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是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在其著作中写的:官不扰民民自富。
初看到这句话时,我还不觉得什么,后来慢慢地,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最近云南一地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农村5桌以上聚餐提前10天报备。
文件是这样写的:群体性聚餐5桌以上的,举办人应提前10日内将聚餐时间、地址、餐次、人数、菜单、承办厨师、饮用白酒(主要是散装白酒)、是否使用醇基燃料等信息,向所在村(居)委会申报备案,填写备案表,领取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并接受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或市场监管部门人员的检查指导。
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不可思议,自古以来办酒席或者请客吃饭都是老百姓的自由,哪有办酒席还要报备的,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想必大部分网友也和我的想法一样。
后来有媒体站出来解释了,说当地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当地农村办酒席喜欢喝自酿酒或者散装白酒,很容易出事,并且这些年因为喝散装白酒也确实出过事情。
这个解释很好,好就好在一切看似都是那么合理,一切看似都是“为你好”,一切看似都是有法可依。
可回到现实,我们会发现这其中有太多不正常的地方。
首先,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办酒席一向是老百姓自己说了算,从来就没有市监部门横插一脚的先例,本来好端端的聚餐,现在突然这样插一脚,谁能不反感?
其次,提前10天报备是不是有点太刁难人了?喜事还好,一般都是提前定日子,要是白事怎么办?难不成死之前还要先吊着一口气,等报备完了再去世?
尤其是在农村,很多家族都比较大,逢年过节家里人都回来了,随便一凑就是五桌人,现在要提前10天报备,你让人家怎么吃饭?是这10天里先不吃饭,还是一桌一桌轮流吃饭?
管天管地管空气,现在直接管到饭桌上,这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是不是有点太荒诞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报备了,那然后呢?
是安排专人在边上监督做饭?还是等老百姓做好了派人去试吃?还是提前对厨师进行审查,再带着专业仪器去现场检测饭菜和酒?
如果这些都没有,那这个报备本身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如果报备了,最后又出了点什么问题,请问他们负责吗?
另外,5桌以上要报备,说有安全隐患,那是不是5桌以下就有“金刚护体”,自动安全了?
专业的事他们干得很扯淡,扯淡的事他们做得很专业。
说到这,想到前阵子发生的两件事。一个是四川巴中的两个县禁止在城区私自熏制腊制品,熏制腊肉、腊肠等都需要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点,集中熏制要收取加工费或材料费。
当地的综合行政执法局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说是为了应对大气污染防治,兼顾环保和用火安全。
另一件,是河南滑县的几个村民在自家院子里聚餐,突然来了几个执法人员,其中一个女执法人员就说了,只要生火聚餐,就要办证,否则就要罚款。
当地给出的解释是,现场加工环境简陋,露天作业,无“三防”设施,操作人员未持有效健康证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看他们说得一套一套的,又是大气污染,又是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救世主”驾到呢。
要是熏制腊肉都算污染环境,那许许多多的工厂,马路上无数的汽车应该怎么算?是不是也要禁止?
要是在自家院子里做饭都不行,都要办证,那是不是不能烧火做饭了?要不要统一集中烧火做饭?
要是办喜酒5桌以上就要报备,那是不是以后红白喜事直接安排统一的聚餐点?吃饭必须去指定地点?
要我说,还是保守了,不妨大胆一点。比如说5人以上如厕需报备,5人以上聊天需录音审核,5人以上出行需报备...
这是懒政吗?并不是,而是典型的乱作为。要是真的为了老百姓好,就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源头上,而不是用在报备和餐桌上。
有时候真的忍不住好奇,这些规定到底是什么人想出来的,怎么想出来的。
来源:冷月哲思录
本文初摘录于:2024-02-12,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2-12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据央视新闻7月3日报道,甘肃天水麦积区一幼儿园因多名儿童铅中毒被立案调查。后续报道显示,已有19名儿童跨省住院,200多份样本送至甘肃省疾控复检。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 2025-07-04
-
人民网紧急叫停!“恶俗烂梗”正荼毒下一代,孩子已经不会说话了
“鸡你太美”、“瘪老仔”、“中式教育你赢了”等网络流行词汇完全洗脑着青少年,人民网针对此现象称:绝不能让网络烂梗荼毒孩子!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各种网络烂梗层出不... 2025-07-04 - 红墙不见风吹动,青灯难照旧书魂。若坏人只怕夜路黑,那为他们打开路灯之人,便是帮凶。最早的时候,是饭菜不够,吃不饱;渐渐的,变成了烂菜臭肉吃到拉肚子;这会儿,已经彻... 2025-07-04
- 王家新的跨界狂欢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这究竟是在为艺术... 2025-07-02
-
人民网下架288分女生视频,彻底撕下她的体面,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高考放榜季,河南的小赵考取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一夜爆红。母亲的一句“健康开心就好”感动了全网,甚至引得众官媒纷纷转发,称赞这种教育观。然而在有了人气以后,女孩和母... 2025-07-02 - 一瓶矿泉水浇在李彦宏头顶,一场车祸让雷军沉默,一句话让董明珠深陷舆论漩涡,企业家的人设游戏,在2025年已经沦为一种危险的豪赌。前几天,多年前雷军不礼貌对待某音响品牌... 2025-07-02
-
四个字“决策失误”能掩盖掉24亿建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背后的问题么
01央视《焦点访谈》6月27日报道了关于耗资24亿元建造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调查情况。02伪古镇、古城可以说现在是烂大街的项目了,尤其是像我住在江浙沪一带,那周末古镇自驾游... 2025-07-01 - 整治形式主义,这话央国企人听过很多次。可年年讲,年年有。从会议通知到拍照打卡,从APP签到到多轮汇报,形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细、越来越重。这一套操作整得大家实在不... 2025-06-30
- 2008年,汶川地震后,电视直播着石家庄的募捐活动,镜头扫过一位位慷慨解囊的企业家、领导干部,最终定格在一个熟悉的面孔上:石家庄团委书记王亚丽。此时的她正代表单位捐出... 2025-06-29
- 近日,一份显示为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财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付雪海的刑事判决书称,付雪海存在更改年龄并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盗窃罪、流氓罪等先后三次被判处有期徒刑等情况... 2025-06-28
- 山沟里,黑灰色的煤矸石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裸露在地表。一到夜间,一辆辆运输卡车装载着煤矸石驶入山沟,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寂静,倾倒煤矸石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山... 2025-06-27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人民网紧急叫停!“恶俗烂梗”正荼毒下一代,孩子已经不会说话了
“鸡你太美”、“瘪老仔”、“中式教育你赢了”等网络流行词汇完全洗脑着青少年,人民网针对此现象称:绝不能让网络烂梗荼毒孩子!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各种网络烂梗层出不... 2025-07-04 -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人才的流向,也是时代的风向。近段时间以来,受地缘政治、学术环境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许多早年留学、旅居海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回国,投身不同岗位开启新... 2025-07-04
- 红墙不见风吹动,青灯难照旧书魂。若坏人只怕夜路黑,那为他们打开路灯之人,便是帮凶。最早的时候,是饭菜不够,吃不饱;渐渐的,变成了烂菜臭肉吃到拉肚子;这会儿,已经彻... 2025-07-04
- 王家新的跨界狂欢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这究竟是在为艺术... 2025-07-02
-
人民网下架288分女生视频,彻底撕下她的体面,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高考放榜季,河南的小赵考取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一夜爆红。母亲的一句“健康开心就好”感动了全网,甚至引得众官媒纷纷转发,称赞这种教育观。然而在有了人气以后,女孩和母...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