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的陈赓
1932年,通过地下党,鲁迅在上海寓所两次秘密会见来上海治疗腿伤的红军著名将领陈赓,听取陈赓介绍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情况,并让陈赓画了一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草图》。鲁迅与陈赓的两次会见,虽然在两人光辉的一生中只是一个插曲,但它深刻反映了鲁迅与中共的亲密关系。
从谈反“围剿”战斗情况到想写一部革命作品
1932年9月,陈赓随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突围去四川途中右腿负了伤。因随军行动不便,党组织便决定将他秘密送到上海进行治疗。陈赓到上海后,住在一个私人开设的医院里,这个医生很同情陈赓,愿意替他医治。
当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志,都很关心苏区的情况。陈赓向他们讲了红军在反“围剿”中的一些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那些战斗的激烈和艰苦,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事迹,使在场的同志都很感动,认为这些超过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中所写的情节。陈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那些战斗的艰苦和激烈,以及红军所表现出的忠诚和勇敢,比起现在那些描写战争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不知要超过多少倍。我很希望人民能知道红军和革命群众所经受过的这一切,即使将来革命胜利了,也永远不要忘记。”
当时,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朱镜我听了陈赓的生动介绍,作了详细记录,整理后油印出来。他同意陈赓的意见,认为如果有个作家能把陈赓谈的写成作品,这样的作品一定能成为不朽之作。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鲁迅,认为以他的才能、修养,一定会写得很好,在政治上会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如果他能对陈赓所讲的感兴趣的话,那该多好。
朱镜我将油印材料交给了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冯雪峰,请他去和鲁迅先生联系。冯雪峰也为这个材料上写的情节所激动,也认为应当请鲁迅去写,才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于是很快将材料送给了鲁迅先生,并提出了大家对他的期望。
鲁迅与冯雪峰两家人合影
第一次会见
鲁迅看了陈赓的讲述记录后非常激动,但感到油印的材料过于简单,当听说陈赓正在上海治病时,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红军的战斗情况,便几次和冯雪峰讲,想邀请陈赓到他家去谈谈。党组织同意陈赓与鲁迅会见。
陈赓一向喜爱鲁迅的著作,在去鄂豫皖苏区之前,就读过鲁迅的许多作品,对鲁迅作品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深表钦佩,认为鲁迅是一位真正的革命作家。即使在大别山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的挎包里也时常装着鲁迅的书。如今不仅能见到这位景仰已久的作家,还听说自己的讲述打动了这位先生,他准备写一部反映红军斗争的小说,陈赓怎能不兴奋呢?
1932年秋的一天,陈赓由冯雪峰陪同到北四川路鲁迅的寓所,而鲁迅那天兴致也特别高,专门请他的夫人许广平预备了许多酒菜。他们在鲁迅寓所谈了一个下午,直到深夜才离开。会见中,陈赓谈得很多,鲁迅则讲话很少,他怕打断陈赓的讲述,只是有时提个问题。陈赓向鲁迅介绍红军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战斗,讲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故事,揭露了敌人的残酷罪行,还谈到苏区的人民生活、土地革命和文化建设等情况。
大概是由于非常了解旧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鲁迅对苏区农民的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注。他听到过去那些受屈辱、受压迫最深重的人都挺直腰杆站起来战斗了,非常高兴。于是他问了地主怎样进行反抗和农民如何支援红军的情况。听到农民送子送夫参军和召开欢送大会的情况时,他感到特别新鲜。
当陈赓讲到苏区农村有些房子四面都开了窗子的时候,这引起了鲁迅的极大兴趣。鲁迅说,这是因为农民的生活改善了,已经知道注意居住的卫生条件了,四面都开了窗户,空气一定能流通,这是一个进步。陈赓对此印象深刻,20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犹感历历在目。
通过这次交谈,陈赓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在上海那样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里,鲁迅不顾个人安危,一定要找陈赓这样一个被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追捕的红军将领到他的寓所谈红军、谈苏区,这表明鲁迅非常关心红军,关心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由于时间已晚,鲁迅表示再约陈赓前往深谈,陈赓也表示极其愿意再次赴约。
