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坐落于亚洲腹地,北界俄罗斯,南邻中国。按理说,作为毗邻之国,在中国提供的保护与贸易支持的助力下,外蒙古应对中国抱有感激之情。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在B站上,有一位名为“乌鸦校尉”的知名UP主,他屡次提出“外蒙古存在反华情绪”的警告,提醒国人切勿对外蒙古的民意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当今的蒙古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国?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历史渊源。
外蒙对清朝的积怨
追溯蒙古人对中国人不满的源头,清朝难辞其咎。据史料记载,蒙古在满族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清朝政权稳固后,却背弃了当初对蒙古的许诺,令蒙古贵族深感不满。更有甚者,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对蒙古实施了严密的控制与分化策略。
表面上,清朝宣扬“满蒙一家”,通过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但实际上,却通过设立众多旗县,将蒙古部落切割成无数小块,旗县数量在巅峰时期竟达200多个,从而大大削弱了蒙古部落的力量。
同时,清朝为限制蒙古的军事发展与人口增长,在蒙古部落中大力推广喇嘛教,并规定喇嘛教徒不得从事社会劳动,不准娶妻生子。这一政策不仅束缚了蒙古的发展,还从根本上影响了蒙古的人口结构,导致时至今日,蒙古的发展仍相对滞后。
外蒙古的“独立”之路
由于上述原因,外蒙古人对清朝统治时期怀有深深的怨恨。这种情绪不仅在其影视作品中有所体现,更为后来的独立埋下了伏笔。外蒙古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历史上曾经历过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统治。
清朝时期,外蒙古被纳入清朝版图,成为重要的边疆地区。然而,清朝的诸多做法却违背了蒙古人的意愿,使得蒙古人对清朝心生不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外蒙古瞅准时机,开始寻求独立。当年12月,外蒙古宣布脱离清朝独立,成立“大蒙古国”,但其独立地位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915年,《中俄蒙协约》签订后,外蒙古被迫接受中国的“特别保护权”,其独立地位受到限制。1919年,北洋政府试图恢复对外蒙古的统治,但因国内军阀混战而无力维持长期控制。1921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推翻了亲中国的政权,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并成为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1945年,苏联、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同意外蒙古保持现状。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多重压力下,不得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其独立地位至此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然而,独立后的蒙古国却发现,苏联俨然成为了第二个清政府。苏联不仅未兑现援助蒙古国发展工业的承诺,还肆意掠夺外蒙古的资源。当时的中国正陷于内部矛盾之中,即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也是一穷二白,外蒙古无法依靠中国,只能委曲求全地向苏联靠拢。因此,中蒙关系随着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好坏而波动。中苏关系友好时,中蒙关系也融洽;中苏关系交恶时,中蒙关系也趋于紧张。归根结底,外蒙古得看苏联的脸色行事。
当时的外蒙古虽为独立国家,但深受苏联渗透和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蒙古独立后,苏联为更好地“管理”蒙古国,要求蒙古人放弃原本使用的成吉思汗时期所创的回鹘蒙古文,而采用与俄文有联系的“西里尔”文字进行交流和书写。因此,如今许多外蒙古人已不会书写传统的回鹘蒙文。
外蒙偏见的成因
其二,在苏联的“控制”下,蒙古国内的所有广播和报纸媒体都必须按照苏联的意愿进行传播。中苏关系交恶后,苏联为拉拢外蒙古民心,频繁进行反华宣传,导致苏联解体前出生的外蒙古人对中国怀有极深的敌意。
诸多历史因素致使外蒙古人在看待中国时偏见颇深,因此他们对中国人也难以产生好感。除了历史原因,如今外蒙古人对中国的不喜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作祟
苏联解体前,蒙古国曾是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经互会)的重要成员,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其人均GDP一度达到部分欧洲国家水平,经济状况颇为可观。然而,随着苏联解体、经互会体系崩溃,蒙古国经济陷入困境,人均GDP跌出世界前一百名。与此同时,他们曾经看不起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种巨大的经济落差让部分外蒙古人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自幼接受反华宣传的民众,心理落差更是进一步加剧。
民族主义与错误史观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蒙古国政府大力推行民族主义,提出“大蒙古史观”,将匈奴、鲜卑、柔然、辽等古代民族统统归为蒙古族先祖。这一观点自然形成了草原民族与中原对立的局面,在蒙古人的心中筑起了一道对华屏障。
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矛盾
外蒙古独立后,其文化逐渐向俄罗斯靠拢,甚至废除了传统蒙古文。而中国境内的内蒙古自治区不仅保留了传统蒙古文,还因中国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外蒙古。这种文化与身份认同上的差异让部分外蒙古人对内蒙古人产生嫉妒心理,进而将这种情绪延伸到对中国的偏见上。
外部舆论的误导
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性报道和抹黑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蒙古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这些不实信息与偏见被部分外蒙古人接受后,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
尽管如此,在国家层面上,中蒙关系一直保持着合作态势。近年来,两国关系在高层引领下保持稳健发展,双方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构建中蒙命运共同体。蒙古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在台湾、涉藏、涉疆、涉港等问题上支持中方立场。同时,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2023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到1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当前,中蒙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双方将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的对接,推动经贸、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并加强民间交流与文化互鉴。
来源:观史一刻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编者按:2022年,乌克兰危机牵动人心。乌克兰危机升级源于美西方在地缘政治领域对俄罗斯不断施压、步步紧逼,是双方长期积累的矛盾爆发的结果。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
-
文/如松英国通过英西战争(1585年—1604年)击败了西班牙;通过四次英荷战争(1652年—1784年)击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就在与荷兰争夺...
-
恩格斯曾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起火超过了蒸汽机。发现火使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对火的掌握将人们与野兽区分开。现代的厨房由各种家用电器和燃气灶霸占,已经...
- 三幅历史油画,见证共济会建造美国首都华盛顿1789年,美国(13个州)邦联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因建都选址引起激烈争吵...
- 1945年7月16日清晨,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个沙漠试验场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开启了核试验的历史。 自此至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
- 中国古代男女服饰,这份合集值得收藏!商周的服饰以“上衣下裳,束发右衽”为主要特征。上穿衣,下穿裙,裳即是裙。春秋战国时期,胡人服饰出现,将过去的上衣和下裳连为一体...
-
转自大河报博览诗歌中有一特殊的题材名为“打油诗”,这类诗大都新奇幽默,令人哭笑不得。明朝的大才子解缙,在跌倒后,就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其中一句成了现在的流...
-
许家印背后的靠山大曝光!烂尾楼背后的那些秘辛以及恒大债主排行
郑裕彤是许家印的后盾,恒大上市时,郑裕彤、刘銮雄、张松桥、杨受成等人都支持许家印,他们都与郑裕彤有关联。郑裕彤是第一位,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新世界地产创始人,201... -
一个历史事实就是,苏俄领导人,尤其是十月革命发起者中的骨干基本上都是犹太人。当然革命的导师马克思首先就是个犹太人,列宁也有犹太血统。列宁说:“真正的党员流的是犹太...
-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善良的民族,强盛的时候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疲弱的时候还要收留被西方各国排斥的流亡群体。而有些人却总是喜欢把别国说成是“文明的样子”,明里暗里嫌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