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繁体

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关陇集团”这个概念是由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首先提出来的,特指北朝时期,西魏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的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所创立的强大政治势力。

关陇集团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以其文治骁勇克定东西,一统南北,结束了魏晋六朝以来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一手打造出盛况空前的隋唐盛世,其在历史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大一统帝国皇权的振兴,盛极一时的关陇集团势力逐渐被削弱,尤其是唐太宗即位后,对当朝权贵进行了大换血,核心阶层的关陇成员日趋凋零,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关陇集团崛起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胡族逐鹿中原,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98年,鲜卑族统一了我国北方地区,拓跋珪自立为王,史称“北魏”,定都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曲一带。

北魏政权初立时,其他少数民族势力虎视眈眈,外患不断,为了巩固国土,北魏皇帝下令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并派遣信任的鲜卑贵族将领,前去戍守边境六个军事重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扩张,北魏统治者野心勃勃,意欲南下,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大量任用汉族人才,全面实施汉化改革,但这样一来,边境六镇的贵族将领便脱离了政治核心,地位一降再降。

北魏末年,朝廷愈发苛刻的待遇引起了六镇主将的不满,同时六镇底层民众及士兵,由于遭受高层将领和地方豪强的压迫,心中也都积蓄着反抗情绪,双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了大起义事件。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六镇之乱给了宇文泰成长的机会,永安三年,北魏大将尔朱天光率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入关讨伐,宇文泰作为贺拔岳手下的大将一同入关,并在作战中屡立奇功。

永熙二年,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宇文泰继承了贺拔岳的部众,反杀侯莫陈悦,并且将其部队纳入到了自己的麾下,至此,宇文泰在关中建立起了以北镇军人为核心的军队。

此时,宇文泰还有一个劲敌,那就是高欢,高欢手下兵马众多,又宰制朝堂,势力极其强大。不过孝武帝对高欢多有不满,一直暗中拉拢宇文泰,还为其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等高官显职。

后来,孝武帝对高欢决战失利后,带着朝廷西迁入关,本想依靠宇文泰反攻回去,平息叛乱,谁知宇文泰心有图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吞并了孝武帝带来的军队,势如破竹地扫平关陇各股割据势力,奠定了关中霸业之基础。

孝武帝入关后不久即被鸩杀,宇文泰听从北魏宗室的建议,拥戴孝文帝之孙拓跋宝炬为帝,自己暗中摄政,北魏由是一分为二,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与邺城高欢操控下的“东魏”政权呈对峙之势。

宇文泰统治下的关陇集团成员原来的北方六镇军人、洛阳帝室及公卿,以及关东豪杰、东魏降兵俘虏、关中土著及羌氐等少数族,因而集团内部各种利益极为复杂。

为了将这些部众融合成一个牢固的政治集团,宇文泰一方面招募豪强,扩充军队,提高军人的地位,另一方面实施府兵制度,也就是军民合一,府兵农时耕种放牧,间隙进行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同时,宇文泰废除了以前的门阀制度,按照军功重新建立新的官员品位序列,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例,宇文泰为首之六镇武人居主导地位,元魏皇室为首之山东人亦占重要地位,关陇豪强为辅。

这种权力分配格局使得各方势力皆有其位,既体现了各方之实力与地位,又肯定了他们的功勋,达到奖酬有功将士的目的,最终将人员复杂的不同势力凝聚成了强大的关陇集团。

强盛与暗涌

大约在大统十六年前后,西魏朝廷在宇文泰的掌控下册封八大柱国将军,其中除了宇文泰本人以外,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等人都是宇文泰宏图巨业的大功臣,他们也同是关陇集团内的核心成员。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宇文泰有勇有谋,他执政期间调和胡汉,融冶六镇、关陇与山东人为一体,使得各方势力能够和平共处,但是随着宇文泰的逝世以及北周的建立,各方矛盾再次凸显。

公元557年,宇文氏废西魏而自立,史称北周,与高欢建立起的北齐夺霸主之位,北周皇帝年幼,故由宇文护辅政。

北周初建,便引发了动荡,关陇集团内部的贺拔胜、独孤信、杨忠等人本是为了效忠魏室才先后入关,他们与一心想要称皇称帝的宇文氏之间有着天然的隔阂,本周的建立更加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周书·赵贵传》谓:“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白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诛护。”同卷《独孤信传》谓:“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逼令自杀于家。”

