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一、定 义
胃、十二指肠溃疡统称消化性溃疡病,属中医“胃脘痛”范围。俗称“心口痛”、“心下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二、病 因
由于精神紧张,生活起居、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以及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可导致胃、十二指肠抵抗力降低,加之胃所分泌的胃酸及消化酶过多,侵蚀了胃、十二指肠的表面,造成溃疡。大量吸烟的人和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特别容易罹患此病。
三、表 现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表现为钝痛、灼痛或剧痛,呈周期性发作,常伴有嗳气、泛酸,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胃溃疡的压痛点在上腹部正中或略偏于左侧,十二指肠溃疡多偏于右侧。
四、辨证分型
1.肝胃不和型: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嘈杂吞酸,郁闷或烦躁易怒,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善太息,大便不爽,舌苔薄黄,脉弦。
2.肝郁化热型:胃脘嘈杂,泛酸,胸满胀痛,胸中烦热,急躁易怒,惊悸不宁,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3.脾胃虚型:胃脘隐痛,喜热怕冷,按则痛减,手足不温,进食生冷后加重,泛吐清水或酸水,纳差,身倦无力,便溏,舌质淡红、舌苔白滑,脉细弱。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脾俞、胃俞、胃仓、中脘、气海、关元、内关、太冲、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少冲、二间。(图28-1)
图28-1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用红花油。
操作:在肝俞、脾俞、胃俞、胃仓、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处均匀涂抹红花油,肝俞、脾俞、胃俞、胃仓采用平刮法,内关、太冲、阳陵泉采用角刮法,中脘、气海、关元采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少冲、二间二穴严格消毒后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3~5滴血为度。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术前饮用少量温水,嘱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少食刺激性食品。
拔罐疗法
取穴:胃俞、脾俞、心俞、肝俞、足三里,可采用针后拔罐或留针拔罐。吸拔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图28-2)
图28-2
体穴松筋与按摩
1.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医者坐其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推中脘穴5分钟。(图28-3)
2.接上式,沿肋间隙用一指禅推法治疗,由上而下一个一个肋间隙治疗,时间约5分钟。(图28-4)
图28-3
图28-4
3.接上式,用拇指按揉法在足三里穴按摩1分钟。(图28-5)
4.患者俯卧位,医者坐其体侧,用小鱼际擦法擦热诸俞穴。(图28-6)
图28-5
图28-6
足部按摩
反射区:胃、小肠、甲状腺、肝、胆。(图28-7)
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的五趾,另一手用拇指指端在胃、小肠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肝、胆反射区以及足底正中线,操作50~100次,以微微酸痛为宜。
图28-7
耳部按摩
反射区:腹、胃、小肠、十二指肠、耳尖。(图28-8)
操作:
先在耳尖部施重提轻放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腹、胃、小肠、十二指肠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适中,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土豆汁100克,白及60克,柯子肉90克,枳实60克,蜂蜜500克。先将3味中药共研细粉面,再加入土豆汁、蜂蜜搅拌均匀,装在容器内备用。每日3次,每次1匙。2周为1疗程。病重者可服1个月。忌辛辣及不易消化之食物。此方适于胃溃疡。
处方二:
川贝母30克,川楝子10克,海螵蛸10克,鸡内金1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克,早晚各服1次。此方适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三:
乌贼骨(去壳)360克,枯矾500克,元胡12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日服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此方适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四:
甘草粉20克,乌贼骨粉10克。两味和匀,每晨用2匙,以开水调成糊状,空腹时服用。吃完再制,继续服用。此方适于深度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有凹陷状态患者。
图28-8
处方五:
蜂蜜1杯。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1次服下,每日3次,连服2~3周。此方可使溃疡逐渐消失,并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
六、预防与调养
1.适当休息:包括体力和身心两方面,特别是精神的放松。
2.饮食:避免粗糙过硬食物,定时定量,不宜过饱,少食或不食过冷或过热、辛辣、煎炸烟熏食物。
3.吸烟可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因此一定要戒烟、戒啤酒和烈性白酒,适量饮用低度白酒可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促进溃疡的愈合。茶、咖啡、可乐等饮料因其可刺激胃酸的大量分泌,故应少用或不用。禁用皮质激素,它可影响溃疡病的愈合,且易引起溃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