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
01
公元369年,前燕吴王、南讨大都督慕容垂率军击败了东晋大司马桓温。
没想到却引来了摄政王慕容评和皇太后的猜忌。
为了活命,慕容垂带着儿子慕容令,以打猎为借口,逃离了燕国,投奔了敌国前秦。
此时,前秦皇帝苻坚宽仁雄主,正在四处求贤,慕容垂这种大佬级别的人物来投,自然大喜过望。
苻坚亲自出城迎接,还抓住慕容垂的手说:“有你帮忙,必然能成共定天下的大事。”
然而见了这一幕,苻坚身边最重要的臣子王猛,却是忧心忡忡。
王猛倒不是嫉贤妒能,主要是慕容垂的身份太敏感了,级别太高了,功高不赏,到了前秦,很难给他一个合适的位子。
更重要的是,这人是被燕国逼走的,万一那边换一个开明点的皇帝,说不定他到时候又要跑回去。
所以在王猛看来,慕容垂对前秦是没有忠诚的,留在这里,只能是个巨大的隐患,弊远远大于利。
02
王猛劝苻坚:“慕容垂是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
但苻坚不同意:“我一心想求取人才,建不世之功,如果杀害了慕容垂,天下人该怎么看我呢?”
于是苻坚不仅没杀慕容垂,还拜其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食华阴五百户。
好吧,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动手吧,王猛心想。
当然不能找力士刺客直接干掉慕容垂,这样的大人物是没法暗杀的,而且皇帝那里也是交待不过去。
所以,只能徐徐图之。
王猛这样的老狐狸,即使心里满是猜忌,脸上也丝毫不会显现出来。
当然,慕容垂也肯定知道王猛的心思,同样不会带任何情绪,二人同朝为官,每天寒暄微笑,一派和睦。
03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年十一月,前秦决定攻打前燕,王猛负责指挥这次战役。
王猛向苻坚提了一个要求:
希望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能够作为先锋,随队出征。
在苻坚看来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要求,因为作为降将,别人接纳你,肯定是指望能有所用,燕国的降人去攻打燕国,理所应当。
一来知己知彼,二来有投名状的意味。
所以,苻坚很快便同意了。
慕容垂也没有理由拒绝,只能同意儿子出征。
临行前,王猛跑去慕容垂家里,喝了一顿酒。
王猛在前秦的地位显赫,慕容垂必须领这个人情,而且也希望王猛能够在战场上多照顾自己儿子,自然是好酒好菜,热情款待。
酒至正酣,王猛跟慕容垂说:“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王猛伸出手来,向慕容垂索要一件礼物。
慕容垂估计是酒喝高了,没有多想,便将随身携带的金刀,解下来送给王猛。
就这样,王猛带着金刀到了前线,买通了慕容垂的亲信——一个叫金熙的人。
让金熙带着金刀,找到了慕容令,声称自己是慕容垂派来的,有口信要告诉世子:
“王猛猜忌,多次排挤,秦王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实并不知道他的内心想法,我们避祸此处,实在是太危险了。听说燕国皇帝已经后悔,有意召我们回去,我已经回到了燕国,你也赶紧走吧,来不及写信,只派人传信,以金刀为凭证。”
慕容令拿着金刀,看着父亲的亲信,琢磨着 “口信”,思前想后,还是信了,于是连夜逃回了燕国。
04
消息传到了秦国,慕容垂知道,着了王猛的道。
但慕容令投敌是铁一般的事实,无从争辩,他也只能选择回归燕国。
谁知王猛算准了慕容垂的下一步行动,半路上截住了他,把他押解回了长安。
到这个地步,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慕容垂闭目等死。
苻坚却还是舍不得杀他,一个劲地安慰他:“你儿子怀念故土,这是人各有志,不值得深咎,父子兄弟,罪不株连,你不要担心,我不会怪责你的。”
话虽这么说,但慕容父子先后出逃,却是已然发生的事实,苻坚不杀慕容垂,也不会重用他。
就这样王猛成功地离间了苻坚与慕容垂。
05
再说说这件事情对后世的影响。
慕容令逃回到燕国,燕国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回归的叛国者在搞什么,索性就把他发配到边城,晾在那里。
慕容令不甘心,起兵反叛,失败后被杀身亡。
又过了几年,王猛病死,淝水一战,苻坚大败,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前秦彻底凉凉了。
慕容垂趁乱复国,建立后燕。
后燕兴旺了十二年,慕容垂老了,却发现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身边只剩下一个庸碌无为的儿子慕容宝,捏着鼻子把皇位传给他。
慕容宝率军攻打北魏,参合陂之战,后燕元气大伤,十年后灭国。
金刀计没有当场杀死慕容垂,却间接弄死了慕容令,以至于后燕后继无人,二十三的短命王朝,昙花一现。
后世一位叫慕容复的念念不忘,成天指望光复大燕,说的就是这段荣光。
这位南慕容,一辈子沉迷于复国的执念,讲到底,也算是被王猛的金刀计给害惨了。
转载自 李怡楚(lahen0923)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盼儿从前,有老两口,他们就一个儿子名叫成龙。老人平时节衣缩食,省下银钱供儿子在城里私塾读书,盼儿考取功名,成龙耀祖。老头是“棒子手”——专门劫道——以此来维持生活...
-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 壹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万名中央机关干部下基层,毛主席两次做出批示万名干部下放基层发生在共和国史书所称的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共中央在非常时期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减...
-
编者按: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同年4月,王明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中心——河南光山县...
-
360°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詹姆斯·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莱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该信函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一片欢腾。2...
-
转自趣观历史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
饭点一过,蹲守在3号线通化门地铁站B口,不用多时,就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无数双被擦得锃亮的小皮鞋先人一步地从站口迈出,只是对比穿着的“楞增”和发型的庄严,那些不羁的...
-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周文明与商文明有很大的不同。本期推出一篇奇文,细...
-
本文首发公众号: 栩然说文 | 赵清 栩然1一身深绿色军装,头戴黑色贝雷帽,叼着雪茄,一头卷曲的长发,一口络腮胡子,目光深邃而忧郁,眼神里充满了倔强与叛逆......这就...
-
一九二一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一,八岁的大伯娶了十六岁的大娘。大伙儿满脸笑容,亲朋好友们彼此间客套着。小大人儿似的大伯不大高兴的样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