宇文护以谋反之罪诛杀了赵贵、独孤信两名柱国将军,山东人己无力再与宇文氏所代表的新朝皇权对抗,而关陇集团内部其他势力也被宇文护的杀伐果决所震慑,一时都不敢再生事。

其后关陇集团与皇权构成了暂时的平衡,整个北周上下一心,剑指北齐。建德四年,司马消难,达奚震总管全军,杨坚、薛迥、李穆率军直指河阴,连破北齐多城。

建德五年,周武帝亲征,率杨坚、宝泰、丘崇、梁士彦等人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北齐军事重镇平阳城。建德七年,武帝率领关陇军事集团攻破邺城,俘虏了北齐皇帝高纬,至此北周统一了中国北部地区,结束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分裂割据局面。

但是与此同时,关陇集团与皇权之间的问题逐渐显露,在伐齐过程中,为了奖励军功,军衔滥授成风,据《北史》记载,从北周孝闵帝元年至明帝二年,拜授柱国者计有11人,从武帝保定二年至建德四年拜授柱国者有40多人。

建德四年在柱国之上增置上柱国,此后晋升上柱国者亦是不胜枚举,上柱国之衔本身份高贵的标志,但滥授使得关陇核心成员——曾经的柱国、大将军的地位受到挑战。

与此同时,北周武帝对皇室成员大封特封,年长者在武帝未亲政时就陆续拜授柱国,年幼的诸弟在建德年间也相继拜授柱国,待到武帝灭齐、宣帝即位后,他们又集体拜授上柱国。

皇室成员不问军功便获得了最高等级的军衔,将军事大权总揽于皇权之手,这无异于削薄了关陇集团其他家族的兵权,使得关陇集团与宇文氏皇权之间的矛盾再一次激化。

宣政元年,宇文赟即位,娶杨坚之女——杨丽华为皇后,但是宇文赟是一个敏感多疑、乖张暴戾的皇帝,他表面上重用岳父杨坚,实际上暗怀猜忌,为了独揽大权诛杀了大批宗室成员和关陇集团为代表的大臣,引得众多家族无法容忍。

宣帝暴毙之后,杨坚扶持幼帝上位以号令中外,他一方面与突厥和亲,消除外患,另一方面结交关陇集团里的其他家族,意欲篡权夺位,当时,他的行为招致了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关陇势力的不满。

但是武帝时曾受压制之关陇集团勋旧及其家族,与宣帝时遭打压之关陇新贵都不愿意再忍受宇文氏的统治,纷纷同意另择他主,他们联合起来压下了司马消难等人的叛乱,将杨坚送到了皇位之上。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皇权下的没落

北周大定元年,杨坚受周禅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够在辅政短短八个月后顺利完成周隋革命,与关陇军事贵族们的迅速倒向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他上位之后第一要务便是奖励功勋。

文帝将北周权贵中资历较高的李穆、窦巧、于翼分别拜为太师、太傅、太尉,并给予其家族成员极高的政治待遇,如李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同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又给同辈之人的如梁士彦、宇文折、元谐等人安排极高的戎秩和爵禄。

但他自知资历浅,军功薄,只是凭借偶然的机遇,才能在勋贵们的扶持下上位,因而他对关陇集团时刻保持着戒心,即位不久便开始想办法暗搓搓地削弱旧朝勋贵的势力。

他将威望极高的如李穆、窦识、于翼、王谊之辈捧上了有名无实的三师、三公的高位,伺机将实权分给自己人,之后又找借口故意生事,解去了梁士彦、宇文折等人的职务。

同时,在新朝的官员任用上,杨坚大力提拔高熲、虞庆、苏威、赵芬、柳机等人,他们在北周时全都属于中下层官吏,无一担任中央高官,其中大部分还是汉人,而原先在西魏北周朝廷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北镇势为逐渐凋零。

开皇时期,隋朝主动发动的大规模战争,粗略统计有开皇元年出征吐谷浑、伐陈之战、数次出兵突厥、开皇八年平陈战争以及此后再平江南、开皇末出兵高丽、突厥等等,在这些战役中,高级统帅除了元谐、长孙览、元景山为关陇集团成员以外,大部分都是新提拔的下层官员。

而且,开皇时期的皇子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或在朝为内史令、十二卫大将军,参预朝政,或在外镇守重藩,拱卫王室,或统兵征战,为王先驱,皇子权力的膨胀预示着皇权的集中,同时也象征关陇集团的衰落。

