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们常在嘴边说的都是“周秦汉唐”盛世王朝,但却无意中忽略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隋朝。一提到隋朝,给很多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横征暴敛,对百姓太过于残酷,尤其是隋炀帝的昏君名声一直在史书中不绝于耳,所以这个朝代才只存在了38年便覆灭,成为我国典型的短命王朝。然而,如今我们再回眸这段历史,却发现隋朝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其诸多的政务改革对后世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成统一。杨广只有20岁时,就奉命统帅大军征伐南陈,一举灭掉陈国,完成了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虽然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知名的“短命”王朝,但恰恰是这两个短暂的王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两次大统一。一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大动荡,一个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而隋朝在制度建设上做出的贡献也是其他王朝无法比拟的:推行“两制”。一个是三省六部制,杨坚最早建立,杨广进一步巩固完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构建起了相互制衡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被后世借鉴延用;另一个是科举制,杨坚搭建雏形,杨广设立进士科,利用考试来选拔人才,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发生根本改变,此制一直延用到清代。
发展经济。杨广在位时,隋朝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洛阳官仓里的粮食储备多的达上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手工业也有新的发展,造船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能造起五层楼的宏伟战舰。
开疆拓土。公元609年,杨广亲自征伐大败吐谷浑,乘胜追击到青海湖,将青海省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并借此打通了与西域交通的道路。随后又驾临张掖,举行了万国盛会,接受西域二十八国的朝见,大隋与西域自此能直接进行交通贸易,不必再受突厥的控制。
可以说隋王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讲盛唐的繁荣也是隋的延伸。隋朝除了诸多的丰功伟绩外,短暂的统治却也为后世留下4个雄伟建筑,现在仍然在使用中!
首先一直被我们引以为傲的唐长安城,其实并不是在唐朝时候修建的,而是在隋朝。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选在汉长安城。然而,汉长安城存在着不少缺点,作为汉朝都城已经历时七八百年,由于年代久远,城市不够对称,规模也不够庞大。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经历过洗劫、焚毁和重建,到了隋朝初年已经变得非常古老和破落。再加上汉长安城北临渭水,渭河不时改道,随时可能淹没京都。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隋高祖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执政两年的杨坚便决定另建新都,宣布诏令说道:“谋新去故,如农望秋,虽暂劬劳,其究安宅。”杨坚让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担任总设计师,新都城的位置选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以南的一片开阔平原上。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九个月时间就建成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王朝便迁至新都,因隋文帝早年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唐朝改名为“长安”)。
从隋朝建造大兴城开始,这座城市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城。它的规模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7倍,可以说为以后唐长安城的兴盛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杨广认为洛阳比长安更居于天下中心,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于是他下令营建东都洛阳。自公元605年3月起,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展开大规模建设,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迅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目的就是东西呼应。隋炀帝登基后考虑到大运河与东都洛阳的配合,能够更好地沟通南北,便迁都洛阳。自此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洛阳都是历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次在隋朝统一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便举国之力修建了大运河。
公元605年至610年,杨广征调100多万百姓,疏通以前很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成了地跨如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全长2700多公里的隋代大运河,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当时和后世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隋代大运河
隋炀帝主持修建大运河虽然给当时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也有人抱怨其这样做只是满足自己下江南的私欲而修建的,但是就修建大运河的真正目的和结果来看,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至今都造福人民。正是由于隋炀帝的宏图大策,得以为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财富——隋唐大运河。
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代。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后代多以“隋朝开河,唐宋受益”之说。关于大运河的开凿,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它的赞美。晚唐诗人皮日休对其称赞更是到达了最高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隋炀帝修运河的功绩肯定。
自古都是民以食为天,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还在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而在古代粮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选择建在干燥的缓坡地上,还要濒临水运通道,以便大规模集中和转运储藏粮食。据《中国历史》介绍,在1969年人们发现了隋朝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含嘉仓,在其中一个窖里,就发现了北宋放进的50万斤谷子,颗粒完整,架构十分利于谷物的保存,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由此可知,大运河沿岸修建许多这种粮仓,可见当时隋朝的繁荣景象。
隋代洛口仓遗址
除了水上交通,隋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如今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驰道。虽然没有大运河闻名天下,但驰道在当时也带动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并对隋炀帝四周展开征讨,扩大隋朝版图做出不可磨灭贡献。据记载,公元607年,隋炀帝下令修筑从陕西榆林到北京的驰道,长达三千里。此举不仅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而且为后面收复高丽做准备,可见隋炀帝修建驰道的出发点是极好的。
纵观整个隋朝历史,这个朝代虽然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有的现在仍然在使用中。从这4个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隋朝统治者的智慧,也能体会到隋朝统治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意。最后我们要说隋朝的存在时间虽很短,但其历史重要性不可忽视,是它结束了中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而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也是功在千秋的丰功伟业,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历代君王无人敢做的,敢做此事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而隋炀帝杨广上面做的这些事,有些是毁誉参半。像建洛阳、修大运河这些大工程,虽说作用巨大,也造福了后世,但却苦了当时百姓。杨广干的太急,把百姓逼得太急,动辄役使百万民力,让百姓没有喘息的机会,民怨沸腾也在情理之中。
杨广形象口碑不佳,跟唐代修史大有关系。为了彰显代隋建唐的合理性,唐朝史书对杨广的错误是会放大传播的,对其贡献也不会多说。后代史家大多延用了唐代说法,杨广的形象肯定好不了。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红军时期的陈赓1932年,通过地下党,鲁迅在上海寓所两次秘密会见来上海治疗腿伤的红军著名将领陈赓,听取陈赓介绍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情况,并让陈赓画了一张《鄂豫皖...
-
"事实上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大唐使者“一人灭一国”,又或吐蕃对印度的入侵,倒不如说是一场印度内战。是一直希望打回恒河平原的梨车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1990年...
- 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揭露菲律宾试图在南海扩大岛礁建设的非法行径,强调中国的克制以及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的承诺。当地时间15日下午...
-
中国足协窝案细节,首次披露!李铁一路砸钱当上国足主帅,上任第二天就签了6000万假合同
1月9日晚,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播出。本集聚焦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足球协会原党委书记杜兆才,中国足... -
苹果因其甘甜脆爽、富含营养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常年占据水果界的榜首,让大众无限回购。不过,苹果在古代可不叫苹果,而有着另外一个唯美的名字,且现在依旧被日本人使用,你...
-
1997年邓公逝世后,华国锋同志作出一个决定,中央知道后全力支持
1997年2月,我国重要的领导人之一邓公,宣布在北京逝世。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都陷入了悲痛的气氛当中,人们纷纷为邓公的离去感到悲痛不已。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前任领导人华国锋... -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嘉靖皇帝朱厚熜经历了一个毕生难忘的惊魂夜。这一夜,皇宫万籁俱寂,一切看似寻常,微弱的灯火陪伴着皇帝沉入梦乡。正在此时,以宫女...
-
7月27日凌晨,长沙市开福区月湖街道舟桥路段发生一起机动车撞人案件,致8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55岁的犯罪嫌疑人粟某某系长沙国营综合农场拆迁户。...
- 来源:邓春海曹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一种名为“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同此前两汉时期广泛采用的察举制不同,九品中正制更加看...
-
在乡村,很多人可能还会有另一重身份。比如,一位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着的果农,可能还会是个经纪人;另一位在路边惬意悠闲地哼着秦腔的老者,说不定是红白喜事上的总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