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繁体

来源:百度百家号,作者紫陌娱说

兰陵笑笑生被称为“迷”一般的存在,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白话小说”的作家,亦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金瓶梅》的创作者。

然而,对于他的身份,400多年来,却始终莫衷一是。历史上有太多关于兰陵笑笑生身份的猜想,也由此成为了《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由于这些猜想,始终无法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所以本文不在兰陵笑笑生的身份上着墨过多。只说一说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

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根据专家的考究,《金瓶梅》大约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以“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腐败、人性的黑暗、以及人与人之间盘根错节的复杂。

有位伟人推荐这本书时说: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本文将从历史价值、人性的弱点、人际交往真相三个方面,分享我对《金瓶梅》的阅读感悟。相信你读过后,也会理解,东吴弄珠客的题序: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

生畏惧心者,君子也;

生欢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①历史价值

“《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它是《红楼梦》的祖宗,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压迫下的种种矛盾,不可不看。”

它不光可以展现历史进程中“好与坏”、“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对立力量之间的较量,还具有引人深思、催人改进的作用。

《金瓶梅》开篇就点明了故事的背景,“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表明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而他在故事中提到的宋军将领、历史事件,虽然有些与事实相符,有些与事实不符,却也大多有史料依据。

比如,在《金瓶梅》第98回中,写道:

“话说一日周守备、济南府知府张叔夜领人马征剿梁山泊贼王宋江,三十六人,万余草寇,都受了招安,地方平复。表奏,朝廷大喜,加升张叔夜为都御史、山东安抚大使,升守备周秀为济南兵马制置,管理分巡河道,提察盗贼。”

这一段根据《宋史·徽宗本纪》的记载,确有其事: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只不过“平宋江”后,朝廷封张叔夜为“都御史、山东安抚大使”,不符合史实。根据《宋史·张叔夜传》的记载,“平宋江”之前,张叔夜是“礼部侍郎”;“平宋江”后,“加直学士,徙济南府”。

兰陵笑笑生真假参半地写,一方面区别于严谨、严肃的历史书,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借史讽今的效果。

不光是宋朝的事,眼尖的读者也发现,兰陵笑笑生在描写宋朝的同时,又影射了明朝的社会生活。

故事的主角西门庆,27岁,是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的一个“暴发户”。他所在的“清河县”,明朝时,因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流经地,而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贸易集散地,商业十分繁荣。西门庆就在这里面,开着一家“中药铺”。

短短6、7年间,西门庆成为了“集医药、服装、航运、信贷于一身的商业首富。”他不满足自己富足的身份,十分善于钻营,于是背靠“大树”,故而敢在清河县寻衅滋事,强取豪夺。

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西门庆的这棵“大树”蔡京,是权倾朝野的太师。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一文中有言:“朝廷赏太师以爵,太师赏人以爵。其受赏之人又得分其爵,以与其家人伙计。”

意思是,蔡京得到银子后,会将银子收入囊中,然后给送礼之人一份“官职”。西门庆当初就靠此办法,获得了“五品官职”。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官场上的一些情况。总之,《金瓶梅》对于明朝的社会生活,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②人性的弱点

莫言曾说,“生活很复杂,人性也很复杂,绝对不是简单的对错,那么小说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复杂性的。好的小说一定要写出人性的复杂,写出人性的“模糊地带”。”

在《金瓶梅》中,兰陵笑笑生将人性中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就拿潘金莲来说,读过《金瓶梅》的人对她的评价,都是非常低的。因为她与西门庆联手,害死了丈夫武大郎。

潘金莲之所以会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人性的弱点。

潘金莲在遇到西门庆之前,共遇到过3个男人。张大户、武大郎、和武松。这些人中,只有武松是身材凛凛、相貌堂堂的。却也只有武松,完全不把潘金莲放在眼里。

她非常郁闷,内心的渴望,在无法得到满足时,她遇到了西门庆。然而,西门庆却没常性。

在嫉妒、不甘心以及安全感缺失的作祟下,潘金莲为了得到西门庆更多的爱,与孟玉楼联手,做出了许多疯狂的事。她先后害死了宋慧莲、李瓶儿母子、西门庆、以及自己腹中的宝宝。

