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繁体

一、焚香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炷烟中得意 九衢尘里偷闲

如果世界过于喧嚣,让人静下来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有人觉得走进山林听山间风过就能安静下来,有人觉得独饮一壶茶也能让人身心安静。而有人则喜欢焚一缕馨香,在呼吸间抚平心中的烦乱,当下便拥有内心的宁静。

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就是一个“香癖”,他说:香可净气。闲来无事,最爱找个精致的小铜炉,在香几燃起一炷香,闭目静坐。无论是官场归来急需去浊存清,还是提笔作诗期待灵感涌现,或是独处需要六根清净,一抹香气,足矣。

品香未必要焚,今人可以带香包,喷香水,但焚香带来的缥缈意境,总是能让人心甘放下俗务,坐定,沉浸,一心一意超然物外。

二、抚琴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若心自适 无弦亦可

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

魏晋大琴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所谓“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陶渊明不会弹琴,也要长年在家中放一把无弦琴,每逢酒酣意适,轻轻抚摸,无声胜有声,也不失为一种寄托。

三、对弈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弈棋不如观棋 因观者无得失心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下棋来消遣娱乐,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所以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

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

四、品茗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淡中有味 点茶三昧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得道,全凭悟性。

苏东坡曾赋诗一首“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三昧”,来自梵语samadhi,意思是止息杂念,心神平静。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是禅,也是人生况味。

五、酌酒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是酌酒的浪漫。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

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他们或袒胸露臂,或醉意朦胧,魏晋名士们洒笑山林,旷达萧散。他们饮的不止是酒,而是乱世中,那一种不受拘束。

六、听雨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卧眠听雨 一梦浮生

从小读古人写雨的诗,有句很有意思: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雨天最惬意的时候,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意识仿佛化成。

一个人骨子里浪不浪漫,要看他怎么看待下雨天。清代生活家张潮就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常人眼中恼人的雨天,被他说得像一幅画。

拢一手雨珠,珍藏在心间,岁月染霜,情怀不老;折一串水帘,挂在窗棂外,容颜老去,心依然。

七、莳花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莳花如侣 读花如人

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莳花即栽花。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芍药,名土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惟兰为绝代美人……

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地道花痴”。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八、读书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

古语有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

故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

古人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以前虽明字义,但践行的少,视如不见。后历经世事磨练,终信之不疑,以读书为第一乐事。

九、候月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

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

顽童李白,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花间一人独酌,便把酒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时间的速度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格调与速度,那份闲情和雅致已离我们而去。喧闹的都市迫切需要一些清雅来装扮,我们何妨静下心来,学一学古人焚香试茶候月临帖。

十、寻幽

古人十雅,独与天地相往来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

试着想象一个清晨,漫步到古老的寺院外,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明净的山光,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大自然永远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由。比起喋喋不休的红尘,它的博大无言总能安抚人心。摒弃红尘,与大自然一同静默,这是寻幽的浪漫。

古人留下的智慧,提醒着我们就算周身物欲横流,也得多一些闲情雅致。因为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3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蒙哥之死

    蒙哥之死

    一“......杨过低头避过,飞步抢上,左手中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折骨断,倒撞下马,登时毙命。蒙古兵将...
  • 12万胡商之乱:广州阿拉伯波斯商人的崛起与“黄巢”复仇!

    阿拉伯波斯人广州列土封疆唐朝时期,朝廷对于西北地区管控制度相对严格,贸易会受到许多限制。而在东南地区则恰恰相反,广州是唐朝最大的通商港口城市,在这里有许多外国商人...
  • 古代帝王诛杀功臣的本质是什么?

    刘邦干掉了除了长沙王吴芮之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同时还将忠心不二的萧何下狱,汉初三杰除了张良没有被折腾过,其他两人皆经历了囚或杀。朱元璋上位之后,帮自己打天下的李善...
  • 朱令案的真凶究竟是谁?通过犯罪心理学也可以找到恶毒的投毒者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朱令案的真凶究竟是谁?通过犯罪心理学可以找到恶毒的投毒者上一篇萨沙是从2018年科学分析角度来推测,投毒者极有可能是朱令的...
  • 正史不敢提的“江南奴变”

    “江南奴变”,这场发生在明朝末年的大规模社会暴动,往往被正史选择性屏蔽,顶多是语焉不详,一笔带过。社会上的事,往往“字越少,事越大”。这场看似不太重要的历史事件,...
  • 洲际导弹发射一个月后,中国成为了联合国五常

    洲际导弹发射一个月后,中国成为了联合国五常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多年来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想获得一票否决权。隔一段时间印度就会向联合国递交一次申请,但每一次都被直接驳回。印度拥有核武器,拥有航...
  • 1932年的刘长春:一个人的奥运会

    1932年7月1日,张学良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上宣布捐赠8000大洋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为运动员,体育教师宋君复为教练,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刘长春因此成为中国参加奥运的...
  • 张作霖只死于日本人之手吗?错了,他是被日本和苏联合谋杀死的

    张作霖只死于日本人之手吗?错了,他是被日本和苏联合谋杀死的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杀害张作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张作霖被包装成了抗日爱国人士,甚至流传着张作霖活着日本不敢侵华这样的滑稽言论。一时间张作霖当马贼、...
  • 为什么说放任中南半岛统一,终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

    为什么说放任中南半岛统一,终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

    为什么说放任中南半岛统一,终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中南半岛上自出现政权以来,从未真正实现过统一,为何?在我国的记载中,从汉朝开始就有了关于中南半岛情况的记载,算到...
  • 从朝鲜战争,看诡异的中苏关系

    从朝鲜战争,看诡异的中苏关系

    中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诡异的。不了解历史细节的人,通常都会感到非常困惑,无法理解。1948年12月底,三大战役结果已基本结束,国民党精锐尽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949年1月...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