那么历经三朝的关陇集团甘心就这么湮灭吗?当然不。隋炀帝杨广登上帝位之后奢靡无度,大肆修建宫室运河,劳民伤财,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关陇集团趁此混乱之机,意欲再创辉煌。

唐高祖李渊便是出身于关陇勋贵之家,与隋炀帝杨广还是表兄弟,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起兵太原,同为关陇集团成员的长孙顺德、宇文士及和窦琼等人相继投奔于他,一起南征北战,打下了大唐江山。

但是李渊并不想制造了一个势力强大的关陇军事集团挟制自己的权力,他在战争时期便更加注重提拔非宗非贵的将领,譬如裴寂家道中落,“家贫无以自业”,刘弘基屠牛获罪后亡命太原,没有出路才效命于李渊。

其余诸如张平高、李高迁之流都是出身寒微,因为在起义中立下军功,方才挤身元勋功臣之列,而且张平高、李高迁是关陇庶族,唐俭、殷开山等人则是山东、江左之人。

唐朝立国之后,朝中虽不乏关陇贵族,但是并未形成势力,李世民、李元吉是皇子,窦威、窦抗是高祖的妻族,杨恭仁、宇文化及的父亲都是李唐皇室的姻亲,他们成为了新朝的贵戚却没有惠及整个关陇贵族群体。

例如,同样出身西魏八柱国的李密投奔唐朝后,高祖待他“礼数益薄”,只给了他一个专掌祭祀、朝会、宴享时膳食供应的光禄寺卿的职位,以示羞辱。又如苏威,在李世民平定洛阳时请求谒见时准许其不拜,结果遭到李世民毫不留情地奚落。回到长安后至朝堂请见又不被允许。

可见,唐高祖对待关陇贵族是有立场的,他只会优待自己的亲朋故旧及近亲,而对与自己毫无瓜葛的、甚至与其争天下的关陇贵族就没那么客气了。

唐太宗即位后,又对当朝权贵阶层进行了大换血,他在任期间,宰相一共29人,关陇籍的有10人,远少于高祖时的任用比例,而且这些人或是任职时间极短,或是担任外职,长年不在京都。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陇籍的官员愈来愈少,其成员大多远离中枢权力,而皇权更加走向集中,李氏已然凌驾于万姓之上,曾经能够改朝换代的关陇集团己日趋凋敝,而后又经安史之乱河北集团对关陇集团的对决,最终导致连绵数世代的曾经辉煌不息的关陇集团不得不消失在历史尘烟之中。

02

安史之乱:一场延续百年的关陇集团与河北武力集团的对决

公元755年,以安禄山、史思明为代表的河北粟特系武力集团起兵反唐,唐朝和回鹘结盟,持续了八年之乱的安史之乱最终被唐朝平定。

然而,伴随着安史之乱的结束,唐朝面临的真正挑战也随之而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公元907年,唐朝被藩镇将领朱温所灭,这一年,距离安史之乱爆发也才仅仅152年。

01 武川与怀朔

实际上,唐朝的灭亡确实与安史之乱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让盛极一时的唐朝走向衰亡。盛极而衰,或许,这是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规律。

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并不是毫无前兆。许多读史的人说,李隆基爱惨了安禄山,让其一人身兼三镇节度使,要知道,当时的全国也才15道,而安禄山一人就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统领兵力达到近20万,基本上相当于拥有了半壁江山,任他再是清心寡欲,面对如此大的权利诱惑,也不可能不动摇。何况,安禄山统治的河北三镇历来与李唐统治者的中心关陇集团不和。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从这一层面上看,安史之乱就是一场延续了百年的关陇集团与河北武力集团的对决。

这场百年对决有其漫长的历史渊源。

关陇集团,也叫武川镇军阀。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川县,古称代北武川。为什么把关陇集团叫作武川镇军阀呢?因为关陇集团的军阀大多出自武川镇。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书中说“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关陇集团是缔造了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四个王朝的门阀贵族。关陇军阀的第一代缔造者是贺拔岳,接下来是宇文泰,而关陇军阀内部的互相联姻也将这个武力集团凝结成了一个家族式的血缘集团。因此,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这也是北周、隋唐能建立并强盛的基础。

