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主张大量任用胡人为将,最终促使安禄山逐渐做大做强,成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
某一天,唐玄宗宣布李林甫与张九龄、裴耀卿同时任为宰相,面见天子的时候,张九龄、裴耀卿表现出恭敬谦卑的样子,弯着腰小步向前走。
李林甫在两个人的中间,挺胸昂首,眉宇间流露出得意神情,态度十分傲慢。
大臣们感到很吃惊,私下议论说:“真乃一雕挟两兔也!”后来,人们用“一雕挟两兔”来形容三人并列高位,一人挟制另外二人而独掌大权。
李林甫在位十九年,期间对反对他的人以及威胁到相位的人残酷打压,必除之而后快,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所以最嫉恨那些通过科举进入朝廷的官员。
李林甫表面看上去是个十分和善的人,但是内心恶毒,属于典型的豆腐嘴刀子心。
《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大人又为世人奉献了一条成语——口蜜腹剑,形容人阴险狡猾,嘴说的如同蜜一般甜美,实际上是蛇蝎一样的心肠。
李林甫在吏部当主管的时候,有个叫严迥的候选官员,在判语中写了“杕[dì]杜”两个字。杕杜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的题目,意思是孤独的树上结满了赤棠梨。
李林甫不认识这个“杕”字,就把这字读成了“杖”,还恬不知耻为问身旁的韦陟:“杖杜是啥意思啊?”
韦陟垂下头不敢回答,心里合计:还特么涨肚呢。后人讽刺李林甫为“杖杜宰相”。
李林甫的表兄弟太常少卿姜度生了个儿子,李林甫手书贺卡,整了一个词——“闻有弄麞之庆……”“弄璋”在古时候表示家里生了男孩子,长大后会执璋做官。
李林甫把代表玉器的“璋”字写成了表示动物獐子的“麞”字,前往庆贺的官员都乐喷了,此后,老李又多了一个美称——“弄獐宰相。”
“罗钳吉网”这个成语形容诬陷虐待他人,典故来源同样与李林甫有关。
李林甫当了宰相,指使酷吏罗希、吉温等人掌管刑狱,专门以酷刑严厉打压政敌,很多人都难逃这两个人的魔爪,时人谓之“罗钳吉网”。
“肉腰刀”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阴谋以软刀子陷害他人,典出于《开元天宝遗事》:李林甫嫉贤妒能“每奏御之际,多所陷人,众谓林甫为肉腰刀。”
关于李林甫,还有“立仗马”、“李猫”等一些绰号。
这样一个阴险恶毒、不学无术的人,唐玄宗李隆基却重用了近二十年,难怪大唐从此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天宝十一年(公元753年)冬十一月,李林甫病亡,死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改葬削官,籍没家产,子孙流放外地。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恩格斯曾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起火超过了蒸汽机。发现火使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对火的掌握将人们与野兽区分开。现代的厨房由各种家用电器和燃气灶霸占,已经...
-
来源:灵刻文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黄帝时代至汉朝共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作。其中有无数经典的对话和问答,值得人仔细品读。将说楚...
- 人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础。古人认为,对天下人有功的才能当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
- 历来史学界传统观点一般认为佛教是从印度西传而来,经中国发扬光大,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印度诞生的佛教是释迦牟尼当年为了破斥印度的迷信而产生的,并不是他们本土的文化,...
-
日本渗透中国从未停止,历史上的特高科、黑龙会、梅机关——日本的“锦衣卫”“东厂”“西厂”
日本间谍明朝锦衣卫的大名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干间谍活动干的是相当出色,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朱元璋通过锦衣卫知道宋濂家的菜单、朱元璋知道大臣打麻将丢了张牌等等。锦衣卫无孔... - 西史辨伪为什么总要揭露满清历史?因为西方伪史的总根源就是满清。现在的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华夏古代是愚昧而生产力落后的,这是满清愚民华夏后的刻板印象。明朝军队的火器...
- 正是美国冷战大师乔治•凯南提出娘炮文化!娘炮文化由日本开始:二战结束后,日本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成为了美国的傀儡,于是为了让日本彻底臣服,当时的美国开始执...
-
1927年10月1日至4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广东三河坝地区进行了一场阻击战,即三河坝战役。此役我军经过3昼夜的顽强阻击,歼敌3000余...
-
叶嘉莹女士-17岁丧母,52岁丧女,94岁裸捐千万……中国最美女国士的传奇一生及其作品解析
作者 | 展欢颜编辑 | Anita她,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却在54岁写信给中国教育部,申请免费来华教学。来华任教后,她辗转全国多所高校讲授古诗词,不遗余力... -
转自齐鲁壹点文|李乐军《笑林广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位道学先生观点不同,认为自己掌握的才是真正的道学,而诋毁对方为假,争论了很久也没结果。于是两人就去向孔子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