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兰泡惨案中遭到处决的中国人
1910年,俄罗斯境内的大乌里火车站发生肺鼠疫,疫情很快沿铁路线传入中国境内,在东三省大爆发,数月内夺取六万人命。
面对疫情,俄国政府第一时间积极应对,在边境铁路沿线设立检查点,入境中国人需在检验所留验至少五日方可入境,如有私自躲避检验者,允许守军开枪击毙。
除了边境防控,居住在俄国境内的华侨也被当局百般刁难,其税费以防疫为名大幅度提高,华侨还被禁止从事众多行业,往往收入来源断绝。同时,俄国政府也开始大规模拘捕、遣送中国人回国。
被驱逐出境的中国人数量庞大,仅瑷珲一地就有两三万人,黑河府则报告被逐华人「日以千计」。这些边境地区本不发达,加上疫情时期各地道路断绝,一时之间突增数万灾民,「扶老携幼,啼饥号寒。」
这场因疫情而起的排华浪潮,最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急需补充劳动力而告一段落。等到俄国爆发革命退出战争之后,新生的各派政权将重新启动排华事业,并进行到底。
华人的到来
1860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正式承认了割让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
· 中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中割让的领土
根据条约,当地居民可以留在本地继续居住,并保留大清国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万多名天朝子民,便被动地成为了第一批大规模的俄国华侨移民。
《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意识到,由于长期禁止汉民进入「龙兴之地」,人口稀少的满洲极难抵抗俄罗斯的入侵。清廷因此着手开放禁令,允许汉民进入东三省,以充实边境。
大量来自河北和山东的农民涌入东三省,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继续北上,进入俄罗斯寻求生计。
恰逢此时俄罗斯的远东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虽然沙皇政府推出了优厚的政策条件,试图吸引俄国人民移民远东,然而西伯利亚毕竟是苦寒之地,政府的东进号召在欧洲地区应者寥寥。
「吃苦耐劳」的中国劳工,便成为了俄罗斯政府远东大开发的最佳选择。俄方当局允许外国移民在阿穆尔省和滨海省定居,并给予优待。
华人大量涌入俄罗斯,据估计,1885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华侨 3 至 4 万人,约占当时远东地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至 19 世纪末,远东华侨在 5 至 7 万之间,加上每年往返的季节性农民工,大体在 10 万人左右。
他们虽然生活艰苦,但可以获得远高于国内的工资,积攒下的财富带回国内,足以实现一个中国普通农民家庭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不幸的是,随着世纪之交大清国对外关系的剧变,旅俄华侨也在1900年遭到了第一波飞来横祸。
1899年开始,义和拳运动在清政府的默许和鼓励下残杀外国侨民和中国教民,拆毁铁路,围攻教堂。1900年6月,大清下诏宣告,对西方各国及日本「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这一系列事件,让当时西方世界对大清的恶感高涨到了顶点,境内华侨众多的俄国不久便带头动手,向华侨群体施暴。
大清下诏宣战一个月后,俄军对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侨民发动报复打击,七千多无辜华侨葬身俄境。
据当时任职于瑷珲副都统衙门的杨继功记述:
遥望彼岸,俄驱无数华侨圈围江边,喧声震野。细瞥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十年后鼠疫疫情中的排华浪潮,则比「庚子俄难」更加绵延持久。
1911年2月初,俄国驻华公使告知清政府,称因防疫需要,拟将滨海省无业华民遣送回中国,且要由中方出钱承担一切费用。
具体实施中,海参崴、庙街等地被抓捕驱逐的大批华人,远不止是所谓的「无正业,无身票,及匪类不安分者」。俄国军警往往突然包围市场,将华人小贩、挑夫、佣役一概抓捕,他们即使有「身票」也会被抢走不予承认,乃至遭当场撕碎。