而河北武力集团最早也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北魏为了防止北方更北的游牧民族柔然,在边境地区设置了六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拓跋鲜卑建国时,依靠的是以鲜卑为主的部落兵,孝文帝改革后,部落兵发生了分化。迁入洛阳的为羽林、虎贲,勋贵与士族同列,而那些不愿意内迁、世代镇守边陲的六镇则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因此,北魏内部集团矛盾重重,公元523-530年,北魏发生了六镇起义。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六镇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北魏也因此衰落,在六镇起义中崛起了一股新的势力。而这股新势力又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武川镇军阀为主的,后来建立了西魏和北周的关陇集团,另一派则是以怀朔镇军阀为主,后来建立了东魏和北齐。这一派则统称被河北武力军阀,代表有葛荣以及后来的北齐高氏家族。

葛荣最初是北魏的怀朔镇将领,后参与河北起义,被尔朱荣打败。高欢早年参与了葛荣的起义军,葛荣失败后,转投尔朱荣,尔朱荣与北魏孝庄帝两败俱伤后,高欢又反杀尔朱家族,控制了北魏朝堂,后来与北魏孝武帝决裂,孝武帝逃到关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欢则另立元善见为帝,北魏也随之分裂,高欢控制了东魏,宇文泰控制了西魏。

这两人分别是两大武力集团的代表,即河北武力集团和关陇军阀。

因此,从一开始,这两家就不对付,可以说是世仇。

高欢的敌人从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贺拔岳到宇文泰,甚至连死也是被关陇军阀气死的。玉璧之战,高欢人多势众,却败给了西魏名将韦孝宽,一口鲜血狂喷而出,高欢,被气死了。

两家也结下了世仇,最初,北周人口少,地方狭小,北齐人口多,占据的又是富庶的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等辽阔地区。按理来说,面对人多势众、军力强大的北齐,北周应该是节节败退,可在和北齐的数次交战中,北周以少胜多,逐渐扭转了局势。

究其原因,一是北周关陇集团强大的凝聚力,二是北齐自身的黑暗统治。北齐北周虽然都是被权臣控制,但控制北周的宇文护对北周政权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而是宇文护一死,北周没过几年就被外戚杨坚篡夺了。反观北齐,则不可同日而语,皇帝大都昏庸好色,国政也混乱不堪,仅有的名将名臣也被皇帝诛杀殆尽。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如果把北周和北齐的武力战争看作关陇集团和河北武力集团的第一回合对决,那结果显而易见,关陇集团胜利了。

但如何在战胜之后处置失败的敌对势力,既能以武胜人,也能以理服人,抚慰民心,这是一个考验统治者的时刻。

02 李世民与窦建德的对决

时间来到公元7世纪初,隋末大乱,各个武装势力割据一方,都想灭了对方,统一天下,其中,势力最大的有占据关中、以关陇军阀为基础的李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以及占据河北的窦建德,南方势力最大的则是萧铣,当时的萧铣已经打败林士弘,只要北方谁能成为唯一的统治者,萧铣一定会归降。因此,争天下的重中之中在北方,王世充和窦建德结盟对坑李唐。所以,归根结底,又是一次关陇集团和河北武力集团的对决。

李唐出身军功贵族,祖上是十六国时代西凉政权的开创者,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是北周的唐国公,李渊从晋阳起兵,一路南下占据长安,并取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本身,李渊也是关陇军阀的一员,关陇集团内部报团取暖的传统让他们仅仅维系在一起。

而河北集团的代表窦建德出身则不那么显赫了。窦建德出身农民,他领导的割据势力可以看作是一场农民起义。

军功贵族与农民起义的对决,实际上,结局已经注定了。

公元621年,李唐王朝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攻打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派人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营救洛阳。

恰巧是这一场战争,让李世民军功大震。一场战争,同时打败两个割据势力,对于李唐王朝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战争的结局是窦建德被俘。

李世民责备窦建德说:“我征王世充,关你何事,你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士的锋锐。”窦建德回答道:“今日我不自己来,恐怕有劳你来日远取。”

这话倒是不假,倘若窦建德没有援助王世充,恐怕还得再劳烦李世民远征一次河北呢。即便唐朝人才济济,战神云集,但一次解决两王总比劳师远征省心省力。

然而,在处理窦建德的问题上,唐朝统治者却不那么明智了。窦建德被押到长安后,不久就在长安被斩,而同时被俘虏的王世充却被李渊释放,改为流放。大概原因在于王世充与李渊同为隋朝的官员,而窦建德则是农民,两者所处的阶层不同,军贵家族出身的李渊无法容忍农民起义的胜利,岂不料在世人眼中,李渊和王世充、窦建德毫无区别,都是叛逆,只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罢了。