世人皆说她坏到了骨子里,实则潘金莲不过是一名患有“厄勒克特拉情结”的可怜人罢了。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所以长大后,才会拼命想要弥补童年时的缺失。

余华说:“我写苦难,是为了书写人性。”

兰陵笑笑生亦是如此,《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一个很苦的人。她父亲早死,母亲将她先后转卖给了张大户和武大郎。后来遇到西门庆,被他的甜言蜜语哄得,以为能与其携手一生。却未曾料想,西门庆并非良人。

然而,即便如此,潘金莲为了自己的欲望,过度追求的手段也是不被支持的。

子曰:“君子不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世间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来的结果也不过是一时的。

或许,“人性真的是小说最后的深度”。

③人际交往的真相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历史有时候会突然凝聚在一个人身上,之后世界便倾向以这个人所指示的方向前进。在这类伟人的个人身上,普通与特殊。停驻与跃动浓缩成一个人格。他们体现了国家、宗教、文化以及社会危机。”

而西门庆就是那个人。

他的形象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也足够普通,却也特殊到让每个人都把他记在了心里。读过《金瓶梅》的人,都对西门庆不容小觑的人际交往能力啧啧称赞。而他左右逢源的背后,也反映了当时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门庆深知这个道理,在与“上层”、“中层”、“下层”交往的过程中,将此发挥到了极致。

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上层群体:

这个群体都是清河县的高官权贵,虽然西门庆有钱,但他毕竟是个“商人”。而在“士农工商”的排位中,“商人”位居最后。

西门庆不甘心屈居人后,于是用源源不断的票子,为自己买了一个“五品官”;用女儿的婚姻,为自己寻得了一个靠山。

中层群体:

这个群体都是和西门庆亲近的人,比如妻妾、好友、还有伙计。他们虽然没有权力,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门庆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些人,西门庆的做法很精明。他先是把家中掌钱、管妾的差事,交给了正妻吴月娘。做到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商量。宽容大度的吴月娘作者正妻的位置,本着“家和万事兴”的宗旨,自然对西门庆三天两头的纳妾不好说什么。

管事的活儿交给了正妻,陪伴的时间就交给了妾室。由于妾室太多,为了安抚她们的情绪,西门庆或甜言蜜语、或威逼吓唬。家内,西门庆把妻妾管得服帖;家外,西门庆热络地结交朋友,或是家中有事请他们帮忙;或是生意,让他们帮忙照看。

家内家外,西门庆都捋得很顺,他自己也省了不少心。

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下层群体:

这个群体都是清河县的普通百姓,他们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对待这个群体,西门庆随意得多。如果说西门庆与上层群体相处时,是老鼠遇见猫的模式。那他与下层群体相处时,自己就变成了那只猫。

对于西门庆来说,他将人际关系中的“成功理论”贯彻到底,在一次次抢占他人妻子、欺负戕害弱者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满足。

在写这部分的时候,我真的纠结了很久。在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时代,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对此的不满。或许,这也是兰陵笑笑生想要借此强调的,人世间,本该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因为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看人下菜碟儿”虽然气得人牙痒痒,却也反映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处境的艰难。

人人都不看好的《金瓶梅》,为何值得读?

④说说我的感受

既然《金瓶梅》如此有价值,为什么不像《红楼梦》那般广为流传?

因为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

是呀,没有人愿意每天活在绝望中。因为充满希望的故事,让人觉得生活有盼头。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的结局以“暴亡”,西门家败落而告终。这虽说是“因果循环”后的咎由自取,但整个故事仍然令人绝望。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成功的灯塔。但在《金瓶梅》的故事中,普通百姓们最大的悲剧,却是走不出绝望。

无论是爬上云端又跌入谷底的庞春梅,还是被人害死的李瓶儿母子。每个人都活在绝望里,而这种绝望则透过文字,字字诛心。

每个人,都需要看到希望,正如筷子兄弟的那首歌《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

“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今天的我不一样。春天钟声已敲响,推开所有窗,金色阳光照耀在大地上。”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