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慢性阑尾炎
一、定 义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以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为特点。
二、病 因
慢性阑尾炎一般源于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自行痊愈不彻底,也可因阑尾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而妨碍炎症完全消退,或因阑尾管内异物引发的机械性刺激而产生炎症。
三、表 现
1.腹部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
2.胃肠道反应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
四、辨证分型
1.淤滞型:右下腹部隐隐作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刺痛,或初起腹痛在胃脘处,或绕脐作痛而走窜不定。血淤重则痛有定处,位置在右下腹,痛处拒按或有包块。同时可有脘腹胀闷,恶心反胃,嗳气纳呆,热象不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滑,大便秘结或正常,尿清或淡黄。
2.蕴热型:主要是实热或湿热蕴结的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腹痛重而拒按,腹胀痞闷,恶心呕吐,口干渴喜冷饮或不欲饮,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尿黄赤或黄浊,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或舌尖红,苔黄燥或黄腻。
3.毒热型:表现为发热重或恶寒发热,口干渴,恶心呕吐不能纳食,右下腹或全腹痛重而拒按,面红,唇干舌燥,大便燥结,尿黄少或赤涩,脉洪数或弦数,舌红或红绛,苔黄燥。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选择大椎、大杼、膏肓、神堂、阑尾穴、足三里至上巨虚。刮拭时用泻法,刮拭以上各主刮经穴与配刮经穴部位3~5分钟,使局部出现紫红淤斑为度。(图29-1)
图29-1
拔罐疗法
取穴:天枢、中脘、内关。采用针罐。针刺后留罐20分钟,天枢、中脘梅花针叩刺后闪罐5~6次,然后吸拔10分钟。发作期每日2~3次,症状缓解后可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症状消失。(图29-2)
体穴松筋与按摩
取穴:上巨虚、阑尾穴、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脾俞、肝俞、胃俞。(图29-3)
图29-2
图29-3
操作:
1.以拇指点按上巨虚、足三里穴各l~3分钟,重力点按揉阑尾穴3~5分钟。(图29-4)
图29-4
图29-5
2.指摩大肠俞、小肠俞、脾俞、肝俞、胃俞穴各1~3分钟。(图29-5)
3.以手掌轻贴患处,顺时针做环形抚摩,同时配合抹法,10~15分钟,以施术部位透热为度。(图29-6)
足部按摩
反射区:腹腔神经丛、盲肠和阑尾。(图29-7)
操作:
取腹腔神经丛、盲肠和阑尾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盲肠和阑尾反射区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腹腔神经丛用拇指按揉法由外向内,持续3 ~5分钟。
手部按摩
反射区:阑尾。(图29-8)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掌心向上,在手部均匀涂抹按摩介质,如按摩膏、凡士林等。
2.首先对全掌进行放松手法,分别从大鱼际、小鱼际开始向指根方向揉捏手掌,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然后分别揉捏每根手指,使整个手掌柔软,手指放松。
3.在阑尾反射区分别施以点按手法,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点按3~5分钟。然后施以拇指按揉法,反复操作2~3分钟,以患者手部反射区上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度。
图29-6
图29-7
图29-8
耳部按摩
反射区:阑尾、腹、耳尖、耳中、神门。(图29-9)
操作:
先在阑尾、腹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手不离开皮肤,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神门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适中,反复3~4次。之后在耳尖、耳中部施以掐法,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金银花、蒲公英、苡仁、生石膏各25克,大黄、败酱草、丹皮、桃仁各15克,川楝子、延胡各12克。药研细末,分3次用温开水冲服。
六、预防与调养
1.保持乐观的精神。忧愁、郁闷、恼怒、悲伤等不良情志刺激,情绪变化,容易打破人的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神经失调,尤其是植物神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胃肠道的功能失常是其常见表现之一。在精神刺激作用下,胃肠道发生痉挛、弛缓等,导致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可诱发阑尾炎。因此,应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而泰然处之,避免剧烈的情绪变化。
2.调节寒温。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适时地调节自身机体与自然界关系,天热减衣,天寒添衣,尤其是保证腹部免受寒冷刺激,维护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状态。
图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