隋末乱局,胜者为王,窦建德军事能力比不上李世民,然而在河北地区,窦建德依然是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得到了河北广大人民的拥戴。

虽然李唐王朝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对窦建德的不公平却让河北人民很失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河北武力集团与关陇集团不对付。

03 安禄山不反也得反

唐玄宗时期,河北道共有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安禄山一人就身兼三镇节度使。然而,安禄山此人出身为突厥粟特系,他素来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不和,又与把握朝政的宰相杨国忠矛盾重重,争权夺利。

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日益加剧,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被废止,代之以募兵制,地方藩镇坐大,中央日益削弱,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一触即发,最终演变为安史之乱。

安禄山手下号称20万,实际上,他能调动的兵马确实近20万,可见,李隆基的昏聩,如此让一个外族担任重要边境将领,相当于把国家边境交给了外人。此时的安禄山,即便他不想反也得反,他没有选择了。

从唐朝平定天下,到天宝年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太平时光了,老百姓哪里经得起战争,安禄山所到之处,唐朝官员基本都是弃城而逃,或者投降叛军。

安禄山在洛阳即位,称大燕皇帝。燕,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称号,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建立的国号,而安禄山在洛阳建立的国家也叫大燕,可见,安禄山的势力范围是与燕国重合的,确实如此。甚至,安禄山的燕国比历史上燕国势力范围更大。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 战国时期燕国的势力范围

之后,唐朝和回纥结盟,经过8年的战争,终于平定了战乱。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朝却从此走了下坡,接下来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让脆弱的唐朝越来越不堪一击,终于在安史之乱后的152年,藩镇将领朱温所灭。

其中,在唐朝末年爆发的黄巢起义也是对关陇集团的一次沉重打击,黄巢残暴不仁,攻破长安后,叛军在长安杀人如麻,唐朝宗室几乎被屠杀殆尽。这对关陇集团来说,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从北魏开始,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盛世的关陇集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河北武力集团也在唐朝之后籍籍无名,两败俱伤,之后的历史,不再是东西武力集团的比拼,而变成了南北武力集团的对决,至于谁胜谁负,历史已经给出了结论。

安禄山起义,为何他的部下会忠心追随呢?

或者问,安禄山是怎样积累了足够的人马对唐朝发动叛乱的呢?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因素,许多分析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例如府兵制的解体、李隆基的纵容、李林甫的扶植以及杨国忠的压迫等。

我觉得这些分析均颇具见地,它们确实是推动安禄山叛乱的多个复合因素之一。但鲜少有人去探究,为什么河北各藩镇的士兵们会愿意跟随安禄山起义呢?

实际上,这中间既包括历史恩怨的客观原因,也涵盖了人性选择的主观因素。

就像春秋战国时楚国持续不服周王室一样,唐代的河北,内心深处也未曾真正服从唐朝廷。

因为李唐与河北之间的恩怨情仇源远流长。

唐朝在根本上继承自西魏、北周和隋朝,均为关陇集团掌权的政权。所谓关陇集团,我们以前的文章中也有分析,它是关中和陇右地区的一个军事贵族集团,由西魏权臣——北周政权的创始人——宇文泰创建。

当时西魏与东魏的对抗,实际上是关陇集团与河北豪族集团的矛盾。在西、东魏之后,这两大集团的代理政权分别演变为北周和北齐。尽管最终北周消灭北齐统一了北方,隋朝又取代北周最终统一天下,但占据政治核心的主要势力依旧是关陇集团。

当时的隋炀帝杨广极力想打破这种局面,因此他首先把都城迁移到洛阳,接着疏通了大运河,甚至考虑再次东迁都城至江陵,意在削弱关陇集团对朝政的控制深度。

不幸的是,杨广的尝试告败。

而李渊仅用4个月时间,就从太原打通至关中,并一举夺取长安,因为李渊本是关陇集团的成员,也是关陇集团推出的新代理。

此处解释一下关东地区,隋唐时的关东与明清乃至今天的关东不是同一概念。现今的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而隋唐时期的关东则是指潼关以东的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

在李渊领导的关陇集团在长安建立大唐的同时,在关东地区,王世充以洛阳为核心建立了大郑,窦建德则以相州为核心建立了大夏。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在虎牢关之战后,王世充和窦建德相继被俘,大郑和大夏也陆续灭亡,大唐终于统一天下。