第二次会见
根据楼适夷的回忆,1932年11月的一天,冯雪峰通知他,因鲁迅有意写苏区红军战争题材的小说,约一位从苏区来沪治病的负责同志谈谈,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宣传部决定派他去陪同,并告诉他第二天下午由朱镜我先陪那位同志到他处,然后再由他陪那位同志到鲁迅家去。
第二天下午,朱镜我陪着那位同志来到北四川路公益坊已经停业的水沫书店楼上,楼适夷已在那里等候。他瞅了瞅这位陌生的同志,感觉这位同志脸色红润,略有风霜之色,个子较高,穿一件灰色线呢单袍,像一位从农村来的知识分子。这位同志是谁?按照党的秘密工作纪律,上级既然不需要把名字告诉你,你也就不必询问。朱镜我把陈赓交给了楼适夷后,便独自告别先走了。休息一会儿后,楼适夷便陪他一起去鲁迅住的北四川路公寓。
鲁迅见到他们,打了个招呼。楼适夷觉得鲁迅和这位同志仿佛曾经见过面的样子,并没有叫他作介绍。随后,鲁迅把他们引进一间既是书房又是会客室,同时也是卧室的屋子里,招呼他俩坐下。陈赓坐在书桌旁边的环臂椅上,鲁迅自己坐在书桌横头的藤躺椅上,楼适夷则坐在他们对面的椅子上。
谈话开始了,陈赓开门见山地谈起红军作战的情况,以及苏区人民生活和军民关系等,其间有许多生动的叙述。鲁迅静静地听着,不时插进一两句问话。谈到红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时,陈赓描述了红军战士大声呐喊、勇敢投入白刃格斗的情景。谈的人和听的人都兴奋起来。鲁迅笑了,问道:“是这样的吗?”然后,他点了点头说:“先声夺人嘛!”陈赓还谈了一位老大娘掩护伤员的故事,谈到红军司令员坐在田头和农民一起抽着黄烟谈家常的情况,这些都引起了鲁迅很大的兴趣。
那天是阴天,屋子里光线不怎么好。在陈赓谈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事形势的时候,鲁迅拿出纸笔请他画了一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草图》。陈赓整整谈了一个下午,鲁迅一直坐在躺椅上,身子没有躺下过一次,始终很有兴味地听着、问着,不时地点点头。
傍晚时,许广平走进来,邀请客人在厨房边的一间小屋里吃饭。鲁迅亲自打开一瓶珍藏已久的“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大家稍微喝了几杯酒,饭后又闲谈了一会儿,然后由楼适夷送陈赓下楼出门。陈赓离开鲁迅家后雇了一辆车,和楼适夷告别后便独自回去了。
陈赓为鲁迅画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草图》
材料藏了很久,“终于没有写”
那时,楼适夷从“左联”调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是不常到鲁迅家去的,有事大多在内山书店和鲁迅见面,或是通过冯雪峰联系,直接登门的次数寥寥可数,因此这次去鲁迅家,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但是一直不知道他领到鲁迅家的来上海治病的那个人是谁。
后来,在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品中,楼适夷见到那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草图》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由他陪着去见鲁迅的竟是陈赓将军,因为那张草图正是他亲眼看见陈赓在鲁迅的书桌上绘制的。
陈赓的谈话给鲁迅留下的印象很深,鲁迅一直想把它写成小说。他曾多次和冯雪峰说:“写是可以写的。”“写一个中篇可以。”“要写,只能像《铁流》似的写,有战争气氛,人物的面貌只好模糊一些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写出来。冯雪峰说:“他那时候并不是没有创作欲望。”“终于没有写,显然由于他不熟悉红军及其战斗的实际情况,这很难使他形成创作所需要的真实感。”“也说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同时,写长篇或中篇作品,要有充裕时间,而当时蒋介石除用军队“围剿”红军外,在上海及全国各地对革命文化界也在组织“围剿”,作为革命文化界的主帅,鲁迅不得不以笔为枪和反动当局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就很难有时间顾及其他了。
至于陈赓同鲁迅两次交谈的材料,还有油印的那份陈赓谈话记录,鲁迅全都保存了下来。许广平也说过:“鲁迅先生曾经把那些材料郑重其事地藏来藏去的。”有次鲁迅见到冯雪峰的时候,还问他:“那些东西要不要还给你?”冯雪峰说:“不要,你藏着如不方便,就烧毁了吧。”可是,鲁迅舍不得烧毁,一直珍藏了很久。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保存这些东西是很危险的。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检查,这些材料还得经常转移地方。可是鲁迅不怕风险,硬是把这些材料连同陈赓在第二次谈话时画的那张草图,一直保存下来了。这些东西现在陈列在上海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特邀陈赓两次到他家中去谈红军战斗和苏区人民的情况,而陈赓在组织的安排下欣然前往,这表明党组织对鲁迅的信任,陈赓对鲁迅的崇敬,同时也表明鲁迅对中共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无比钦佩和关心。
(来源:《党史博览》2024年第2期)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摘要:人们习惯于认为,潘汉年当初如果没有擅自见汪并长期隐瞒此事,就会终身太平无事甚至官运亨通。这是大错特错的。像潘汉年这样的人,即便没有擅自见汪一事,也决不会善终...
