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过敏性鼻炎
一、定 义
过敏性鼻炎是指因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为症状的疾病。由于过敏原呈季节性的增减或持续存在,本病的发病也呈季节性或常年性。患者与吸入性哮喘样往往有明显的遗传过敏体质,在疾病发作时还可伴有眼结膜、上腭及外耳道等处的发痒。
二、病 因
过敏性鼻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本病的致敏原主要是吸入性变应原,包括室内粉尘、尘螨、真菌、动物毛发、棉絮等。某些食物性变应原如牛奶、鸡蛋、鱼虾、水果等也可引起本病,另外,化妆品、油漆和毛皮也可成为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肺气虚,卫外功能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所致。
三、表 现
患者的鼻塞经常终年存在,多呈单侧性、无鼻痒及明显季节性发作倾向,临床中常见呈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鼻塞、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
四、辨证分型
1.寒饮犯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必发,发则喷嚏频作不已;检查见鼻黏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2.郁热熏鼻: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黏膜暗红,或潮红;平素鼻干气热,口苦咽干,小便黄短不利,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细数或数。
3.肺气虚:鼻窍奇痒(甚至鼻咽部,眼睛也痒),喷嚏频作,流大量清涕,鼻塞,平素恶风寒,易感冒,症状多在遇风冷时发作;检查可见鼻黏膜淡白、肿胀,鼻腔内有大量水样分泌物;全身可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4.脾气虚:鼻塞、鼻胀为特点,流清涕,嗅觉减退,患病日久,常反复发作;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肿胀甚,颜色淡白或苍白,或中鼻甲息肉样变;平素头昏头重,四肢困倦,纳差,便溏;舌体胖,苔白,脉缓弱。
5.肾气虚:鼻痒、鼻塞,喷嚏频作,清涕难敛,多为常年性发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湿润,中鼻道有息肉形成;患者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脉沉。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肺俞、命门、脾俞、肾俞、迎香、太渊、尺泽。(图11-1)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图11-1
操作:在颈部风池,背部肺俞、命门、脾俞、肾俞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反复进行刮拭,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度。面部迎香、手臂部的尺泽、太渊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患者要避风寒,慎起居。
体穴松筋与按摩
1.一指禅推法:用一指禅推法沿颈椎两侧治疗,从风池到大椎穴水平,反复操作3分钟。(图11-2)
2.拿法:用拿法拿上述部位2分钟。(图11-3)
图11-2 一指禅推法
图11-3 拿法
3.按法:用拇指按揉上述部位。(图11-4)
4.小鱼际擦法:用小鱼际擦法擦背部两侧膀胱经循行路线,以透热为度。(图11-5)
5.拿法:用拿法拿肩井1分钟。(图11-6)
6.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太阳、阳白、印堂、头维、上星、攒竹、迎香各穴,每穴1分钟。(图11-7)
图11-4 按法
图11-5 小鱼际擦法
图11-6 拿法
图11-7 拇指按揉法
足部按摩
反射区:鼻、肺、脾、小肠反射区。(图11-8)
操作:
①掐鼻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前半部,另一手用拇指指尖掐拇趾的鼻反射区,每趾操作30~5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②点揉肺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点揉肺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③按揉脾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按揉脾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图11-8
④掐小肠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指,另一手用拇指指端掐小肠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肾、膀胱、心、输尿管、肺、鼻、额窦、扁桃体、头颈淋巴结。(图11-9)
操作:
1.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膀胱区各2分钟。(图11-10)
2.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从向心方向推输尿管区2分钟,沿示指根向小指根方向推肺区2分钟。(图11-11)
图11-9
图11-10 拇指按揉法
图11-11 拇指推法
图11-12 拇指点法
图11-13 拇示指捏法
3.拇指点法:用拇指点法点按鼻、额窦、扁桃体区各3分钟。(图11-12)
4.拇示指捏法:用拇示指捏法捏头颈淋巴结区2分钟。(图11-13)
耳部按摩
反射区:鼻、肺、肾上腺、咽喉、神门。(图11-14)
操作:
先在鼻、肺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手不离开皮肤,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神门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适中,反复3~4次。之后在肾上腺、咽喉部施以掐法,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生姜5片,葱白5克,荞麦面适量。水煎,取煎液和荞麦面制成饼状,熏贴于合谷穴,熏干后即取下。此方适于过敏性鼻炎兼见鼻塞等症。
处方二:
菖蒲10克,皂角10克。研末,用棉花裹塞鼻内。此方适于流清涕日久不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六、预防与调养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受凉。
2.避免过食生冷、麻辣、油腻、鱼虾等腥荤刺激之物。
3.加强劳动保护及个人防护,避免或减少尘埃、花粉等刺激。
4.寻找诱因,发现诱发因素,尽量去除或避免。
图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