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偏头痛
一、定 义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可有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短暂障碍的先兆,发作时常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属祖国医学“头痛”范畴。
二、病 因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倾向于认为,诱发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后,经单胺能通路产生神经递质变化,继之激活血小板引起5-HT和血栓素A2(TX A2)的释放和耗竭,相继产生颅内外血管的收缩及扩张,扩张管壁由于吸附5-HT产生血管过敏,加之组织胺、缓激肽等参与,发生头痛及其神经性血管性反应。
三、表 现
偏头痛发作时常有疲乏、哈欠、眼前闪光等先兆;继之头呈搏动钻痛、钝痛、刺痛,疼痛多出现在额部、颞部和枕部;剧烈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时持续几十分钟乃至1~2天。常常呕吐过后或因充分的睡眠而缓解。间歇期完全正常。
四、辨证分型
1.外感头痛:生活起居不规律或气候变化急骤,风寒湿热之邪外袭而导致的头痛。
2.内伤头痛:因于肝者,多由于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因于脾者,有的是由于脾虚不能生化气血,血虚脑髓失养而致;有的是由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因于肾者,多由于房劳过度,耗损肾精,脑髓空虚而致。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翳风、头维、率骨、列缺、阳陵泉、足临泣、足三里、印堂、太阳。(图12-1)
图12-1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风池、合谷、列缺、足三里、阳陵泉和足临泣上均匀涂抹红花油,风池、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临泣采用角刮法,足三里采用斜刮法,翳风、头维、率谷和太阳采用拇指揉法,印堂和太阳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3~5滴血为度。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
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拔罐疗法
取穴:天牖、阿是穴。先于拇指尖找压痛点和天牗穴,然后向对侧(健侧)顶推2~3次,然后用抽气罐吸拔20~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图12-2)
图12-2
足部按摩
反射区:额窦、大脑、脑垂体、三叉神经、鼻。(图12-3)
操作:
①掐额窦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前半部,另一手用拇指指尖依次掐五趾的额窦反射区,每趾操作30~50次,微微酸痛为宜。
图12-3
②点揉脑垂体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点揉脑垂体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③按揉大脑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按揉大脑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④掐三叉神经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另一手用拇指指端掐三叉神经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⑤点按鼻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五趾,另一手用拇指指腹在鼻反射区点按50~100次,以自觉酸胀为佳。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肾上腺、肾、膀胱、垂体、心、大脑、腹腔神经丛区、头颈淋巴结。(图12-4)
操作:
1.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上腺、肾、膀胱区各2分钟。(图12-5)
2.拇指点法:用拇指点法点垂体、肝区各2分钟。(图12-6)
3.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大脑、腹腔神经丛区各2分钟。(图12-7)
4.拇示指捏法:用拇示指捏法捏头颈淋巴结区2分钟。(图12-8)
图12-4
图12-5 拇指按揉法
图12-6 拇指点法
图12-7 拇指推法
图12-8 拇示指捏法
耳部按摩
反射区:神门、皮质下、额、交感、枕。(图12-9)
操作:
先在神门、皮质下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手不离开皮肤,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额、交感、枕部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适中,反复3~4次。之后在眼部施以掐法,至红润为止。
图12-9
小偏方
处方一:
制南星、制乌头各等分,葱白适量。用制南星、制乌头研末,以葱白汁调敷太阳穴。此方适于偏头痛。
六、预防与调养
1.不要随便服用止痛药。
2.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4.不要过度劳累,尤其不要思虑过度。
5.要排除器质性头痛(如肿瘤)后再进行按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