只是在窦建德死后短短一个月,他的部将刘黑闼即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受命出征,击败了刘黑闼,但李世民一撤军,刘黑闼又重新起兵,重新掌握了河北大部分地区,最终还是由李建成出马,才真正平息了河北之乱。

刘黑闼之所以能够两次造反,根本原因在于李世民在杀害窦建德后,对河北士族实施了极端的报复政策。

曾效力于窦建德麾下的魏征敏锐地察觉到了李世民的错误,因此他才力劝李建成二征刘黑闼,以修补李世民留下的隐患,同时拉拢河北士族集团。

事实证明,李建成的出征不仅解决了刘黑闼的问题,也极大地安抚了河北士族。只是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首先赦免了太子的余党,重用魏征巡视河北,并赋予魏征特别行事的权限,因为当时的河北实际上已经是李建成的势力范围。大量的太子余党与河北士族集团结盟,例如东宫千牛李治安和齐王护军李思行,在玄武门之变后,立即逃至河北。

因此,如果李世民对河北处理不当,必将为新上位的李世民带来大麻烦。而魏征的重要性在这时凸显出来,因为魏征本是河北士族集团的一员,曾先后效力于窦建德和李建成,他担任这个协调者角色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尽管魏征通过说服和安抚使河北士族集团接受了李世民,但他仅是暂时缓和了双方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为了为武氏宗亲的上位铺路,把契丹人发起的营州之乱(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领袖李尽忠、孙万荣的带领下,因不满营州都督赵文翙的压迫而在东夷都护府起义的一场抗争)视为一种政治操纵,被武懿宗(武则天堂侄)重新激化了朝廷与河北氏族集团之间的矛盾。

史上最强集团——关陇集团的兴衰起伏

#大唐#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营州之乱后,部分河北士族不得已或出于利益考量支持了契丹。武懿宗简单粗暴地将这些人视为叛国者,采取了极端残酷的处罚措施,甚至向武则天提议屠杀所有河北人,尽管最终没有获得武则天的同意,但武懿宗所杀害的河北

士族和平民的数量远超过叛乱的契丹人,使河北大地变成了血雨腥风的战场。

河北百姓将武懿宗和契丹人同称为两大祸害,而武则天对武懿宗的暴行却视而不见。如果不是依靠狄仁杰的调解,河北人当时就会起义,集结反抗。

武则天和武懿宗在河北人心中留下的伤痕,重新激发了河北士族集团与关陇集团的旧怨。此后,河北士族集团拒绝与李唐宗室通婚,实际上从内心已与朝廷彻底疏远。

在这种历史积怨的背景下,河北人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反唐举动产生了共鸣。

安禄山起义后,从范阳至洛阳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逼近了大唐核心区,原因就是河北的官兵根本未抵抗。不仅如此,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河北民间四处建立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的四圣祠,这四个大唐的反贼竟然成为了河北人的精神象征。

此外,河北藩镇的将士们之所以能追随安禄山起义,还因为安禄山在笼络人心方面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安禄山在河北多年经营,亲信遍布各处,许多军官都是他从基层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些人在情感和利害关系上已与安禄山紧密绑定,外界也早将他们视为安禄山的一党。

如果安禄山倒台,他们将面临被清除出局,甚至可能遭受极刑。而一旦安禄山造反成功,他们就会成为功臣。还有安禄山的幕僚谋士也是如此,这两种人群构成了安禄山起义的核心力量和基础。

至于广大的中下层官兵,他们为何也会愿意跟随安禄山起义呢?原因其实更简单,那就是跟随安禄山起义,风险小而收益可能很高。

如果安禄山起义顺利,随着占领地盘的扩大,各级职位必然大量增加,所有人都能随着局势水涨船高。即便安禄山后续被大唐压制乃至消灭,这批中下层将士完全可以随时倒戈,再次归顺大唐朝廷。

因为法不责众,朝廷绝不会也不敢清洗整个中下层军队,否则就是逼他们再度反叛。

反叛有收益,失败不追究,造反的成本如此之低,如果你身处那个场景,你会不会也跟随安禄山起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关陇集团与隋朝建立新论;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科学Ⅱ辑; 社会科学Ⅰ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

2、中国知网:延续士族时代生命的关陇集团——浅论宇文泰为关陇集团形成做出的贡献;

来源:西风文史天地、知史而后起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