当时海参崴的日本侨民,甚至记述过俄国军警将华人「五六人之辫联结之」,驱使步行并任意殴打的场面。
持续性的排华政策一直持续到1915年,战争中的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开放华工入境。与此同时,大量华工远赴欧洲支援前线作战,其中也有一部分人进入俄罗斯境内。
旅俄华工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至1917年人数已经高达 40 万。
然而,随着沙皇倒台、革命和内战接连爆发,旅俄华工的新生活也将很快画上句号。
红白军队的镰刀
1910年代后期,俄罗斯各地陷入混战,远东地区也经历了苏维埃红军和白军的反复争夺,重镇海参崴几度易手。
远东地区先后出现多个政权,其中一度影响最大的,是前任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领导下的「全俄政府」。
· 高尔查克「全俄政府」极盛时期控制了乌拉尔山以东的大片领土,直到1920年2月败亡
· 俄罗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昔日的「白匪军头子」,今日已被俄罗斯人民奉为民族英雄
为了应付内战的庞大开支,高尔察克政府大幅提高各项赋税,而且大规模滥发货币,仅1919年就发行了 150 亿卢布,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大洪水面前,中国侨民开始逃离,但却必须做好破财免灾的准备,因为俄方当局禁止外国侨民携带 500 卢布以上现金出境,一旦查获立刻没收。
1919年1月,哥萨克首领谢米诺夫一次扣押华商 70 多人,抢劫现金 665 万卢布,后经北洋政府交涉,人员最终得以释放,但现金却拒绝退还。
同年 7 月,谢米诺夫又在大乌里站再创记录,抢劫华商现金 1000 万卢布以上。
· 谢米诺夫,前沙俄军队哥萨克指挥官,俄国内战中以军纪败坏,四处劫掠闻名
不过,白卫军治下的俄国华侨虽然形势危急,但还不必完全绝望。
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当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派出了 1600 人的远征军,参与干涉苏俄内战,虽然没有多少战斗,但在保护各地华侨、护卫武装撤侨等方面颇有表现。
· 中国军队进入海参崴
不幸的是,旅俄华侨很快又将迎来内战另一方的铁拳,而且这一次祖国军队也爱莫能助。
随着高尔察克败亡、包括中国在内的协约国陆续撤军,远东地区迎来苏维埃政权,当地的华商群体作为「资本家+境外势力」的双重反革命,立刻就遭到了其情不自禁的重点打击。
此前在远东地区,以山西晋商为代表的华商群体曾经一度繁盛,至 20 世纪初几乎垄断了从海兰泡到海参崴一线的零售业市场。
截止1910年,整个远东已经有 789 家中国商号,一些地方还成立了华商会,负责调解纠纷、成员互助、维护治安等工作。
新政权到来之后,先以种种手段打击华商会的权限,之后直接查封取缔。1922年,阿穆尔省华侨总会被警方查封,会长谢明山等会员被捕入狱;1926年,旅俄华侨总会会长金石声也被当局设计杀害。
华商会覆灭之后,苏联政府对华商财产的国有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商人家业直接没收,小商贩则课以重税,税额高达1907年前的上百倍。中俄合办事业的在俄资产,如华俄道胜银行在海参崴的码头地产货物等,也被一律充公。
曾经兴旺发达、屡遭劫难而不倒的旅俄华商群体,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并非所有华人都是新政权的天然敌人。早在红白内战时期,就有相当一部分华工加入了革命队伍,有统计认为参与红军作战的华工数量高达 3-5 万人。
然而,内战结束后,普通华工的遭遇也并不比华商好到哪里去。
再见俄罗斯
相比于华商被没收的财产,华工们的个人积蓄并不丰厚,但也同样难逃法网,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最重要的是携带积蓄回国的通路遭到隔绝。
苏联政府限制财产出境的规定,甚至比战时还要严格:出境者「皮衣帽不准超过一件,鱼子不准过一公斤……携带金表或银表一个、结婚戒指一个,其他银制品每种不得过一件……申请携带外币期、汇票及金属、宝石等物,总价值不得超过 300 卢布。」
实际执行中,边境官员往往不准携带任何贵金属和现金出境,华侨出境时还必须接受裸体检查,尊严尽失。
也有少数勇敢侨胞,带上打工所赚积蓄,利用漫长的国境线,翻山越岭,悄悄回国,只是难免有人惨遭边防哨兵射杀而登上新闻。
肉身携带财产跨境之路不通,能不能通过汇款解决问题?
