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落 枕
一、定 义
落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春冬两季发病较高。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为“颈项伤筋”、“项筋急”,又称失枕。为颈部肌肉的扭伤、劳损,同时受风寒侵袭致使某些肌肉痉挛及相应神经受牵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西医将落枕症候群称为斜方肌综合征或颈肩部急性纤维组织炎等。
二、病 因
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致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发生静力性损伤,导致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三、表 现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四、辨证分型
失枕型:本型多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过硬或睡姿不良,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发生静力性损伤,以累及一侧软组织为主。症见睡醒后出现颈项疼痛,头歪向患侧,活动不利,尤以旋转后顾不刮为甚,疼痛可向肩背、肩脚区放射,颈部肌肉压痛,触之如条状或块状。
扭伤型:本型多因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致使颈部部分肌肉扭伤,发生痉挛和肿胀所致。患者多有急性损伤史,症见伤后颈部疼痛,有负重感,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颈部活动受限,在痛处可摸到肌肉痉挛,局部轻度肿胀与压痛。
五、治疗方法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法为佳。以下方法可选。
刮痧疗法
取穴:刮患侧风池至肩井,风府至至阳,患侧大杼至膈俞。(图16-1)
图16-1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采用凡士林油。
操作:患侧风池至肩井,风府至至阳,患侧大杼至膈俞,利用刮痧板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
拔罐疗法
取穴:大椎、风池、阿是穴及患侧颈背。方法:取上穴施以火罐法,以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分钟,或在患侧部位涂以风湿油,然后进行走罐,以患部皮肤潮红为度。另外,可在患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在相对的健侧部施针、在患侧走罐。此病可一次治愈。(图16-2)
体穴松筋与按摩
患者自我按摩或者让家人按摩均能治好此症。具体操作步骤:
1.取阿是穴,患者坐位,将手四指并拢,指腹贴紧痛处按揉 8~10遍,力量由轻至重,自感发热为止。(图16-3)
2.取两侧的风池穴用双手的中示指同时按揉10遍,接着用一拇指按揉大椎穴。(图16-4)
3.在压痛点或硬结处用拇指按压弹拨,使其疼痛消失;或者使头部徐徐旋转偏向一侧,加重疼痛,在拉伸痉挛肌肉呈绷紧状态下,同时用拇指按压弹拨痛点。(图16-5)
图16-2
图16-3
图16-4
图16-5
4.双手交叉用双手掌根抱捏颈部肌肉10遍,起到放松理筋的作用。3~5步骤可以交替使用,手法操作一定要缓慢,力量要彻底。如果家中有会拔火罐者,待按摩后,可以拔火罐10~25分钟,效果更佳。(图16-6)
足部按摩
反射区:颈、脾、心、肾、输尿管和膀
图16-6
图16-7
反射区。(图16-7)
操作:
1.检查心反射区,随时了解心脏的状态。2.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三个反射区。
3.取颈、脾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颈反区用拇指推法,由外向内,推10~20次。
小偏方
葛根30克,菊花15克,生白芍24克,柴12克,生甘草9克。水煎,取药液再加红糖3克调服,一次服下,服药后卧床休息1小时,待出微汗。每日1剂,一般服药2~4次即愈。
六、预防与调养
1.要养成良好的睡姿习惯,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成人以6~9厘米为宜,小儿则更低。而且睡时枕头应将头部和整个颈部都垫着,否则单垫头部而使颈部悬空易加重颈部肌肉的负担。
2.睡时不宜贪凉,不宜将颈部对着风扇吹,在空调环境下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工作。
3.工作时要保持正确的工作姿态,不宜长时间保持低头或抬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