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是周瑜举重若轻、指挥若定的潇洒姿态。然而,其中提到的“羽扇纶巾”其实并非周瑜的常备行头,相反恰恰是“气死”周瑜的冤家诸葛亮的代表装束。
羽扇很直观,不必细说,但什么是纶巾,现代人很难想象。明代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中讲到“诸葛巾”时,是这样描述的:“诸葛巾,此为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至此,看似把纶巾的所属问题坐实了。
但是,纶巾作为一种首服,是否就因为诸葛亮曾经佩戴,一定不会出现在周瑜的头上呢?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过武断。事实上,东汉末年以及三国两晋时期,在贵族名士中间的确兴起了戴巾的潮流。
按照《晋书·舆服志》的记载,袁绍就喜欢头戴缣巾(双丝细绢制的头巾)指挥作战,公孙瓒、孙坚等也都有戴巾的传说。照理这些人都是军事领导,带兵打仗应该头戴武冠,戴巾是一件反常的事情。然而,潮流之下的反常不会遭到指责,甚至会受到赞美。
在现代人眼里,巾和冠很容易混淆。比如,诸葛亮的纶巾更像一顶帽子,很难与日常生活中的巾联系起来。一般来说,服装是生活用品,定义往往不甚严格,是以大部分情况作为区分的依据。
古代巾和冠的主要区别是:巾多是软性材料为主体,冠则多为硬质材料;巾可以直接戴在头上,既不需要加贯穿发髻的簪子,也不需要用缨在下巴处打结固定——而绝大部分冠少不了这两个部件。所以,如果看到诸葛亮的画像或雕塑上出现了簪、缨,说明创作者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由于受到名流追捧,巾也随之演变出多种款式,除了纶巾,还有逍遥巾、纯阳巾、万幅巾、平定四方巾……并且不限于男子,女子也同样戴巾。女子戴的巾帼,后来成为女性的代名词。
史书有一项记载,头戴纶巾的诸葛亮,用女子戴的巾对司马懿进行了一次羞辱:“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这一次果然奏效,司马懿派人千里请战,准备雪耻。
看前面几位玩得这么投入,曹操也紧跟时尚,搞出了个新款式——帢。帢从名义上仿的是远古的皮弁,但其实也是巾的一种,看上去就像几十年前还在使用的帽头。但曹操搞的帢是白色的,很多人觉得不吉祥,并且后世对他的评价颇低,所以白帢就被用作皇帝的丧服了。
巾在古代,最早是平民的首服。按理说,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恢复了冕服制度,使儒家思想重新在服装当中得到渗透,人们应该更喜欢冠冕才对。可仅仅过了一百年,社会名流就对冠冕失去了兴趣,转而追捧平民所戴的巾。
而这一潮流的出现,其实与思想和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
首先,思想因素。汉初由道家思想主导,从汉武帝开始转而推崇儒家,但到了东汉末期,道家思想又悄悄抬头。于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宽松自然,再次借助服装载体得以呈现。
其次,政治因素。冕主要体现家族统治,冠主要体现集团统治,东汉的官僚体系随历史推移,逐渐形成多个势力圈,以至于群雄并起、诸侯割据,他们按捺不住向皇权表达不恭的冲动。就这样,平民头上的巾,就成了名流追求自然、群雄觊觎皇权的一种表达方式。
巾的流行,也预示着东汉政权距离终结为时不远了。当然,由于巾同时也能体现低调、节俭等美德,所以大量儒生也成为爱好者,形成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
苏东坡写下“羽扇纶巾”,说明他内心对巾有一种认同。以他的豪放性格、跌宕人生,还有巾的亲民属性,几乎注定会喜欢这种首服。在宋代引领时尚的“东坡巾”,就由他创意成形。
《三才图会》中写道:“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着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这说的是,东坡巾的主体是个高桶,有四个角;在高桶之外有围墙,要比高桶低一些;高桶的前后左右各有角,戴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只角处在两眉之间。
据说,东坡巾是苏东坡在监狱里制作的,因为身为囚犯,不能再穿戴官服,所以他制作了一款新的巾。当然,苏东坡的真实意图已无从知晓,那个时代的审美也跟现在不同。现代人确实不容易看出这顶东坡巾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外圆内方、中规中矩嘛。
但,真是这样吗?苏东坡的个性被监狱生活磨没了吗?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用现代思维对东坡巾做一些分析。
首先,东坡巾的形状,其高桶很高并且方方正正。我们假设这个内桶象征了苏东坡本人,方正、高耸、棱角正对前方,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其次,在高桶之外有一圈围墙,可以理解为想要禁锢住苏东坡的监狱,但苏东坡的豪放个性和旷世才华怎会被一圈围墙所禁锢?于是,围墙被高桶撑破,形成了缺口,仿佛是他的思想冲破牢笼。
这样理解,未必是苏东坡的本意。但这样理解,能让我们看到苏东坡的才情、风骨、灵性、智慧。
关于古代的首服,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回望历史,我们也许能够明白祖先在他们所处情境之下的选择动机,以及选择所带来的文化影响。
来源:
中国青年报:《魏晋名流爱戴巾,苏东坡是宋代“时尚咖”》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994年,尼克松临终前表示后悔访华: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奇怪的变化,中国和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由于交恶的原因已经越走越远,苏联更是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而我国却出乎世界各国意料的和美国... - 茶叶源于中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从春秋后期开始,茶叶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材。到西汉后期,茶发展为宫廷的“高级饮...
-
来源:关胖本胖上周和往常一样,和编辑老师一起商量选题,他建议我写“中植系”爆雷。我答应了,但是很快就后悔了。中植系可写的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落笔。“中植系”这样国内...
-
前言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以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将他不同凡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后又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后世之人为他的...
-
有个成语叫“雪泥鸿爪”,据说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成语词典里,给“爪”的注音是“zhǎo”。有一种美食,有的地方叫“鸡脚”,更多的地方叫“凤爪”。这个“爪”,...
- 转自知乎,作者鲸落南北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信仰。人类的文化是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无数的个体或群体,面对周边一切存在及自身内心欲望,在精神世界中,在人类脑海里,为了更好...
-
1938年,欧洲大陆正笼罩在纳粹德国的阴影之下,当年11月,“水晶之夜”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开始了有组织的屠杀。在此之前,犹太人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活命窗口。1938年3月,在希特...
-
转自凤凰网,在人间 原标题: 原潮水与我| 我的朝鲜记忆:炮弹、冻伤与“和平日记”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那时我才18岁,在27军81师炮营担任通讯员...
- 犹太金融的本质:不道德、反政府、杀人术、走黑金。我用四暗来概述犹太金融的本质,重复一遍,我用四暗,黑暗的暗来概述犹太金融的本质。我用这四暗作为一个概念来讨论问题,...
-
一、对待俄乌战争的基本态度 整个俄乌战争期间,我除了重发一篇2017年9月8日写的关于中间国的一般理论之外(科学理解俄乌冲突的中间国理论,只是对龙卷风型中间国命运形成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