花妙笔得成于一个“勤”字。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19.  孺子可教

《史记·留侯世家》中讲了一个张良敬老的故事。张良,原姓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大恨。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遭到通缉,于是张良就改名换姓,逃到下邳(pī)躲藏。

一天,张良悠闲地在下邳桥上散步,有一位穿着粗麻衣服的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张良心下纳闷,紧接着听到老人喊他:“小子,去给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非常恼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纪大了,便忍气吞声地到桥下捡鞋。鞋捡上来了,没想到老人又冲着张良伸出脚,说:“给我穿上鞋!”张良心想:好人做到底,既然已帮他把鞋捡上来了,也就跪着替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站起身大笑而去。张良感到惊讶,目送老人离去。老人离开了约一里远,又返回来说:“真是孺子可教啊!五天后天一亮在此地等我。”张良心想这老者是个奇人,必有来历,于是恭恭敬敬地答应下来。

五天后的黎明,张良依约前往。但老人已先等在那里了,他生气地说:“跟老人家有约,却迟到了,五天后同一时间,你再来这里。”又过了五天,公鸡刚啼叫,张良就赶紧穿衣出发,等到桥头一看,老人还是先到了。老者十分气愤,对张良说:“又迟到了,五天后你再来。”五天后,还没到半夜张良就到桥头等候。不久,老人也来了,见张良早他到达,很高兴,说:“年轻人就该这样。”随即拿出一本书,说:“这本书读了就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十年后就可以发迹。十三年后,年轻人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没有再说其它话就离开了,从此以后张良没有再见过这位老人。等天亮一看,原来老人送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就常常研读它。

相传《太公兵法》是姜子牙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后所写的兵书。张良后来果真利用书中的兵法,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

【智慧小语】:张良的敬老尊贤与持之以恒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了信任与赏识,也正因为他怀着恭敬之心去研读老者所授之书,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精髓,并因此受益。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20.  两人一心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手了。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还有琐,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琐饥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螃蟹回来以后,琐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为有了巢穴而安,谁也离不开谁。不知你们听说过蟨(jué)鼠没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óng)卭岠(jù)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时卭卭岠虚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难,卭卭岠虚则背着蟨鼠逃跑,它们也是相互依赖的。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起来相互啄咬,其中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北方还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不可分离。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很相似,'比肩人’是通过形体、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言归于好。

【智慧小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朋友之间应相互宽容体谅。只有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21. 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22.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23.  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24. 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查(zhā)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干粮,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说: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25. 黄州菊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地道歉认错。

【智慧小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每个人其实都是渺小的。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

26. 石崇斗富

在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只好认输,两只脚抹油走人,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举,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一个人只要品学兼优,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他虽然家境贫穷,可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孔子教他一种道理,他马上就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孔子对他寄予厚望,但可惜他32岁就死了。对于颜回的德行,孔子曾赞叹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吃饭时用一节竹筒当碗,喝水时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极为简陋的巷子里,别人看他那么贫穷,都替他忧愁,可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非常达观。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说:如果品德、学问和才艺方面不如人,就应该自我勉励,努力赶上,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心。但物质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即使自己生活比较贫寒,衣服、饮食、房屋、财富等不如别人,心里也没必要忧愁。

27. 对症下药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

【智慧小语】:智者对不同的人,所作的调教截然不同。就算他们犯的错误观点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样,但也因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异。因此,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国学经典故事30个(给孩子收藏)

28. 不食周粟

商朝末年,位于今河北东部的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夷,小儿子叫叔齐。孤竹国君在位时,喜欢小儿子叔齐,临死前立下遗嘱让叔齐继承王位。

国君死后,叔齐觉得自己比伯夷小,不愿意违背立嫡长子为王的规矩,坚持要让位给哥哥伯夷。伯夷说:“立你为国君,是父亲的意思,我怎么能接受呢?”两人互相推让,都不愿做国君。为了让弟弟安下心来做国君,伯夷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哥哥出走后,叔齐也离开了王宫,四处寻找哥哥。

两人团聚后,决定不再回孤竹国。听说西伯昌(即周文王)比较尊老敬老,兄弟俩便一起投奔周朝,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继位后的周武王扩充兵力,还来不及埋葬父亲,就用车载着周文王的遗像,前去讨伐商纣王。

