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颈椎病

一、定 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因颈椎增生直接或间接刺激并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

二、病 因

导致本病主要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主要是由颈椎本身的退变导致的,外部原因是由各种急慢性损伤造成的。

三、表 现

颈部疼痛、酸胀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视觉障碍、耳鸣耳聋、手指麻木、活动不灵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

1.颈型: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2.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3.脊髓型: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4.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5.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天柱、肩井、大椎、大杼、天宗及肩背部、膈俞、肾俞、曲池、列缺、合谷。(图15-1)

颈项部疾病-颈椎病

图15-1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大椎穴、大杼穴、天宗穴、膈俞穴、肾俞穴、曲池穴、列缺穴、合谷穴均匀涂上红花油后,然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风池、天柱、大椎、大杼、列缺、合谷采用角刮法,肩井、曲池采用斜刮法,天宗、膈俞和肾俞采用平刮法。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在进行刮治时要嘱患者尽量放松,术后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活血通络。

拔罐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外关、养老,气滞血淤加肺俞、膈俞,肝肾阴亏加肝俞、肾俞,风寒外袭加风门、合谷。采用刺罐。用梅花针叩至皮肤潮红,并有少量出血点,然后拔罐10分钟,拔出淤血为度。隔3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穴位图参考刮痧疗法)(图15-2)

体穴松筋与按摩

取穴:风池、风府、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小海、合谷、心俞等穴。

操作: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分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

图15-2 梅花针叩刺

颈项部疾病-颈椎病

颈项部疾病-颈椎病

图15-3

与食、中指对称用力拿捏颈脊柱旁开1.5寸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以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30秒;在两侧肩胛上分别用拇指按揉法,每侧2分钟;一手托住下颌,一手扶住枕部做颈的左、右旋转活动,每侧转动5~8遍(动作要缓缓而行);一手扶住前额,一手扶住颈肩部,做颈的后伸5~8遍;一手扶住枕部,一手扶住颈肩部,做颈的前屈5~8遍;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放在头之侧面,做颈的左、右侧弯,分别为5~8遍;用拿捏法施治于两肩胛上3分钟。(图15-3)

2.同上体位,医者双手重叠放在患者的下颏处(不要压迫喉部),患者的枕部紧贴医者的胸部,患者的颈稍前屈5°~10°,然后,托下颏的双手缓缓向上提起,做颈椎拔伸法,持续30秒至1分钟后,再缓缓地做颈的旋转,每侧5~8遍后,再缓缓地放下拔伸颈椎的双手。(图15-4)

颈项部疾病-颈椎病

图15-4

颈项部疾病-颈椎病

图15-5

3.分别以拇指按揉法于左右侧肩井、肩外俞等穴,每穴30秒。(图15-5)

足部按摩

反射区:斜方肌、颈。(图15-6)

操作:

①推按斜方肌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前半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斜方肌反射区50~100次。

颈项部疾病-颈椎病

图15-6

②点揉颈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拇指,另一手用拇指指端在颈反射区点按50~100次,以自觉酸胀为佳。

小偏方

处方一:

白芍30克,甘草15克,酸枣仁、牡蛎各10克,威灵仙、元胡各12克。将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每日分2次饮服。

处方二:

苍术、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桔梗、干姜、厚朴、甘草各10克。制成合剂,每次30毫升,日3次,2周为1疗程。

处方三:

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处方四:

葛根25克,灵仙、鸡血藤各15克,白芍15~30克,甘草6克,炙蜈蚣2条(研水冲服)或全蝎8克。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可随症加减。

处方五:

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衔草、川芎、当归、自然铜、乌梢蛇各15克。将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每日饮服2次。

六、预防与调养

1.避免颈部过度疲劳,避免头顶、手持重物。

2.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注意颈部保暖。

3.颈部不要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位置上,避免不正常的工作体位。

4.慎用扳法。若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应考虑手术治疗。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