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起源于北宋,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功法,对人体有着很多的益处,具有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畅通经脉、灵活盘骨、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
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通三焦经、心包经,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改善各种慢性病症状。
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疏通肺经,同时治疗腰腿、手臂、头眼部等疾病。
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调和脾胃两经的阴阳,增强人体正气,主治脾胃不和之症。
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作用:疏通带冲二脉及胆经,治疗劳损引起的颈椎和腰椎疾病。
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作用:通心包经、心经、小肠经,治疗心火旺所致的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和脚步不稳,增强腰力、腿力和眼力。
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作用: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治疗腰酸背痛,手脚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
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
作用:疏通肝经、胆经,治疗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头重脚轻,增强臂力、腰力、腿力和眼力。
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作用:利用颤使得脊柱得以轻微的伸展和抖动,去邪扶正,接通任督二脉,贯通气血,消除百病。
关于八段锦
1.八段锦有什么作用?
八段锦属于健身气功,主要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改善病的目的。而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除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气血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能量平衡,就会有浑身轻松,轻易不会得病。也就是说,当你练八段锦感觉身体变好了,正是经脉慢慢打通的过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八段锦能够促进交感-副交感系统的平衡、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基因表达和抑制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来降低炎症反应、缓解骨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同时现代研究也表明,定期锻炼八段锦能够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中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2.练完八段锦多久能沾水?
一般建议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的0.5-1小时后再洗澡,如果只是洗手洗脸,是随时都可以的。因为洗脸洗手,只是身体小面积接触水,并不影响什么。但是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由于身体出汗,是不能立即洗澡的,此时毛孔是完全张开状态,不管水是洗冷还是热,都很容易让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长期这样会对骨骼、关节造成伤害。
3.练完八段锦多久可以吃饭?
0.5-1小时后,因为在刚练完八段锦时,由于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运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立即吃饭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
4.八段锦练多久能起作用?
八段锦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运动起来,每个人练八段锦的初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想要锻炼,而有的人想要减肥、改善某些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是在坚持了3-6个月时才会明显发现身体的改善。每个人想要得到的功效并不一样,只要坚持练下去,练的方法正确,身体会告诉你得到了什么。
八段锦练法口诀:
1.两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六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2.左右开弓似射雕: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箭诀,向左侧伸出,顺势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箭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六次。
3.调理脾胃须单举:
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六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反复六次。
6.两手攀足固肾腰:
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劲。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7.攒拳怒目增力气:
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马步"。双手握拳,拳眼向下。顺势头稍向左转,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随后,收回左拳,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反复六次。
8.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足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掌指向前。随后双手平掌下按,顺势将两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将两脚跟下落着地。反复练习六次。
来源丨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