当周朝的军队进军到今孟津地带时,伯夷叔齐瞅机会跑上去,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苦苦劝谏说:“父亲死后不埋葬,反而兴兵讨伐,说得上孝道吗?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王,说得上仁慈吗?”武王的将士听后,非常生气,拔出剑来要杀他们,幸被姜太公制止。姜太公说:“这是两个讲道德的人。”他叫士兵把他俩扶开,并要求将士不要为难他们。

周武王平定商朝之后,天下一统为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两人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

兄弟两个离开周朝的统治区,到一个叫首阳山的地方隐居下来,靠采集山上的薇菜充饥。一位妇人看到他们后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现在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二人一听,心想,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决定绝食等死,临死之际,他们还唱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登上西山啊,采摘蕨菜。用暴虐代替暴虐啊,不知道谁是谁非?神农、虞舜、夏禹的盛世,忽然间都已消逝无迹,我们将依靠谁?往哪里啊往哪里?生命就这般衰微!

【智慧小语】:从世间上看,有些人为了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寂天论师谆谆告诫我们:宁可无有利养而当下死亡,也不能通过邪命养活,倘若陷入这样的处境,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

29.  周处除三害

三国时有个人叫周处,他在义兴非常出名。当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因为他个子比较高,从小就死了父亲,没有读书的机会,人很野蛮,动辄就用拳头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这三者一起危害百姓,当地称之为"三大祸害"。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希望三个祸害通过内战互相残杀。于是周处立即杀了猛虎,又下河去斩蛟龙。周处同蛟龙一起搏斗,三天三夜都没有出来,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死了,高兴地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蛟龙后,从水中出来了,听说乡人为自己已死而庆贺,方知大家把他当作祸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后来他寻访有修养的名人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最终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智慧小语】: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一个人首先应该知惭有愧,方能悔过自新。有愧即是指对那些下劣诸辈及其所行之恶劣事情,生起极大的忧愁心与厌烦心

30. 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

他们俩曾经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只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绝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力劝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智慧小语】:心胸狭窄、智慧薄劣的人常常会辨别这是朋友那是敌人。智者却一视同仁,慈悲一切众生,因为朋友和敌人两者之间谁有利益还不一定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任正非:中国教育系统对小孩要宽容些 快乐远超死记硬背、金钱…

    快科技11月2日消息,近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孩一定要快乐,希望教育系统能对小孩要宽容些。当被问及对下一代的教育,就当前的教育体制应该做哪些改革?任正非认为小...
  • 《幼学琼林》一语封神的22个名句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有...
  • 为什么国人大都是运用辩证法的高手?

    中国人到底讲不讲逻辑?中国人到底讲不讲逻辑,这个问题,争论一直很大。特别是在讨论一些敏感话题时,争到最后,有一方就会指责另一方,说他们不讲逻辑,言下之意,你不讲逻...
  • 一百幅书香门第经典对联,百读不厌,值得珍藏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
  • 为什么中国文化可以引领人类的未来

    为什么中国文化可以引领人类的未来

    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文化为何能长盛不衰不间断有文化必有哲学。文化有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理念层次保存的是无形而重要的理想和观念,通常展现在文学、艺术、宗教和哲...
  • 千古家训名篇:王昶《家戒 / 戒子文》

    《家戒》,也称为《戒子文》,是魏晋时期王昶创作的一篇古代文章,其中的“十其”被世人广为称道,载入史册。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议论贵无贬,其尽...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
  • 骂儒家就是数典忘祖

    一张口就骂儒家的人,不客气地说,就是数典忘祖忘恩负义,就是丧心病狂没有良心。很多人会认为这样说未免情绪化,其实不然,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事实:第一,儒家是中国...
  • 危言耸听?还是醒世恒言?郑永年教授:短视频或令中国面临全面弱智时代

    网上流传着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一段语录:“中国很快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因为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
  • 古人总结的充满智慧的300条人生哲理,值得收藏!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
  • 冯天瑜|“中国”“中华民族”语义的历史生成

    一、“中国”:古今演绎作为我们伟大祖国国名的“中国”,迄今已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中国”的语义生成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一个曲折流变的过程:语义从古代的...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