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代“杀死”了年味和春晚

繁体

破天荒头一回,除夕夜没开电视机。

哪怕2023年、2024年连着两年在海外过年,最起码得空也还会看看重播。

今年是彻底连打开电视看看春晚重播的欲望都没有了。

年味变淡、春晚失宠本质上是我们选择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的反向指标。

毕竟,春节“被春晚定义”了那么多年,也是该自己好好重新定义一回。

1.消解的仪式感

夫子作为80后,小时候是真的盼过年。

尤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春节意味着看春晚、穿新衣、吃大餐。

那个年代,春节就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一次集中满足。

曾经集中添置新衣、精心准备大餐的春节,现在则完全沦为日常消费的普通节点。

是时代“杀死”了年味和春晚

以前的春晚语言类节目占比达40%,哪有啥现在各种“喜剧人”。

小品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记得当时的顶流还是《吃面条》的陈佩斯。

那时候的小品是真能说,真会说,真敢说,也是真敢讽刺。

是时代“杀死”了年味和春晚

1994年,黄宏、侯耀文《打扑克》巅峰对决,不仅针砭时弊,更是直击社会痛点。

你现在借导演100个胆子试试,这嗑他也不敢这么唠。

曾经传统年俗的“强刺激”效应,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前已经完全不灵。

更不用说出于环保、安全考虑的“禁燃令”,也同时减弱“强感官”的影响。

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让人感到“年味缺失”。

没办法,这玩意儿就跟成瘾一样,大家生活水平越高,心理阈值也就越高。

但你还守着过往的老传统抱残守缺,想要说教的那一套,肯定就不灵了。

2.年轻人不返乡

时代已然不一样。

从曾经的“8亿农民”发展到如今超65%的常住城镇人口。

是时代“杀死”了年味和春晚

城镇化率高企,这意味着传统农村中依托血缘纽带的家族聚居模式被打破。

另外年轻人返乡成本高,且更倾向于独立生活,也必然导致他们不愿返乡凑热闹。

城市中个性化生活方式本就跟村里传统宗族式社交模式格格不入。

是时代“杀死”了年味和春晚

哪怕返个乡,不是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就是被刨根问底问收入。

知道的是过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找堵添。

“原地过年”倒还罢了,搞得“回家过年”甚至会更焦虑。

3.好玩的实在太多

过年,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玩手机。

80后的春节,也就春晚、鞭炮、连环画不到10种,00后的娱乐得超100种,除了盲盒,还有元宇宙。

短视频日均使用120分钟 VS 春晚观众平均观看时长72分钟。

观众用脚投票“即时快感”对抗“漫长仪式”。

这两天串门,不管到哪家,都是小孩子玩游戏,大人在刷短视频。

手机严重分散家庭成员的注意力。

记得1998年1月,《水浒传》在央视开播,万人空巷,周边的邻居都围坐在夫子家看这部剧。

那时候,哪有什么智能手机、短视频,电视就是最大的娱乐产品,

当时看电视虽然也上瘾,但电视笨重、不易搬动、节目也没法自由选择。

不像现在,手机就是娱乐场,最后都被“一人一屏”的碎片化娱乐所取代。

4.尴尬的春晚

春晚已完成物资匮乏时代、娱乐资源稀缺时代的使命。

网络文化的即时性与多样性,让春晚的“仪式性观看”彻底失去垄断地位。

对于观众来说,能倾向于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的内容,那天天都是“春晚”。

是时代“杀死”了年味和春晚

就拿小品来说,该讽刺的不讽刺,该搞笑的不搞笑,那观众该期待的也就没有了期待。

节目试图搞平衡,追求“合家欢”,崇尚“大而全”,已经丧失个性,难以引发共鸣。

倒是社交媒体对春晚的“解构式吐槽”反而成为新兴娱乐方式,进一步消解其严肃性。

信息爆炸时代,春晚曾经的“文化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观众已不再甘心被动接受节目传递的价值观。

……

年味变淡、春晚失宠,没啥大惊小怪。

本质上就是农耕文明集体记忆与现代社会个体诉求之间碰撞的缩影。

年味是刻在基因里的,形式会变,但中国人对“年”的情感联结永不会消失。

年味变淡不值得哀叹,没准又是文化自我更新的契机。

春晚存在感下降,恰恰反映社会文化由“单一中心”向“去中心化”转型。

年味从未消散,它只是褪去旧壳,新生破茧。或许是短视频定格的团圆笑脸,或许是年轻人慵懒煮茶、围炉夜话的烟火人间。

时代在奔跑,但总有温情不灭。只要血脉里还淌着归家的期盼,只要月光下仍有人等一句“过年好”,这份独属中国人的浪漫,便永续绵延。

来源:酱油哥张夫子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日本半导体浮沉启示录

    李海燕/文80年代的“行”和2000年以后的“不行”众所周知,日本半导体产业经历过80年代的辉煌,也有之后的缓慢退步。但是如果简单地认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失败了,是严重的误解。...
  • 曾志记述的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几段往事

    近日阅读曾志撰写的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发现了不少珍贵史料,其中,书中记叙的她亲自看到和听到的毛泽东和贺子珍二人之间关系的许多往事,大部分是普通读者以前闻所...
  • 明朝大才子解缙跌倒后,写下一首趣诗,其中一句现在常听到

    明朝大才子解缙跌倒后,写下一首趣诗,其中一句现在常听到

    转自大河报博览诗歌中有一特殊的题材名为“打油诗”,这类诗大都新奇幽默,令人哭笑不得。明朝的大才子解缙,在跌倒后,就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其中一句成了现在的流...
  • 1978年,金正日为何绑架两个韩国人,并逼他们结婚?

    1978年,金正日为何绑架两个韩国人,并逼他们结婚?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场合非常陌生,身边还站着许多不认识的人,第一时间肯定会认为自己被绑架或者落入歹徒之手,生死难测。在1978年,一对韩...
  • 8.8米的巅峰对决——还原真实的水门桥之战(上)

    8.8米的巅峰对决——还原真实的水门桥之战(上)

    大年初一,抗美援朝战争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如约而至。上映首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房数据就接近7亿元,打破了15项影史纪录,包...
  • 是谁做出了中国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决定?

    是谁做出了中国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决定?

    巴黎和会: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列强们说出了:NO!1919 年 1 月,法国巴黎的大街小巷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齐聚巴黎,...
  • 乌兰布通之战

    本文转自:中国国防报17世纪下半叶,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为实现统治蒙古各部、割据西北的野心,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越过杭爱...
  • 混在县城,入骨三分般深刻

    混在县城,入骨三分般深刻

    混在县城,入骨三分般深刻(深度好文)上篇看这个世界的荒诞陆离,记录我们的土味年代。1有人说“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中国的县城是如何运转的,这篇文...
  • 上甘岭战役为何被称为“绞肉机”之战

    上甘岭战役为何被称为“绞肉机”之战

    整个1952年夏秋季节,中美双方在战线上的对峙和零星战斗都没有停止过,但无论是夏季攻势还是秋季攻势,比起即将到来的上甘岭战役来讲都是小儿科。尽管志愿军在各个战线上都取...
  • 战国四公子的结局:一个安享晚年,两个流亡他国,一个满门抄斩

    战国四公子的结局:一个安享晚年,两个流亡他国,一个满门抄斩

    周武王与姜子牙率兵伐纣,终于建立了周王朝。之后武王便开始分封土地,这样便导致了国家被分割,土地自制的情况出现。随着周朝的发展,周朝...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