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月经不调

一、定 义

月经不调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而言。常见的有月经提前、错后或行经无定期等。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和经期的紊乱,月经时多时少,有时淋漓不尽,经质的稀、调、颜色不正常。常伴有小腹胀满、腰酸痛、 心烦易怒、头晕、心悸、夜寐不安、精神疲乏等症状。大多数月经不调患者,是由于体质因素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愤怒郁结、思虑过度,损伤了肝、脾、冲、任四脉,或气血虚弱、寒热之邪客于血分所致。因为致病因素不同,所以可出现月经提前、错后或经期紊乱等不同症状。

二、病 因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三、表 现

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35天。

四、辨证分型

1.血热型: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黏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

2.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

3.气虚型: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

4.血虚型: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

5.血寒型: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

6.气滞型: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

7.血淤型: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脾俞、次髎、气海、关元、三阴交、隐白、大敦、太冲。(图42-1)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背部肝俞、脾俞、次髎,下肢部三阴交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拭,肝俞和脾俞采用平刮法,次髎用角刮法,三阴交用斜刮法,腹部气海、关元,足部隐白、大敦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三阴交和太冲严格消毒后用小号三棱针进行点刺。

图42-1(a)

月经不调

图42-1(b)

月经不调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术前要嘱患者调节情绪。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拔罐疗法

实症:病人仰卧,取口径3厘米玻璃罐,用闪火法在气海穴,中极穴,双侧地机穴拔罐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虚症:病人仰卧,取口径3厘米玻璃罐,用闪火法在关元穴,双侧大赫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三阴交穴拔罐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同前法在双侧肾俞穴拔罐,每天1次,15次为一个疗程。(图42-2)

月经不调

图42-2

体穴松筋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中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章门、期门。(图42-3)

图42-3

月经不调

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其右侧,用右手在患者的下腹部做掌摩法(从患者右下腹开始向上与脐平后,再向左移动至左脐旁,再向下与中极穴位平后,向右下腹移动,如此反复。手法移动要缓慢)约10分钟;再用一指禅推法施于气海、关元、中极穴,每穴2~3分钟;拇指按揉法于双侧的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每穴2分钟。(图42-4)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

图42-4

足部按摩

反射区:肾上腺、脾、肾、生殖腺、腹腔神经丛。(图42-5)

操作:

取肾上腺、脾、肾、生殖器、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肾上腺、脾、生殖腺反射区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肾反射区用拇指推法,由外向内,推10~20次;腹腔神经丛用拇指按揉法由外向内,持续3 ~5分钟。

手部按摩

反射区:生殖器、子宫、阴道、肝、肾脏。(图42-6)

操作:

1.按揉生殖器反射区,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按摩2~3分钟,然后在施以点按法,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按摩2~3分钟。以手部产生酸、胀、痛感为度,手法要柔和,由轻到重逐渐加力。

2.子宫、阴道反射区采用点按法,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按摩2~3分钟,以手部反射区出现酸痛感为度。

3.在肝反射区上用点按法,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按摩2~3分钟。

4.肾脏反射区,采用推法,反复推60~100次。以反射区局部出现热感为度。

月经不调

图42-5

月经不调

图42-6

耳部按摩

反射区: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脾、肾。(图42-7)

操作:

先在子宫、卵巢部施中度点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再在内分泌、肝、脾、肾部施中度点按法,可持续按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紫金皮12克,黑骨藤20克,见血飞20克,剌五加12克,牡丹皮10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寒凝血淤而致月经不调。

处方二:

金樱子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12克,钩藤10克,夜交藤14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肝肾亏损而致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

图42-7

六、预防与调养

1.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用红糖,这样量会更多。

2.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

3.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名著精选