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是周瑜举重若轻、指挥若定的潇洒姿态。然而,其中提到的“羽扇纶巾”其实并非周瑜的常备行头,相反恰恰是“气死”周瑜的冤家诸葛亮的代表装束。
羽扇很直观,不必细说,但什么是纶巾,现代人很难想象。明代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中讲到“诸葛巾”时,是这样描述的:“诸葛巾,此为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至此,看似把纶巾的所属问题坐实了。
但是,纶巾作为一种首服,是否就因为诸葛亮曾经佩戴,一定不会出现在周瑜的头上呢?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过武断。事实上,东汉末年以及三国两晋时期,在贵族名士中间的确兴起了戴巾的潮流。
按照《晋书·舆服志》的记载,袁绍就喜欢头戴缣巾(双丝细绢制的头巾)指挥作战,公孙瓒、孙坚等也都有戴巾的传说。照理这些人都是军事领导,带兵打仗应该头戴武冠,戴巾是一件反常的事情。然而,潮流之下的反常不会遭到指责,甚至会受到赞美。
在现代人眼里,巾和冠很容易混淆。比如,诸葛亮的纶巾更像一顶帽子,很难与日常生活中的巾联系起来。一般来说,服装是生活用品,定义往往不甚严格,是以大部分情况作为区分的依据。
古代巾和冠的主要区别是:巾多是软性材料为主体,冠则多为硬质材料;巾可以直接戴在头上,既不需要加贯穿发髻的簪子,也不需要用缨在下巴处打结固定——而绝大部分冠少不了这两个部件。所以,如果看到诸葛亮的画像或雕塑上出现了簪、缨,说明创作者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由于受到名流追捧,巾也随之演变出多种款式,除了纶巾,还有逍遥巾、纯阳巾、万幅巾、平定四方巾……并且不限于男子,女子也同样戴巾。女子戴的巾帼,后来成为女性的代名词。
史书有一项记载,头戴纶巾的诸葛亮,用女子戴的巾对司马懿进行了一次羞辱:“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这一次果然奏效,司马懿派人千里请战,准备雪耻。
看前面几位玩得这么投入,曹操也紧跟时尚,搞出了个新款式——帢。帢从名义上仿的是远古的皮弁,但其实也是巾的一种,看上去就像几十年前还在使用的帽头。但曹操搞的帢是白色的,很多人觉得不吉祥,并且后世对他的评价颇低,所以白帢就被用作皇帝的丧服了。
巾在古代,最早是平民的首服。按理说,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恢复了冕服制度,使儒家思想重新在服装当中得到渗透,人们应该更喜欢冠冕才对。可仅仅过了一百年,社会名流就对冠冕失去了兴趣,转而追捧平民所戴的巾。
而这一潮流的出现,其实与思想和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
首先,思想因素。汉初由道家思想主导,从汉武帝开始转而推崇儒家,但到了东汉末期,道家思想又悄悄抬头。于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宽松自然,再次借助服装载体得以呈现。
其次,政治因素。冕主要体现家族统治,冠主要体现集团统治,东汉的官僚体系随历史推移,逐渐形成多个势力圈,以至于群雄并起、诸侯割据,他们按捺不住向皇权表达不恭的冲动。就这样,平民头上的巾,就成了名流追求自然、群雄觊觎皇权的一种表达方式。
巾的流行,也预示着东汉政权距离终结为时不远了。当然,由于巾同时也能体现低调、节俭等美德,所以大量儒生也成为爱好者,形成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
苏东坡写下“羽扇纶巾”,说明他内心对巾有一种认同。以他的豪放性格、跌宕人生,还有巾的亲民属性,几乎注定会喜欢这种首服。在宋代引领时尚的“东坡巾”,就由他创意成形。
《三才图会》中写道:“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着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这说的是,东坡巾的主体是个高桶,有四个角;在高桶之外有围墙,要比高桶低一些;高桶的前后左右各有角,戴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只角处在两眉之间。
据说,东坡巾是苏东坡在监狱里制作的,因为身为囚犯,不能再穿戴官服,所以他制作了一款新的巾。当然,苏东坡的真实意图已无从知晓,那个时代的审美也跟现在不同。现代人确实不容易看出这顶东坡巾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外圆内方、中规中矩嘛。
但,真是这样吗?苏东坡的个性被监狱生活磨没了吗?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用现代思维对东坡巾做一些分析。
首先,东坡巾的形状,其高桶很高并且方方正正。我们假设这个内桶象征了苏东坡本人,方正、高耸、棱角正对前方,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其次,在高桶之外有一圈围墙,可以理解为想要禁锢住苏东坡的监狱,但苏东坡的豪放个性和旷世才华怎会被一圈围墙所禁锢?于是,围墙被高桶撑破,形成了缺口,仿佛是他的思想冲破牢笼。
这样理解,未必是苏东坡的本意。但这样理解,能让我们看到苏东坡的才情、风骨、灵性、智慧。
关于古代的首服,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回望历史,我们也许能够明白祖先在他们所处情境之下的选择动机,以及选择所带来的文化影响。
来源:
中国青年报:《魏晋名流爱戴巾,苏东坡是宋代“时尚咖”》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转自大河报博览有时咱们形容一个还没有出嫁的女孩子,会用到一个词:待字闺中,也就是说,她还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婚配。这个词里面的“待”字就是等待的意思;闺,就是闺...
-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数次全球化浪潮皆因海而起。西方海洋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迅速发展起来,但内陆国家却长期被剥削、被掠夺,一直深陷贫穷的恶性循环。For centuries globali...
-
核心提示:1.第三季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量仅落后特斯拉3456辆,年底将追平。2.比亚迪以电池起家,一开始模仿日本三洋和索尼的产品。3.在进军汽车行业伊始,王传福就决心自...
-
作者:拘一捧月光1.能人背后有能人,能人背后有人弄。2.一入江湖深似海,有人骂你,别听,有人夸你,别信,周围人随意捧骂,不可与之交,因...
-
1948年伊朗曾制订发展国家经济的七年计划,但是由于石油国有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英国经济制裁,该计划几乎濒于失败。1955年,伊朗石油收入开始回升,又从美国那里获得了4500万美...
-
转自知乎网友麻小辣俄乌冲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西方国家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但是如果你以为“全世界”大多数支持乌克兰时,那你就错了。而...
-
四千里路霜晨月——抗战期间“中央大学”王酉亭和一千余头牲畜家禽的西迁故事!
1937年七月,“中央大学”农学院教师、畜牧场长王酉亭先生带领“中央大学”畜牧场部分教职员工和1000多头牲畜家禽,在南京大屠杀前夕,冒着日寇的炮火,跨越苏皖豫鄂川五省,... -
晚清文学家姚燮曾用“大某山民”的署名来评论《红楼梦》,其中一条指出了闲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差轻人多,则人浮于事矣。”大意是被差...
- “茶”在中国,历来和高深莫测的佛教禅理这种“精神食粮”有着若有似无的联系——既然高深,就意味难成气候,而要形成人人“斗茶”的社会风气,也就只能在宋朝产生。“斗茶”...
-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能射的羿,他们名字相同、技能相同,名气也不相上下。一个是五帝时期后羿,帝尧的射师,嫦娥的丈夫,曾射掉九日。一个是夏朝有穷国国君后羿,他射死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