-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历时10年,从太行山腰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
-
1955年,潘汉年在北京饭店被秘密逮捕,陈毅怒斥:糊涂,不可原谅
1955年,公安部忽然派人秘密包围了北京饭店。当天有不少客人在,这个突发事件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难道北京饭店进了什么通缉犯?不久,公安部的同志从北京饭店带走了一个男子... - 周文雍、陈铁军是一对英雄夫妻,他们在广州起义中并肩作战,失败后不惧白色恐怖,坚持斗争,于1928年1月27日不幸被捕,1928年2月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广州红花岗刑场。行刑...
-
三句话,陈云让华国锋主动辞去主席职务,叶剑英当场落泪自1980年11月,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了九次会议。而这几次会议之中,有一个矛盾点极为突出,那就是关于华国锋的去留。人们...
- 特工的味道1946年初春,上海闸北。一声长鸣,火车“轰隆隆”而来,在站台停下。一个穿着黑呢大衣的中年人掀开窗帘往外看,“刷”地窗帘又被一双大手粗暴地拉上了。他抬头看了...
- 编者按:叶子龙是主席的五大秘书之一,他和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江青不同之处是,他不仅是中央军委机要室主任,而且是担任了毛主席27年之久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是湖南浏阳...
- 红军西路军,这是一个悲壮而又沉重的名词。西路军2万余人在河西走廊基本全军覆没,这在我军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惨烈一幕。也正因于此,这段历史成为了争议非常大的一个话题。争...
- 编者按:李敦白忆述其“文革”初期的风云际会时直言:“政治权力的致命吸引,呼风唤雨的巨大幻觉,也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李敦白,一九二一年生,美国进步人士。一九四...
-
编者按: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时,他的身份是:中央副主席、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共和国元帅。林彪的飞机坠毁给...
-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适逢多事之秋,跟大家分享一些信息吧。第一条信息,德国之声(DW)于2024年9月12日报道称,前CIA华裔特工马玉清因向某国出售大量国家机密,被判10年监禁。...
-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韩伟:上一回咱们听过了慷慨激昂的河北丝弦,结识了侠肝义胆的梨园豪杰,一曲丝弦犹绕...
- 在西方历史上,“阿拉伯”这个概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the Translation Movement),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时期对古代叙利亚、波斯、印度、希腊、...
- 舅舅小时候最怕放假,因为外公天天掰着指头算:毛囝(老家对小儿子的称呼)几时候放假,家里好多个人做活!干农活不是一般的苦,其中辛酸难以为外人道,没体会过的人,真的没...
-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一天,乌克兰为何能扛住打击并扭转局势?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情报局如何在俄罗斯海陆空打击中力挽狂澜乌克兰武装部队不成功的炸桥行动让俄军长驱直入2022年2月24日,驻守在琼哈尔大桥的第137海军陆战队独立营的士兵... -
12019年,莫言应邀为赵尚志将军殉国处所立石碑撰写碑铭,并为赵将军雕像撰诗一首:白山黑水建奇功,剑影刀光气若虹。首葬丘陵藏猛虎,躯投江海变蛟龙。身经百难心不改,体被双...
-
1 以历史关照韩国,可比之于印度。19世纪,印度被称为英女皇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实则类似包衣。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对黄麻、油籽、小麦和棉花的需求旺盛,印度恰恰是生产这些...
-
《风起陇西》剧照近日,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起陇西》正在热播,剧中以诸葛亮北伐为背景,魏蜀两国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谍报...
- 普京有大智慧不会要克里米亚张召忠:现在把整个克里 米亚的地空导弹部队30个S300、40多架米格战斗机,整个的航空团、整个的导弹团、整个的乌克兰的陆战队,乌克兰的这些武装...
-
01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魏明帝曹叡倍感大限将至。匆匆忙忙做了两件大事:1、立养子曹芳为皇太子;2、急召司马懿入宫,拉着司马懿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
-
有这么一种说法,美国允许公民持枪,是为了让公民有反对暴政的权利。只有手里的枪,才能让你有机会推翻暴政。持枪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自由民主的代表。正是因为公民持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