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王晓言】近日,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和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令不少人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危机深刻影响了各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影响的痕迹至今依稀可见。
汽车单双号加油
能源危机最直观的体现自然是油价,上世纪70年代的十年间,国际油价从每桶不到2美元飙升到40多美元。作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价格暴涨20多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第一次危机发生于1973年至1974年间。1973年10月,因部分中东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赎罪日”战争,以中东国家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及其盟友进行石油禁运。禁运的效果很快显现,到1974年1月,石油价格从每桶4美元升至13美元。2月,美国1/5的加油站因无油可加而关闭。
第二次能源危机发生在70年代末期,导火索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这次危机一度将国际油价推升至每桶40美元以上。1979年,美国有一段时间70%的加油站被迫关闭。油价上涨带来大宗商品和日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短期内连续的能源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
第一次能源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进一步加强对商品的价格管控,并针对石油等物资采取了类似战时的管控措施。首先就是对汽车采取限号加油。汽车牌照尾号为单数的车可以在每周一、三、五加油,尾号为双数的则每周二、四、六加油,星期日加油站关门歇业。同时,美国政府为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做好采取配给制的准备,暗中设计并印制了一批加油券,准备采取凭票加油措施。所幸随着美国对以色列施压,后者从部分争议领土撤军后,欧佩克取消了石油禁运,最终美国并没有发放并使用加油券。向来大手大脚惯了的美国人不得不开始节约起来。为了省油,美国的高速公路规定了汽车速度上限为每小时90公里,超速者将面临罚款。许多航班的班次减少甚至取消。不少家庭改为以电供暖的模式。为了节能,给房子增加保温层也从那时普及开来。全国的照明电灯限时开启,白宫带头执行。那个年代的美国人,不少都有烧木柴的经历,壁炉中的火焰成为他们恒久的童年记忆……
夏令时制度在上世纪的美国各州并未形成共识,能源危机之前只在二战期间的1942年至1945年强制实行过。而为了节能,美国政府下令全国从1971年1月至1972年2月实行全年夏令时。此外,美国从1975年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并成立了能源部。节能环保的理念也在能源危机期间进一步建立起来。美国环保署的建立、《清洁空气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规的出台都与能源危机有关。
拉美“失去的十年”
第一次能源危机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股市大跌。1973年至1974年间,美国股市下跌42%,英国股市下跌69%,德国和日本股市跌幅也超过25%。香港股市更是惨烈,跌幅近80%,《大时代》等多部港剧对这场股灾曾有描述。1975年,美国《时代》周刊一期封面故事的标题就是“资本主义结束了吗?”无独有偶,1979年,一期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大标题写着“股票之死”。
英国等欧洲国家和日本曾是美国的忠实盟友,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前坚定支持以色列。但在中东国家石油禁运的压力下,欧洲和日本很快顶不住压力,转而支持中东国家的诉求,同时禁止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战争物资在本国的港口停靠。尽管如此,各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依然深受能源危机的影响。当时,英国为了节能,首相号召民众“抱团取暖”,即在冬天每家只给一个房间供暖。英国、挪威、意大利等国禁止民众在周日开车,民航飞机和船舶也在周日停运。荷兰还发布了限电令,居民的用电量如果超过了限额将被罚款……
极度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派出高官到中东国家紧急公关,日本有媒体称之为“耻辱的赔罪之旅”。最终,在许诺了巨额的援助资金后,日本及时修复了与中东产油国的关系。据称,当年日本对中东的援助从其对外援助总金额的0.8%飙升到了24%。
对一些拉美国家而言,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都是依靠向美欧出口资源而生存的。1970年前后,国际上资源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拉美国家从出口贸易中尝到甜头,各国纷纷向美国等国家借贷以扩大本国产能,以期增加出口。但此时恰逢能源危机袭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胀,不需要这么多原材料,拉美国家扩充的产能也就派不上用场。更可悲的是,债权国的利率上升,特别是美国在70年代末期利率上升到不可思议的20%以上。拉美国家的贷款更还不起了,纷纷陷入债务违约、经济崩盘的绝境,随后更是陷入了经济停滞的10年,被称为拉美国家“失去的10年”。
间接催生“亚洲四小龙”
能源危机对美国的国际战略也带来深远影响。中东主要产油国的合力打击令美国感到了切肤之痛,也让美国将战略重心向中东转移,从此深度介入中东各国的纷争之中。以至于越陷越深,直至后来对伊拉克开战。能源危机的十年,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是灰暗的年代,沮丧失落的情绪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这十年间,美国罢工抗议不断,自杀率上升。许多工厂停工,工人失业,蓝领阶层逐渐没落。
也是在这十年期间,美国的许多大企业开启了全球化的步伐。在美国本土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成本不断升高的背景下,美国的制造业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转向成本低廉的亚洲地区。由此,“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得以腾飞。据统计,美国的跨国企业在能源危机的十年间,境外投资增长了8倍。而本土产业的空心化则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历史被篡改了,国家就危险了,苏联教训必须吸取 ”看到朋友感叹,去了爱国烈士纪念馆,居然没人参观,但近几年,给一些民国争议人物立碑建馆的却不少。现在的确出现一些很...
-
商业谋士刘润列传刘水者,商贾谋士,生于金陵。因金能生水,水润万物,父为其取名润。初,入金陵派,习算术;又拜复旦门,研工管。师承何人,专何方略,结论如何,未见于世。...
- 中国传统学术没有哲学科学数学逻辑学之名。这些词语都是外来语,主要来自日文。中国传统学术即所谓国学,现在貌似很热,其实也很少讲清楚的。近期永乐大典被炒的大热。有人甚...
-
7月27日凌晨,长沙市开福区月湖街道舟桥路段发生一起机动车撞人案件,致8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55岁的犯罪嫌疑人粟某某系长沙国营综合农场拆迁户。...
-
德国明知道进攻苏联会陷入两线作战,难以胜利,为啥还要和苏联开战?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而这份秘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就改变了整个二战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这份协议还给... - 86岁的彭树华,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参与审理了包括“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在内的许多大案要案。对他而言,他的职业生涯里最特殊的一次经历,...
- 25岁的浙江人林芳大学毕业已有两年,如今还在为大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上学期间,林芳每月生活费1200元,平时日常花销还够,但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化妆品以及外出旅...
-
皇子装傻37年,被当作傀儡推上皇位,登基后一道圣旨让百官胆寒
树大招风,这个道理在人们面对人心险恶的环境时适用,在古代那处于政治权力中心的皇宫更是适用,尤其是当某人力量弱小、难以自保的时候。唐... -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交换...
-
一次难忘的会面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会面是一次难忘的经历。1978年11月,这位高龄74岁,矮小精悍、敏捷硬朗,不到五英尺高的长者,身穿米色毛装,从巴耶利巴机场的一架波音707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