答案是不行。苏联实行严格的外汇管控,每个地区每月对外汇款的总数有限,且有限的汇款额度往往被政府机关人员「内部消化」,比如有 10 万华侨的伊尔库茨克,每月向外汇款总数不得超过 500 美元,均摊到每人才 0.5 美分。
华工勤劳致富、回乡安宅置业的梦想,至此已经彻底破灭。
不过,只要下定破财免灾的决心,这一时期的华侨仍能全身而退。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政局和对外关系的变化,国内排华的声浪越发激烈。
1926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开会决定:「必须采取所有可行的措施,禁止中国人和朝鲜人流入苏维埃领土」。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爆发,又导致了中苏全面冲突,苏联当局随即开始全面排华,同年即在远东大规模搜捕清洗华侨,仅海参崴一地就逮捕七千人以上,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则「被押九百六十人」,赤塔被捕华侨也有至少 1600 人。
· 中东铁路,指长春以北段中俄合办铁路,俄方拥有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司法管理权。1929年张学良武装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与苏联爆发武装冲突,以惨败收场,史称中东路事件
和同时代苏联的其他囚犯一样,被捕华侨处境极为凄惨,毫无人身保障,有些「每人每日仅给黑面包一片」,甚至「因饿而自缢者殊众」。
还有些被捕者被发配修筑铁路,「工作稍缓,即遭鞭挞。」
· 1929年《申报》刊登的旅俄华侨向中国政府求救信,要求中方政府扣留苏联在华财产,以补偿华侨在俄损失
中东路事件后的大逮捕只是个开始,整个1930年代,随着斯大林大清洗运动的扩大,远东地区包括中国人在内大量的「移居民族」都成为了重点清理对象。
在1931和1937年的两次大规模抓捕和驱逐行动中,整个远东包括华人、朝鲜人在内的移居民族至少有 33 万人被定罪判刑,这些人被强制西迁,流放至寒冷的西伯利亚,或者进入古拉格接受劳动改造。
苏联政府的排华政策极见成效:1926年苏联官方人口调查中,有 10 万中国人留在苏联,远东地区有 7 万人;到1937年,全苏华人仅剩 38527 人,远东地区只有 24589 人,相当于1926年的三分之一。
到了1940年代,俄国远东地区华人已经销声匿迹,这个经历过沙俄和内战冲击而幸存的群体,终于在苏联政府的强大执行力下烟消云散。
来源:猫妙妙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在诸多古代皇室中,司马氏一直饱受世人诟病,后人对这个家族的评价,也是贬低远超过褒扬。这不仅是因为西晋末年出现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更是因为司马昭昔年背负的弑君之嫌...
- 2013年9月,胡同志返乡地点为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这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
- 蒙古国和我国的内蒙古历史上都曾是蒙古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发生之时,北洋政府在国内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声浪的压力下,与沙俄进行了艰难的外交交涉,最后于1915年与俄、蒙达成...
- 人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础。古人认为,对天下人有功的才能当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
- 19世纪,印度巴斯人曾经占来华外商的三分之一,巴斯并非国名 ,这个词Par-see是族群名,但是被当时中国人误为“巴斯国”。其在华势力大,影响颇深。巴斯商人在广州有固定的...
- 作者:相忘于江湖1935年1月15日,遵义子尹路一幢两层的花园洋房。一场载入史册的会议在这里举行,这是决定红军命运的一次会议。在持续3天的会议中,红军的主要将领大部分参加...
- 昨天是一个令人感到悲哀和愤怒的日子,原因是什么这里无法明说。我自2008年以来就倡导金融保护主义,在这里贴出以往发表的相关文章的摘要或结语,表明我的看法。一、拒绝金融...
-
日本间谍有多猖狂?5000名间谍潜伏中国40年,书院学生为侵华帮凶
2023年,著名香港男星欧阳震华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在中国各地开设多所学校,却只招收本国学生?不少网友通过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称:大部分所谓... -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微信公众号衍圣公沿袭到孔德成这一代,孔子家族作为世界上延续、世袭时间最长的贵族家族,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这是一个超越王朝更替与江山鼎革变迁的世袭...
- 来源:邓春海曹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一种名为“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同此前两汉时期广泛采用的察举制不同,九品中正制更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