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王晓言】近日,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和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令不少人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危机深刻影响了各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影响的痕迹至今依稀可见。
汽车单双号加油
能源危机最直观的体现自然是油价,上世纪70年代的十年间,国际油价从每桶不到2美元飙升到40多美元。作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价格暴涨20多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第一次危机发生于1973年至1974年间。1973年10月,因部分中东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赎罪日”战争,以中东国家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及其盟友进行石油禁运。禁运的效果很快显现,到1974年1月,石油价格从每桶4美元升至13美元。2月,美国1/5的加油站因无油可加而关闭。
第二次能源危机发生在70年代末期,导火索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这次危机一度将国际油价推升至每桶40美元以上。1979年,美国有一段时间70%的加油站被迫关闭。油价上涨带来大宗商品和日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短期内连续的能源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
第一次能源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进一步加强对商品的价格管控,并针对石油等物资采取了类似战时的管控措施。首先就是对汽车采取限号加油。汽车牌照尾号为单数的车可以在每周一、三、五加油,尾号为双数的则每周二、四、六加油,星期日加油站关门歇业。同时,美国政府为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做好采取配给制的准备,暗中设计并印制了一批加油券,准备采取凭票加油措施。所幸随着美国对以色列施压,后者从部分争议领土撤军后,欧佩克取消了石油禁运,最终美国并没有发放并使用加油券。向来大手大脚惯了的美国人不得不开始节约起来。为了省油,美国的高速公路规定了汽车速度上限为每小时90公里,超速者将面临罚款。许多航班的班次减少甚至取消。不少家庭改为以电供暖的模式。为了节能,给房子增加保温层也从那时普及开来。全国的照明电灯限时开启,白宫带头执行。那个年代的美国人,不少都有烧木柴的经历,壁炉中的火焰成为他们恒久的童年记忆……
夏令时制度在上世纪的美国各州并未形成共识,能源危机之前只在二战期间的1942年至1945年强制实行过。而为了节能,美国政府下令全国从1971年1月至1972年2月实行全年夏令时。此外,美国从1975年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并成立了能源部。节能环保的理念也在能源危机期间进一步建立起来。美国环保署的建立、《清洁空气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规的出台都与能源危机有关。
拉美“失去的十年”
第一次能源危机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股市大跌。1973年至1974年间,美国股市下跌42%,英国股市下跌69%,德国和日本股市跌幅也超过25%。香港股市更是惨烈,跌幅近80%,《大时代》等多部港剧对这场股灾曾有描述。1975年,美国《时代》周刊一期封面故事的标题就是“资本主义结束了吗?”无独有偶,1979年,一期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大标题写着“股票之死”。
英国等欧洲国家和日本曾是美国的忠实盟友,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前坚定支持以色列。但在中东国家石油禁运的压力下,欧洲和日本很快顶不住压力,转而支持中东国家的诉求,同时禁止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战争物资在本国的港口停靠。尽管如此,各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依然深受能源危机的影响。当时,英国为了节能,首相号召民众“抱团取暖”,即在冬天每家只给一个房间供暖。英国、挪威、意大利等国禁止民众在周日开车,民航飞机和船舶也在周日停运。荷兰还发布了限电令,居民的用电量如果超过了限额将被罚款……
极度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派出高官到中东国家紧急公关,日本有媒体称之为“耻辱的赔罪之旅”。最终,在许诺了巨额的援助资金后,日本及时修复了与中东产油国的关系。据称,当年日本对中东的援助从其对外援助总金额的0.8%飙升到了24%。
对一些拉美国家而言,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都是依靠向美欧出口资源而生存的。1970年前后,国际上资源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拉美国家从出口贸易中尝到甜头,各国纷纷向美国等国家借贷以扩大本国产能,以期增加出口。但此时恰逢能源危机袭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胀,不需要这么多原材料,拉美国家扩充的产能也就派不上用场。更可悲的是,债权国的利率上升,特别是美国在70年代末期利率上升到不可思议的20%以上。拉美国家的贷款更还不起了,纷纷陷入债务违约、经济崩盘的绝境,随后更是陷入了经济停滞的10年,被称为拉美国家“失去的10年”。
间接催生“亚洲四小龙”
能源危机对美国的国际战略也带来深远影响。中东主要产油国的合力打击令美国感到了切肤之痛,也让美国将战略重心向中东转移,从此深度介入中东各国的纷争之中。以至于越陷越深,直至后来对伊拉克开战。能源危机的十年,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是灰暗的年代,沮丧失落的情绪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这十年间,美国罢工抗议不断,自杀率上升。许多工厂停工,工人失业,蓝领阶层逐渐没落。
也是在这十年期间,美国的许多大企业开启了全球化的步伐。在美国本土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成本不断升高的背景下,美国的制造业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转向成本低廉的亚洲地区。由此,“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得以腾飞。据统计,美国的跨国企业在能源危机的十年间,境外投资增长了8倍。而本土产业的空心化则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抗法英雄冯子材,儿子冯相贤在电影龙之战中被畏战自杀,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他被人称之为:“晚清的一根又硬又臭老骨头。”晚清政权朝廷内外腐败、懦弱,而这个人则显得格格不入,当时时任总督之时,有人上门送礼,差... - 三十年来,汉语的词汇和用法经历了显著的变迁,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一些新兴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小鲜肉”、“绿茶”和“老虎”,都在不同程度上...
-
封狼居胥的少年英雄霍去病,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17岁就自己请命去前线领兵抗击匈奴。可能霍去病天生就是领兵打仗的料,他似乎有一种天...
-
今日,无论是官方、民间,都称中国人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尽管近年来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猛然升温,一部分不明真相、对真实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被某些自媒体带偏,对...
-
转自大河报博览有时咱们形容一个还没有出嫁的女孩子,会用到一个词:待字闺中,也就是说,她还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婚配。这个词里面的“待”字就是等待的意思;闺,就是闺...
- 傅索安,毛泽东主席首次接见的红卫兵中的一员,中国一个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一个很具号召力的活跃分子。因为挑起村民械斗,她叛逃到前苏联,成为了一名克格勃特工并且参与了...
-
“非洲王”,五常之一的法国,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力曾经有多强大?
来源:《军武次位面》作者:军武菌非洲摆脱法国后殖民时代的抗争2021年才经由尼日尔人民选举,坐上总统宝座的巴祖姆大概也没想到,居然被自己的“御前侍卫”谋反了。原本应该... -
要说在我国从古至今,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行当。这个行当,入门门槛极高,利润极大,风险也一样巨大,同时危害也相当恐怖,它就是造伪钞。贯穿我国货币发展史,与我国货币发展...
- 就像块熟了的肥肉,没盖好,招来各种各样的虫儿,趴了个满身,黑压压的腻歪人。突然又来了一条野狗,哪管上面有没有蝇子,蜢子呀,迫切的想...
-
历史上哪个朝代最烂?最近看书比较杂,没什么想写的,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引战的感觉,其实我没这个意思,无论哪个封建朝代现在都成黄土堆了,没必要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